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愛與死亡,紀念克裡姆特逝世100周年

中國藝術現場 關注正在發生的藝術事件!▲

20世紀末,歐洲中部形成一股引領世界的當代藝術潮流——維也納分離派,他們以“為時代的藝術,為藝術的自由”為口號,反抗學院與傳統。古斯塔夫·克裡姆特便是這一藝術流派的發起者,也是其第一任主席。

古斯塔夫·克裡姆特

古斯塔夫·克裡姆特1862年生於維也納,1918 年因流感病逝。他的藝術在40歲左右才得到評論界的肯定及讚譽,這個階段也被稱為克裡姆特的“黃金時期”。

7月3日,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布勞耶分館(The Met Breuer)推出展覽“癡迷:克裡姆特、席勒和畢加索的裸體畫”,展出作品中就包括多幅克裡姆特40歲後創作的素描人像畫。

展覽海報

克裡姆特曾接受傳統學院派教育,受訓成為一名建築學畫家。當時,他崇敬一流的歷史畫家漢斯·馬卡特,並欣然接受了保守主義的訓練。他早期的作品同樣從寫實的對象和傳統的主題開始,其後作品中平面性和裝飾性也正是建立在寫實技巧之上。但克裡姆特並沒有沿著這條路線走下去。

Two Studies for a Crouching Woman,Graphite,1914–1915

1905年,克裡姆特在維也納組織發起了一場旨在反對學院派美術保守勢力的美術運動,他們號稱“維也納分離派”,力求藝術創新,提倡世界各民族美術相互吸取營養,發展藝術家獨特的個人風格。維也納分離派的目標是提供年輕的非傳統創作者一個發表的平台,替維也納帶來外國畫家的優秀作品,並自行發行雜誌來展示團員的作品。

Two Reclining Nudes,Colored pencil,1905–1906

Two Women Friends Reclining,Graphite, 1905–1906

進入20世紀,克裡姆特也進入了創作黃金時期,他嘗試把希臘和拜佔庭鑲嵌畫的裝飾趣味引入繪畫中,用孔雀羽毛、螺鈿、金銀箔片,蝸牛殼的色彩或光澤,創造了一種“畫出來的鑲嵌”繪畫,作品中的繪畫和工藝性達到了極點。同時,他的作品深受歐洲中世紀晚期及日本浮世繪影響,他收藏了大量東方藝術品,其中包括中國、日本、朝鮮的屏風、繪畫、花瓶、雕像等,這些收藏都成為他作品中的背景。

吻,1908

除了融合東方美術外,克裡姆特作品的最大特色是唯美主義和象徵主義精神相結合,繪畫主題也主要是“愛”和“死亡”。克裡姆特沉迷於女性的曲線,畫作中的女性充滿了柔美、頹廢的色彩,修長變形與寫實相結合的造型,被包圍在充滿抽象、象徵的甚至神秘意味的氣氛中。他對女性的認識,和母親有著密切聯繫。他母親一生向往當歌劇演員,但終未能如願,以致精神有點失常,因此,克裡姆特對於女人的態度始終很矛盾,一方面充滿感情,另一方面又不敢信任。

黑羽帽,1910

克裡姆特有過許多情人,但是一直沒有結婚。艾米麗與克裡姆特終生互敬合作,與正常夫妻並無不同。她是一位思想成熟又聰明的女性,她不動聲色地注視著克裡姆特狂放不羈的男女關係,兩人之間培育了超越“性愛”的信賴關係與非凡的愛情。對於身為時代領袖、古老傳統對抗者的克裡姆特來說,艾米麗是非常安靜沉穩的;和她共度的寧靜而溫馨的日子裡,克裡姆特的創作結出了豐碩的果實,留下很多令人著迷的傑作。

處女,1912

儘管克裡姆特在艾米麗身上獲得了理想的愛情生活;但是在他的人生路線上,卻又出現了另一位“命運中的女人”——阿爾瑪。三十五歲的克裡姆特第一次遇見阿爾瑪時,她還只是個十七歲的少女,兩人一見鍾情,但卻因為艾米麗的存在遭到阿爾瑪父母的強烈反對,被迫分開。

儘管如此,克裡姆特熾熱的愛戀卻終生不渝。他所描繪的女性那種纖細的肢體、優雅而妖嬈的白皮膚、勾魂的雙眸……都是阿爾瑪的身影。

拿扇子的夫人,1918

關於克裡姆特狂放不羈的生活,後人有很多描述,但我們還是希望從藝術的角度認識這位偉大的藝術家。克裡姆特自己也曾說:“我並沒有什麽特別的地方。我只是一個從早到晚天天作畫的畫家。不管是誰想了解我——作為一名藝術家,唯一值得注意的事情是——應該去仔細觀看我的畫,並試著從畫中看出我是一個什麽樣的人,想要做什麽樣的事。”

女人的三個階段,1905

最早中國觀眾對克裡姆特的認識大都停留在其經典代表作《吻》,但近幾年其作品在拍賣場上取得諸多戰績,進一步擴大了克裡姆特在中國的認知度,尤其是2017年2月,中國藏家以1.5億美元(大約人民幣10.3億元)的價格買下其作品《阿黛爾2號》,引發了中國觀眾對克裡姆特的更多關注。

阿黛爾2號

7月13日,上海虹橋藝術中心迎來“璀璨之境——克裡姆特映像藝術大展”,在克裡姆特逝世100周年之際,通過展覽回到克裡姆特的時代。

#素材致謝絕對藝術,中國藝術現場綜合整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