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80%健身人都以為的減脂助攻,竟是你減肥反覆失敗的真正元兇?

中國有個傳統,

不出十五,都是年。

所以正月,

註定是減肥借口最多的一個月。

你還沒減肥呢?

除夕夜,親人聚餐沒辦法...

情人節,巧克力大餐免不了...

元宵節,元宵湯圓不能少...

哎,過完元宵,

再找不到大吃大喝的借口了!

當然,除了過節外,

小夥伴們常用的胡吃海喝的「借口」,

可能就是——欺騙餐了!

每當減肥期間多吃了,

都會情不自禁的安慰自己一句:

沒事,這是欺騙餐!

吃得多,減得快呢!

然後繼續大吃大喝。

所以,到底什麼是欺騙餐呢?

欺騙餐到底是欺騙了身體,

還是欺騙了自己?

什麼是欺騙餐?

欺騙餐,又稱放縱餐,

顧名思義,是指減肥期間,

偶爾選擇一餐,

盡情享用喜歡的高熱量美食。

還有更人性化的「欺騙日」,

即一整天都不考慮食物熱量,從早吃到晚。

欺騙餐真的有效嗎?

欺騙餐理論的支持者認為,

雖然欺騙餐攝入的食物熱量,

遠遠高於正常餐食的熱量,

但卻能幫助更高效減脂,

主要基於以下2個原因。

其一、因為在長期低熱量攝入的情況下,

體內的瘦素濃度會下降,飢餓素水準上升,

身體代謝減慢,出現不利於減脂的狀態。

而欺騙餐,則能提高體內的瘦素濃度,

降低飢餓素水準,欺騙大腦,

饑荒狀態暫時解除,瘦素分泌也會回歸正常。

欺騙餐也因此得名。

瘦素,是一種由脂肪組織產生的蛋白質,主要作用在下丘腦抑製食慾和刺激增加熱量的消耗,以此調節食慾與平衡能量。

飢餓素,則是由胃產生的肽激素,可釋放食慾刺激信號。

但是,布朗大學的一項針對

1995年-2011年間發表的針對

瘦素和飢餓素的12項文獻綜述研究中,

僅有2項研究支持上述相關性,

目前尚無法確定,

瘦素水準的波動,如何影響飲食行為。

因此,「欺騙餐」能否帶來瘦素的相關好處,

仍是無法確定的(1)。

來源:unsplash.com

其二、精神上提供更強的心理激勵。

對於長期處於減脂期的小夥伴來說,

偶爾允許自己飲食上的放縱,

能更好的堅持原有的減脂計劃。

來源:unsplash.com

確實有研究表明,

很多人在心理設定欺騙餐後,

能更節製的執行原有的減脂飲食,

對於他們而言,減脂餐確實是

維持健康的飲食習慣的調節方式。

但並非所有人都能

同樣合理的規劃自己的飲食計劃,

因此,欺騙餐的激勵效果因人而異(2)。

欺騙餐的注意事項

為什麼同樣是欺騙餐,

有的人吃完卻不受影響,

甚至還能更好的減肥,

而有的人卻吃了一「胖」不振呢?

其實都是打開方式不對!

下面給大家介紹5個小妙招,

帶你更好的解鎖欺騙餐!

避免暴飲暴食

欺騙餐最大的風險,

在於很多對減脂餐積怨已久的小夥伴,

一看到欺騙餐,就兩眼放光,

吃完一頓,還想下一頓,

吃完火鍋燒烤,還惦記啤酒炸雞,

最後就在欺騙餐的路上越走越遠。

來源:unsplash.com

對於有食物成癮傾向、飲食紊亂,

或無法自我調控飲食的人而言,

盲目嘗試欺騙餐,

往往會加劇其飲食問題。

因此進行欺騙餐前,不妨問自己,

吃欺騙餐的動機是什麼?

是否吃完這頓,

真的可以做到適可而止?

來源:unsplash.com

避免罪惡感

也有些人進行欺騙餐後,

往往會有內疚和罪惡感。

其實大可不必如此!

偶爾的欺騙餐,

不僅能滿足嘴饞,提升幸福感,

更能作為一段時間取得成果後的獎勵。

來源:pexels.com

一項為期3個月的研究發現,

那些將巧克力蛋糕與慶祝聯繫在一起的人,

比那些將巧克力蛋糕與

負罪感聯繫起來的人,

最後減肥成功的概率要大的多(3)。

所以,既然決定要「破戒」了,

不妨以開放的心態坦然接受吧。

控制欺騙餐的頻率

雖然對於欺騙餐的頻率,

暫無統一的定論,

但根據Alan Aragon和ohn Berardi等營養學家

提倡90/10的飲食準則,

也就是90%的時間遵循目標飲食單,

10%的時間可吃一些日常飲食單上沒有的食物。

來源:pexels.com

因此建議一般一周不要超過一次。

盡量不要將欺騙餐,延長至欺騙日,

這樣可能會變本加厲的變成

「欺騙周」「欺騙月」。

(不要問我是怎麼知道的

尤其對於原本自製力就不強的小夥伴,

更要嚴格限制欺騙餐數。

將社交聚餐設為欺騙餐

雖然堅持減肥健身,

但平時也會遇到不同的社交場合,

比如同學聚會、閨蜜聚餐、好友婚禮。

而且往往身不由己。

來源:pexels.com

既然無法避免,不如好好利用,

既給減肥進度調整節奏,

又能平衡健身生活與社交生活。

合理看待健康飲食

最後即刻君想說的是,

健康飲食其實更應該成為

一種長期持有的生活方式,

對欺騙餐有極度渴望的人,

往往意味著,

他們對平時的飲食積怨已久。

來源:pexels.com

每天皺著眉頭,吃著討厭的食物,

而將欺騙餐作為情緒發泄的出口,

自然容易墮落為暴飲暴食。

日常飲食在遵循健康的原則下,

不妨多搭配自己喜歡的食材,

多嘗試食物的不同做法,

這才能在健康的道路走得更久更遠!

來源:pexels.com

參考資料:

(1)Strohacker K, McCaffery JM, MacLean PS, Wing RR. Adaptations of leptin, ghrelin or insulin during weight loss as predictors of weight regain: a review of current literature. Int J Obes (Lond).2013;38(3):388-96.

(2)Forman EM, Butryn ML. A new look at the science of weight control: how 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strategies can address the challenge of self-regulation. Appetite. 2014;84:171-80.

(3)Roeline G. Kuijer, Jessica A. Boyce,Chocolate cake. Guilt or celebration? Associations with healthy eating attitudes, perceived behavioural control, intentions and weight-loss,Appetite,Volume 74,2014,Pages 48-54.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