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腰椎管狹窄症的9條診療共識

腰椎管狹窄症診療的9條共識

腰椎管狹窄症是指由於先天或後天因素所致的腰椎椎管或椎間孔狹窄,進而引起腰椎神經組織受壓、血液循環障礙,出現以臀部或下肢疼痛、神經源性跛行、伴或不伴腰痛癥狀的一組綜合征。

由腰椎管狹窄症手術治療規範中國專家共識組制定的《腰椎管狹窄症手術治療規範中國專家共識( 2014 年)》發表在《中華醫學雜誌 2014 年 9 月 23 日第 94 卷第 35 期上。

現總結歸納出 9 條共識:

1. 間歇性跛行為典型體征。另外,可存在特殊體位下神經源性跛行,前傾、前屈、蹲位緩解,過伸位加重。部分有腰背部疼痛及下肢放射痛,可伴有感覺異常,如麻木、酸脹、針刺感、肢體發涼等。

2. 該病典型特點為癥狀多、體征少。

3. CT 及 MRI 上可見黃韌帶、關節突增生,病變椎體上、下緣骨質增生,壓迫神經根或硬膜囊,病變椎間盤突出壓迫同節段硬膜囊、單側或雙側神經根。

4. 發病初期患者臥床休息多可獲得較好療效,可行適度牽引。避免長期佩戴腰部支具。

5. 按摩、針灸、電療、熱療有一定近期療效,但遠期療效尚不明確。

6. 手術治療適應證為:

下肢疼痛嚴重;存在客觀神經損害體征,如下肢感覺減退、肌肉萎縮、下肢肌力下降;典型的神經源性間歇性跛行癥狀,行走距離<500 m;癥狀持續存在且保守治療 3 個月無效。

7. 手術原則:

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切除全部致壓物(增生的骨質、黃韌帶、椎間盤、小關節);優化減壓順序(相對壓迫較輕處開始,多為中線逐漸向兩側減壓);有限減壓,盡量保留脊柱結構;

8. 手術方法選擇策略

9. 術後 1、3、6 個月及 1 年常規複查X線,必要時可行 MRI 檢查。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