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脈青峰一脈禪,帶你走進禪宗祖庭

千里大別山,最美是羅田。大別山是禪宗祖庭的所在地,中國禪宗法脈由此而大昌於世。

因為禪宗文化的浸染,大別山造化清朗,毓秀鍾靈,被賦予了濃厚的人文底色。

自二祖慧可大師在司空山開辟禪宗道場,三祖僧璨大師、四祖道信大師、五祖弘忍大師,都在大別山修禪傳法、悟性明心。

二祖寺、三祖寺在安徽,四祖寺、五祖寺在湖北黃梅。禪宗法脈由此傳燈續慧,源流不息,穿莽林,越雄山,自皖南、東楚而九洲,佛法日益弘盛。

在羅田三裡畈的九龍盤頂獻瑞之巔,義水巴水雙匯之處,有盛唐古刹,名曰顯化。歷六朝滄桑,導萬民慈航。今日,寶刹叢林顯化寺重光,為大別山再添一處佛門勝景、再創一項人文盛跡。

得大別山化育,從羅田走出去的詩人企業家閻志先生,承母之願,捐資擴建顯化寺,歷時三年,終於福田深植,檀信功成。願逢著更多的有緣人,來此“悟一禪意,起一善念,得一清淨”

法不孤起,仗境方生。今顯化寺懸鈴翹角,煙霞籠紗,雕梁畫棟,暮鼓晨鍾穿越時空, 祈願祥瑞,遠扇仁風。

九龍盤頂入禪境

從武漢往東120公里,塵囂疏淡,沿路蒼柏翠竹皆是法身,令人心境開闊、安寧。

巴水回環,山路蜿蜒,循路盤旋而上,峰回路轉,溫泉勝地羅田三裡畈遠在山麓,晨光之中遠眺,但見顯化寺屹立山頂,梵宮煥彩,若西天近在眼前。

遠峰環繞,山嵐淺淺,若遮若映。禪寺峭立峰巒,如飛來蓬閣,進深層疊,隱約間更有大觀天氣。由山門而望蓮花黛瓦;拾級登堂,但見藻井天花。屋頂峻拔歇山,喜迎日月;鬥拱凌空翼角,傳載春秋。

不自覺放緩腳步,過山門,沿石徑前行。但見整個寺院為重簷歇山、城台式建築風格,牌坊、天王殿、觀音殿、大雄寶殿和法堂五重院落沿著中軸線次第坐落,漸進有致,轉折自如。

地藏殿、藥師殿、彌陀殿等分列兩廂,玉宇瓊樓。清淨之地,不敢高喧,卻在屏息之間,心中打開了一重禪意境界。

在寺中徜徉,拾級而上,緩坡而下,這份靜穆如影隨形,踏綠草,看修竹,感受山風從兩翼回廊間吹來,搖動懸鈴叮當,自在空靈。

穿著灰色僧袍的師父們徐行而過,留下負暄背影。時光流轉千年,積澱的就是這份從容淡然;而星移鬥轉,更迭的卻是古寺新顏。

始建於唐代的顯化寺,歷經滄桑,幾度廢興,至今一千余載。從一個盛世到另一個盛世,飽經滄桑的殘垣古寺,經三年謀劃建設,終以巍峨巨集姿,重現莊嚴。

2018年12月23日上午,沐浴著冬日朝陽,顯化寺高僧大德、信眾遊客雲集。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湖北省佛教協會會長、黃梅五祖寺方丈、羅田顯化寺名譽方丈正慈大和尚等十三位高僧大德為顯化寺落成暨佛像開光法會主法,成就名藍,開啟顯化寺的歷史新篇章。

名家墨寶彰文韻

漫步顯化寺,殿廂門廊的楹聯牌匾令人矚目,名家手筆俯仰皆拾,一路鑒賞,歎為觀止。

在山門之外,抬頭已經震撼。高聳的牌坊上刻著一幅對聯,是弘一法師真跡:“住一切智樹,建無上法幢”。

進得山門一側石刻,是星雲大師手書:“福山智海”。

天王殿邊,是湖北省文聯主席、著名作家劉醒龍先生擬聯:“顯揚無上立大別山中保一方淨土,化度有心居巴水河畔祐兩岸眾生”。

湖北省書法家協會主席徐本一先生也留下墨寶“莫向外求”。

法雨慈雲窺色相,清風明月露禪心”,是著名學者、武大資深教授馮天瑜先生的手跡。

觀音殿前,著名作家熊召政留下了“圓滿十方觀千手眼而濟渡,通達三世具大慈悲以舟航”的對聯。

正慈大和尚、劉永澤、車延高等高僧名家的作品,也都盡藏於顯化寺中。

飛龍舞鳳禪修地,添卻三分詩文意;繚繞雲煙問佛處,多了幾許賞字人。這裡既是弘揚佛法的寶地,也成為激揚傳統人文意韻的殿堂,致韻流淌,墨香飛縱,蒼莽大別山平添了十分翰墨禪意。

禪宗自達摩祖師始,傳揚神州一千五百年,與中華優秀文化相融,完成了中國化。守本真心,心即是佛,禪宗所言道法,指向的其實都是人心。修煉自我內心,可以出凡俗以悟世事,也可以參萬法以求本源,最終的歸屬,都是內心的豁達與柔軟。

於大別山中重修禪寺,為有緣人提供參究悟法的聖境,本身就是剔透心源的善念。而建百佛堂,於清淨土,觀自在心,也是傳承禪宗文化、呵護傳統精粹的善舉。

現代生活行色匆匆,忙忙碌碌的心靈期待一方休憩之所。此時,心尖那方淨土會熠熠發光,驅馳著人們向內審視自心,尋覓最純淨的初心。

還在顯化寺雛形初現時,當地人已按捺不住嚮往之情,有三裡畈的網友寫道:“舊廟翻新晉大觀,菩提顯化佑巴源。西天佛地添新景,卓爾超群境界寬。”

羅田獨特的綠色生態資源、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也成就了千年古刹顯化寺今天的勝境。

金光遍照,六時吉祥。重塑智慧源泉,引導人心向善。顯化寺將成為發揮佛教淨化塵世,淨化心靈的莊嚴佛刹和般若法船。

文丨澎湃新聞

圖丨顯化寺、澎湃新聞

編輯丨明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