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秋冬交替心梗高發 遠離這些不良生活方式避免猝死!

在大家的潛意識裡,猝死這樣的事多發生在老年人身上。然而,近年來的一系列案例中有不少中青年,他們年富力強,平時看起來似乎挺健康的,為何也會猝死?猝死會有哪些徵兆?該如何預防?

所有的心梗都是潛伏已久

「平素身體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時間內,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這是世界衛生組織對猝死的定義。突發、迅速、無法預測……猝死的這些特點似乎都在強調「死神」的靠近猝不及防,但其實,所有的猝死都是「蓄謀已久」。

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急診科主任曾育輝說,猝死是有原因的,可分為內外兩方面誘因。這些誘因是長期形成的,所以,說它「蓄謀已久」並非沒有根據。

在對大量臨床病例的分析中,醫生們發現,平時看似健康的中青年人的猝死,跟外因——不良生活方式關係密切!常見的主要不良生活方式如:

鍛煉和睡眠不足:有研究對全國職場人士的調查顯示,很多職場人每周鍛煉時間甚至少到不足1小時,每天睡眠時間不足5小時。鍛煉和睡眠不足、體質下降、過度勞累、精神過度緊張這些因素會引起血壓升高,血管損傷,加重心臟的負擔。

煙酒過度:日常工作生活中的抽煙喝酒也是誘發猝死的一個原因,特別是喝酒過度會使心率加快、血壓升高,引起心血管問題;而吸煙已經證實對心血管有明顯的損傷。

長期熬夜:無論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長期熬夜,擠佔睡眠時間對身體和精神都是雙重損傷,超負荷運轉的身體很容易引發心肌梗塞、心臟病發生。

「這些外因疊加作用到一定的程度,容易引發猝死。」曾育輝說,不少發生意外的中青年對自己的身體狀況並不了解,其實還有未發現的內因——如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肥胖、先天性心臟病等,但因沒做規律體檢未能及早發現,其實這些異常都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容易導致心絞痛、心肌梗死等。

「如果有潛在未發現的內因,在外因的作用下,更容易引發猝死。」曾育輝補充說。

有「三高」、心腦血管病或肥胖等基礎病的老年人,「內因」十分明確,只要重視治療、控制好病情,風險反而可能下降。而中青年總覺得自己年富力強,容易忽視潛在的健康問題,加上工作、生活節奏快,種種危險因素與不良習慣悄悄形成疊加效應,更加讓人「猝不及防」。

過半心梗兩周前有先兆

猝死完全猝不及防沒有前兆嗎?事實並非如此!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急診科學科帶頭人陳曉輝教授提醒,雖然一部分猝死可能先兆不典型,但也有半數以上在發生前兩周出現了明確的表現,患者會自覺身體和心理負荷過重,通常會表現為胸悶、胸痛,一過性意識喪失、暈厥;情緒焦慮、失眠;外界誘因導致的不能入睡;生活方式誘因導致的巨大心理壓力等。

如果出現這些不適,就應積極進行醫療乾預。出現長時間的胸痛或急性心肌梗死的胸痛,急性呼吸困難,突然心悸,持續心動過速或頭暈目眩等癥狀時,應馬上就醫;搶救及時的話預後還好,但若在這個過程中出現心電不穩,可迅速進展到心跳驟停。

「大多數猝死在發生前是有跡可循的,隻不過這些癥狀大多隱匿且看似與心臟無關。」曾育輝說,很多人只在出現心絞痛時才引起重視,其實這是一個誤區。

他提醒,很多心臟病發病的癥狀是一種「窒息感」,甚至是「瀕死感」,這種癥狀一般持續時間不長,短的只有十幾分鐘。正因為這些癥狀很短暫,易被人們所忽視,以為「只是一時不舒服」,結果一旦發病就猝不及防,搶救不及時、不得當,生命稍縱即逝。

如何保護好自己的血管和心臟

秋冬交替時,是心梗的高發季節。每年這個時候,心血管疾病的急救人數都排在第一位。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對於預防心梗有著積極的意義。

作息規律,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仍然是最關鍵的。飲食上要做到低鹽、低脂的清淡飲食,多喝水,適度運動,但如果已確診冠心病,患者不能過度運動,可以適度做一些有氧運動。

加強鍛煉身體,適度的運動可以減去多餘脂肪,預防血糖、血脂發生紊亂,從而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發生。

要忌煙少酒,因香煙中的尼古丁可促使心跳加快,血管收縮,促進鈣、膽固醇在血管壁的沉積,加速動脈硬化的形成。多喝淡綠茶。保持情緒愉快,不要緊張。多運動,促使熱量消耗,控制體重,避免肥胖發生。

控制三高。預防心梗,高血壓患者要堅持服用降壓藥,控制好血壓,糖尿病患者也要控制好血糖。40歲以上的人如果出現胸悶、氣短等癥狀,應儘快到醫院檢查,確診有無冠心病。

要避免飽餐、大量飲酒、過勞、突然的寒冷刺激等,要保持正常的睡眠時間,一旦出現胸悶、心悸、頸肩發木發僵、疲勞、肢體活動障礙等表現,要引起高度重視,必要時應儘快到醫院就診。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