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黃大智:羅永浩直播賣貨 萬事皆直播的2020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黃大智

  羅永浩真的要開始電商直播之路了。

  根據36氪消息,羅永浩與某視頻平台正式簽約,雖然雙方尚未回復確認,但羅老師的帶貨之旅應該已經指日可待了。

  從來都是說服別人的羅老師,居然被一份券商研報說服了(也許這只是個噱頭),不得不說是一件足夠神奇的事情。

  不過相比上次推廣“人造抗菌鯊魚皮膚”,直播帶貨無論如何都看起來更加靠譜一些,畢竟羅老師就是從“網紅模式”起家,如今回歸電商直播,更像是回歸老本行,轉了一圈回到初始地,踐行著他那句“生命不息,折騰不止”。

  不過,就如今來看,直播真的火了,而且“火大發”了。

  始於遊戲,火於電商

  認真說來,直播帶貨的模式並不新鮮。早在2010年,就有Dota1的著名選手開創了“退役選手——遊戲解說——淘寶店主”這樣一種視頻錄製的變現模式。而後又逐漸增加了遊戲直播——廣告帶貨的模式,不過嚴格意義上來講,這是一種“粉絲經濟”,買賣雙方都局限在一個特定的圈子內,消費行為也並非是直播時的消費,更多是一種視頻/直播完成之後的轉化,所以這種帶貨很難“出圈”,與目前的直播帶貨也具有極大的不同。

  目前的這種直播電商是隨著直播的興起而誕生的,而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直播電商則是主打“女性服裝”的蘑菇街,看到這種商業模式的其他直播平台也紛紛效仿,嘗試通過“直播+內容+電商”的模式,走出一條不一樣的電商路。但是,隨著資本熱情的退卻,直播的風口很快散去,直播電商模式也同樣陷入了低潮。

  雖然行業風口不再,但直播電商的產業鏈條卻開始進一步完善,產業分工細化,誕生了各種角色、各種方向的主播,如MCN機構(培養主播的機構)、聚焦貨物的供應鏈,甚至直播間的調光師等機構和功能崗位。

  直到2018年,快手等短視頻、直播平台的崛起又重新帶火了直播電商。淘寶直播更是在當年登上手機淘寶第一屏(打開後的首個界面),DAU迅速突破千萬,直播帶貨規模突破了千億級。

  而這種模式在2019年的雙11則是得到了徹底的爆發。雙十一當天,淘寶直播“一姐”薇婭viya在線觀看人數最高超過4000萬,而其他如蘇寧易購等電商平台同樣在直播方面收獲了亮眼成績,例如蘇寧在2020年的“315珠寶直播日”中,吸引了幾百萬人次圍觀,銷售額則同比提升了近三倍。

  這種基於個人主播形象化綜合展示產品的帶貨模式,徹底開辟了一條新的電商銷售之路,甚至是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

  疫情之下,直播“跨界”

  如果沒什麽變化,直播電商的這種模式或許會逐漸蔓延或應用於其他行業。但是,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一切,被“圈在家”的全國人民線上需求前所未有的提升。

  最典型的莫過於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建設,央視頻對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建造過程進行了慢直播,超9000萬網友化身“雲監工”,共同見證“中國速度”。而即便是在凌晨三點,其在線直播人數仍然超過3000萬。

  而除此之外,其他各行業、各領域也都全面開啟了直播時代。

  同為賣貨,早就在直播領域有所布局的百貨、商場率先開啟直播模式。柳州萬象城與新浪微博官方直播平台合作,通過當地的網紅直播,實時進行線下“探店”,帶動銷售業績的提升。南京、深圳、成都等各地的商場也開展了不同的直播模式,讓隔離在家的消費者實現“雲逛街”。

  同樣的,無法現場看車、試車和買車,徹底凍結的車市在直播賣車方面一鍵加速,車企、經銷商、4S店紛紛開始“雲賣車”。本來只是網紅帶貨,瞬間轉變為“全民直播賣車”,上到車企高管、下到經銷商業務員,暫且不說效果如何,起碼聲勢不輸其他產品的直播帶貨。

  車房不分家,房企同樣開啟VR看房、直播賣房模式,既然售樓處關閉,那就轉戰線上“自救”。員工、業主、合作夥伴紛紛上場,化身成為對著手機鏡頭做直播講解房子戶型的主播,沙盤、樣板間展示變為VR影像、3D效果圖。而且直播賣房還借助職場熱劇《安家》,以爆款劇集IP+直播的方式,解鎖了地產行業的全新玩法。雖然尚且不能以線上直播完全替代線下,但毫無疑問,以“直播推廣+獲客+線下到訪+成交”模式的銷售鏈條,成為線下銷售模式的重要補充。

  在疫情的影響下,直播活動瘋狂井噴,僅僅用了不足兩個月的時間,就從“電商帶貨”擴展到了全行業、全場景。實體書店直播賣書求生;博物館直播“雲展覽”兼售賣文創產品,一舉兩得;銀行理財也創新服務,通過線上直播、線上風險測評幫助用戶進行線上理財;甚至還有直播KTV、直播雲蹦迪;每一個行業都在力爭通過線上直播的模式消弭線下的影響。

  而與直播相關的職位招聘也顯示了行業的火爆。智聯招聘的數據顯示,受疫情影響,2月份直播相關招聘職位數同比上漲83.95%,兼職崗位的數量同比增長166.09%,招聘人數增幅更是高達132.55%。

  直播行業突然間就變成了“風口上那只被吹起來的豬”。

  形勢火爆,未來可期

  毫無疑問,疫情是直播行業的催化劑,將本來主要是“直播+電商帶貨”的模式,迅速傳導至其他各行各業。但就如硬幣從來都是兩面,急速爆發的直播行業也有一些疑難待解決。

  在2019年的雙十一後,就有消費者反映在直播中購買的物品存在質量或售後問題,更有網紅主播在直播過程中的“翻車事件”:明明是不粘鍋,雞蛋卻在鍋中處處粘鍋;明明是“陽澄狀元蟹”,卻在直播間變成了“陽澄湖大閘蟹”……

  商務部也在新聞發布會中回應了直播帶貨問題:“網絡直播作為一種新興的電子商務行銷模式,可以提升消費體驗、促進銷售,但也同樣必須保障好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推動行業健康發展。”

  而通過直播進行跨界的各行業中,如何簡化轉化路徑,將線上直播與線下商品、場景融合,仍是行業亟待解決的難點。

  比如,在直播賣車賣房等大宗商品時,消費者決策時間極長,並非一場直播就能夠促成;在金融產品直播中,如何滿足不同金融消費者差異性的需求;教育直播中,如何保證網絡的順暢、滿足教學需求、達到教學效果……

  而這些問題和難點也將是羅老師新的直播帶貨之路上的“攔路虎”,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探索更合適的直播轉化模式,不僅是“羅永浩們”面臨的難題,也是全行業更進一步要跨越的門檻。

  從抗擊疫情“黑天鵝”的無奈之舉,到全行業、全場景的風靡,直播看起來已經是2020年最大的風口和機會,並且正在重塑教育、醫療、娛樂、零售等各種商業價值。

  而在5G的加持下,直播行業的產業鏈也在迭代,向著產業更深處延伸。

  或許,疫情下的直播生態,只是個開始。

  (本文作者介紹: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遼寧大學應用經濟學碩士)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