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谷雨計劃丨羅永浩手撕《羅永浩 錘下那個理想主義者》 作者點讚

好多人把《羅永浩 錘下那個理想主義者》轉給羅永浩。他在擁有1622萬粉絲的微博上回應稱,首先感謝這篇文章的作者,他和很多老同事都能從字裡行間感受到作者的善意。但是,文中“事實錯誤和出入實在是多如牛毛”。5746人對這條微博點了讚,文章作者謝夢遙是其中之一。

好多人把這條微博轉給謝夢遙。“我也想表達我對他的善意”,謝夢遙向谷雨解釋點讚的初衷。

謝夢遙曾在微博上表達過對羅永浩的謝意。那是2011年秋天,他對記者職業產生了興趣。幾乎所有長輩都反對,也沒有任何一家媒體向這個毫無經驗的年輕人敞開大門。看了一場羅永浩的演講,他決定再給自己一個冒險的機會,再試一試。凌晨兩點多,他在微博上寫下:“今夜,謝謝老羅,夢想萬歲。”

那場羅永浩的演講,最鼓舞謝夢遙的一句話是:“不被嘲笑的夢想,是不值得去實現的。”一年後,他以這句話作為他的“錘科三部曲”首篇報導結束語。八年後,正在操作“錘科三部曲”最後一篇特稿的謝夢遙,凌晨時分在微博上轉發了當年的這份鼓舞,“再開一瓶啤酒,敬情懷”。

謝夢遙毫不掩飾他的情懷。“新聞行業的關鍵詞永遠是公平、正義、真相,人類彼此的理解與情感。”他在自己那個名為“特稿癡迷者2”的公眾號裡寫道,“你當為苦難歌哭,也當描繪時代潮流的方向。”他相信,“做好一件事,最重要的不是天分,不是勤奮,而是發自心底的那種熱愛”。 謝夢遙也毫不掩飾他的自信。在他那個簡介中自稱“大中華地區現役特稿寫手排名第三”的微博上,他談及自己的《橫店群演:光影世界、階層落差與明星夢》:“基本上可以確定了,我這稿子寫出來,同行可以不用寫橫店了。瞎費功夫。”嘻哈選題,他覺得自己“就是那個天選之人”。總有人告誡他莫再顯擺,而他“依然要打雞血”。他對谷雨說:“我就是真情流露。”

在精神氣質上,謝夢遙和羅永浩有些像。當年,接受謝夢遙採訪之後,羅永浩對他的評價是:“記者是個好孩子,以前是做NGO的。”不過這一次,羅永浩沒有接受他的採訪。謝夢遙在微博上轉發《羅永浩 錘下那個理想主義者》時說:“我有預感,以一個記者身份,未來我與老羅還會見面。”

新的見面,在微博上進行。

網友“又是雨雪天”為謝夢遙抱不平:羅永浩說稿子存在大量的事實錯誤,“這種做法也太雞賊了”,因為,“不接受採訪,在稿子出來後說一句假的,一下子就把所有的工作都給否定了。你還沒有辦法驗證,他說的這個假的,到底是不是假的”。

羅永浩留言說:“沒有雞賊,我只是不想接受採訪。當事人不接受採訪的,記者寫的有事實問題,我也可以說,就事論事不可以嗎?”

謝夢遙回復羅永浩:“當然應該就事論事。歡迎您指出問題。我們未來會保持善意,繼續努力爭取到您的採訪。”

凌晨一兩點,羅永浩給謝夢遙發了一條長長的私信。

十多天后的7月20日,《羅永浩 錘下那個理想主義者》獲得聚焦支持優質深度內容的谷雨獎。謝夢遙後來向谷雨表示,樂見這篇稿子讓理想主義者產生共情。

就在當天凌晨,謝夢遙在朋友圈裡寫下:“我一定要成為這個國家最好的記者,去寫那些值得被寫的人和事。”

羅永浩的長私信:你為什麽這麽提問?

谷雨:羅永浩在微博回應你的文章,認為“事實錯誤和出入實在是多如牛毛”,而你對他這條微博點了讚,為什麽?

謝夢遙:他表達了他的善意,我也想表達對他的善意。他的那些指控我沒有回應,因為我覺得沒有必要逐字逐句地去爭。其實我還是挺認可他和他做的事的,不想給他造成傷害。我不理虧,這個事情到這兒就可以了。

谷雨:後來你回復他說會保持善意,繼續努力爭取採訪他,我覺得是一個得體的回應。

謝夢遙:我不想放棄任何跟他對話的機會。挺有意思的是,說完這句話之後,凌晨一兩點鍾,他在微博上給我發了一條很長的私信。

谷雨:他怎麽說?

謝夢遙:他解釋了他為什麽不接受我的採訪,為什麽會說那樣的話,他認為好的報導應該是什麽樣子的。他說,你過於關注故事細節,而不是真相。他說他找過一些人問我是怎麽採訪的,模擬了一個我的提問方式展示給我看,比如某人的表情是怎樣的,是否微笑,坐的位置在哪兒。他認為我這樣提問,沒關注真相。

谷雨:你怎麽回應的呢?

謝夢遙:我覺得問得細沒有錯,特稿記者都會這麽問的,細節追溯與場景複盤嘛。這種還原本身也是核實真相的一部分,因為一個人如果撒謊的話,是無法在細節上自洽的。在技術問題上,他跟我的判斷完全不同。不過他還是讓我很感動,他本來可以不用發這麽一封長信給我,我覺得他心裡擱著一塊石頭,他可能在想他那麽說我會怎麽想,他需要繼續闡釋。他在那封信結尾說,再次感謝你多次充滿善意的報導,畢竟我們價值觀上的相似之處遠多於技術問題上的分歧。我說希望能再給你做一個採訪,如果做純對話體,我們不聊細節和場景,提問會直指觀點和核心事實。

谷雨:他回復你了嗎?

謝夢遙:沒回了。不管怎樣,我覺得這種坦誠交流是很可貴的。

谷雨:看你在社交媒體上的表達,我有一種感覺:你和羅永浩有一些相似的特質,比如不加掩飾的自信,對自我道德原則的堅持。你認同嗎?

謝夢遙:如果這麽說,可能是有一點相似,但我不是模仿他,這就是我本來的樣子。

谷雨:你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嗎?

謝夢遙:當然是。

沒有公開的自我表達,也許就沒有羅永浩報導

谷雨:你以前說你就是做嘻哈選題的那個“天選之人”,寫羅永浩,也是嗎?

謝夢遙:不。因為嘻哈是小眾文化,很多人一窩蜂去寫,要補課,而我已經聽了這麽多年的嘻哈,我積累的東西在那兒,所以那時候我會這麽說。寫老羅的稿子不一樣,我處於一個不利的地位,因為我並不是商業報導的專職記者,需要大量地補課。有一兩個月的時間,我在大量看過往的報導和資料,看了四五十萬字。我把草威的部落格從頭到尾看了。

我是邊采邊看。當時我人在香港,每次都利用到北京出差的機會採訪,所以時間上要和採訪對象彼此配合,這就導致我沒法在採訪一個人之前把他的資料全部做足,結果浪費了挺多寶貴的提問機會。像朱蕭木,爭取到一個小時非常困難,但實際上有一半的問題都是不該問的。如果準備好的話,就不用問那些問題了,可以問得更尖銳更有指向。

谷雨:這次你找到了“錘科三部曲”前兩篇稿子的一些採訪對象,比如朱蕭木、林曦等人。

謝夢遙:其實之前除了羅永浩,我沒采過任何人。前兩篇是2012年和2013年做的,那個時候只有羅永浩出來接受採訪,他們公司其他人不能出鏡。朱蕭木這些人,都是這次才采到的。

谷雨:這一次,你說你“用盡各種努力,沒有辦法訪到羅永浩”。你付出了哪些努力?

謝夢遙:這幾年一直在跟羅永浩聯繫採訪。2015年的時候我在香港給他發短信,他還記得我,回得很快,說沒問題,你找誰誰誰讓他來安排,結果我從香港飛到北京了,他們的公關突然告訴我說這個採訪沒有辦法做。我不知道是因為我的採訪提綱過於細節了,他們有一些風險上的評估,還是他的時間確實緊,我當時又在一家境外媒體,可能他就覺得沒必要,放我鴿子了。那是最接近的一次。後來我再給他發短信,都沒有回過了。

這一次我事先也給他發過短信,還是沒回音。我在採訪到了很多人之後,又給他發了條短信,說這些人都採訪了,有些事實需要你的核實,如果少了這個環節,我怕寫出來對你不公平。雖然這些事實我在寫作之前也會經過多方的確認,但是從專業主義的角度出發,我還是希望你的聲音能夠出現。他也沒有回。

採訪的後期,因為我找到了一些很靠近他的人,就請那些人去遞話。至少有兩三個人跟我說,會遞話,他還是不願意。

谷雨:他這次不接受你的採訪,你覺得有沒有自己的問題?

謝夢遙:我覺得在這個時間點,他不會接受任何人採訪,因為採訪對他來講沒有什麽價值,他沒有發聲的欲望。他為什麽要面對你來複盤他的失敗?他成功的時候,肯定是對媒體有期望的,但如果這件事情對他沒有太多的幫助,他為什麽要浪費時間做這件事情成全你?

谷雨:也就是說,你開始做這個選題的時候,對他不接受你採訪是有預期的?

謝夢遙:有預期。

谷雨:雖然你有預期,確認他不會受訪那一刻,你有沒有一點點抓狂?

謝夢遙:沒有抓狂,因為我自信就算沒有采到老羅,外圍採訪做得足夠扎實,稿子也成立。而且我一直在爭取,我還跟兩個主編說能不能把這個稿子推到7月發,這樣我還有一個月時間去採訪更多的人,然後讓更多的人去幫我說服老羅。她們都跟我說,你先發出來,如果真的采到他,我們再做一篇。

谷雨:沒有采到他,多少有點失望嗎?

謝夢遙:沒有失望,比較平靜。沒有確認羅永浩不接受採訪之前我一直覺得有機會。今後還是有機會的。

谷雨:這些年,你一直在關注羅永浩和錘子科技吧,是怎麽積累採訪、寫作資源的?

謝夢遙:其實這點我做得不好。有時候太想做自己了,我不太考慮別人的感受,說的一些話可能會傷害同行或者採訪對象的感情,這不太好。我沒有刻意跟採訪對象交朋友,很多時候對名人很淡然,微信都不去加,好像抗拒去做這些事情。我看重的不是這些,所以沒有太多積累,有時候差不多是從零開始去做。

羅永浩和他公司的動向,說真的我也沒太關注。之前我連羅永浩的微博都取關多年了,他給我發私信的時候,我們之間的狀態是互相沒關注。我微博隻關注了三百多人,他們要麽就是跟我雙向關注的,要麽就是我做選題相關的。其他人,我覺得沒有一定要關注的價值。你如果在我的關注名單裡,我希望你能感覺到我對你的重視。

谷雨:我發現你很善於通過社交媒體表達你對特稿的熱愛、你的價值觀。你說,“基於社交媒體,那些關鍵的受訪者知道了我是什麽樣的人,然後我得到了超乎尋常的信任”。如果不是公開的自我表達,羅永浩報導“可能根本不會成立”。這其中發生了什麽,能不能分享一下?

謝夢遙:我沒有刻意地經營自己,我只是真情流露,自然的表達。這樣做有好處也有壞處:有的人可能不喜歡你的高調,就把你拒絕了;有的人覺得這樣一個人是能一眼看到心裡的,能夠有一種信任關係,你就通過這種方式爭取到了自己的採訪對象。

這次我開始採訪之前誰都不認識,采到的第一個人是石曉宇,因為他是我上一篇報導的採訪對象之一,完全是一個巧合。第二個人就是林曦。我第二次採訪羅永浩的時候,他是發布會現場的媒體對接人,當時我們在微博上互相關注了,但基本上沒有互動過。我約他的時候完全不抱希望,沒想到他馬上答應了,很快就見了面。他跟我說,他一直關注我的微博,覺得我是一個很真誠的人,挺欣賞我的,所以很多人找他採訪他都沒有答應,就把這個機會給了我,而且以後也不會再接受其他人採訪。我挺感動。

李洋也是,他跟我聊之前,把我微博和朋友圈都看了一遍,然後就徹底信任了我,覺得這個人是對的人,我們見面的時候他跟我講了這句話。

後面採訪的這些人,都是前面的人推薦的。有的人看到某某接受了我的採訪,他才願意出面。一開始誰都不願意說。石曉宇接受我採訪後,過了四個月才給我介紹採訪對象,他可能一直在默默地觀察我。

所以我就覺得你首先要把自己打開,讓別人了解你。

谷雨:無意插柳柳成蔭。

謝夢遙:包括優步滴滴合並的報導,最核心的那個人也是因為看到了我的朋友圈,主動找我的。本來一開始沒有想做報導的,因為對這個企業的那種理想主義,還有他們那種拚勁,我都非常認可,所以合並當晚我發了段自己的感觸在朋友圈,那個人看到了,找我說想跟我聊,然後我們才聊下來,然後這個選題才成立。

谷雨:那句老話說,你會吸引到跟你有相似靈魂的人。

謝夢遙:對。

如果隻采到三個人,羅永浩就不是主角了

谷雨:按你自己的說法,操作這個選題,采了12個人,採訪錄音27小時,速記43萬字,歸入101個分類模塊。這101個分類模塊,細到什麽程度?

謝夢遙:比如老羅的性格屬性,罵人啊,暴躁啊,錘子科技做的每一款手機,都有一個分類模塊。這樣定位素材,更容易梳理出哪些素材是可以用的。

谷雨:分得這麽細,會不會由於某些素材的多義性,反倒帶來一些選擇上的困擾,甚至顧此失彼?

謝夢遙:不會。我記得不同的素材分別放在哪個模塊裡。素材可能會有重疊,比如說錘子T1手機的模塊,有些素材也能夠反映出老羅的強迫症或者商業短板,我在寫的時候知道去哪兒找。分類的時候,肯定是基於你的寫稿邏輯去做的嘛。

谷雨:但是如果素材太多的話,幾十上百萬字,找的時候會不會多少有點糊塗?

謝夢遙:肯定會有一點。這是一個方法論的積累,可能一開始你會分得很混亂,分了跟不分一樣,可能把一段話切分開了,你還不清楚上下文了。有了經驗之後,你就會越分越好。

谷雨:按你在微博的表述,寫這篇稿子,因為一半受訪者是截稿期過後才訪到,留給寫作的時間太少,過半篇幅是最後21小時衝刺完成,結果沒有了編輯的時間,而且“寫太急忘了好幾處黃金細節”,“後悔得腸子都青了”。哪個細節沒寫進去,是最讓你後悔的?

謝夢遙:聊天寶和電子煙的故事問得還是挺多的,也是挺新的東西,都沒有放進去。因為當時這稿子已經17000字了。包括周邊人物,有些細節可以讓他們的形象更立體,但是沒用,用了另外的可能沒那麽好的細節。當時來不及做素材篩選了。

谷雨:我看你在公號裡寫了一段石曉宇的故事,沒放在報導裡。

謝夢遙:那個是4月份寫的。那時候隻采到了兩個人,我就想要能采到三個人,這故事就可以寫,就寫三個理想主義者的成長,羅永浩就不是主角了。採訪了更多人之後,就沒有必要再用那套寫法去寫了。

谷雨:個人認為要是有編輯的話,你這個稿子可以刪到15000字左右,可能更精煉一些。

謝夢遙:倒也不一定。要有這麽大幅的刪改,編輯一般還是會跟我商量。我不會同意的。

值得被寫的是雪中送炭的人和事

谷雨:在我看來,和你的其他特稿作品相比,這篇你入行以來最長的稿子,用了更傳統的敘事結構和手法,但更具有一種現代性,因為它表現了商業2.0時代個體的內在、外在雙重困境。你在公號文章裡說,“這是羅永浩的報導,也是每個受訪者的故事”。可不可以這樣理解,這篇稿子寫的是作為“天才和病人”的羅永浩,其實我們每個人都能在其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謝夢遙:倒也不是這個意思。我說是每個受訪者的故事,是想說我在採訪的時候,並不是完全把受訪者作為信息套取的工具,我會很關注這個人的成長、想法變化。這次采了12個人,我覺得至少有七八個人的故事是可以單獨成篇的,因為跟他們聊了很多。比如說林曦,我跟他聊了兩個晚上,每晚都是三四個小時。李洋也是一口氣聊了七個小時。到最後都不是在聊羅永浩了,我們聊了很多受訪者本人的東西,這個人的故事也可以寫一篇特稿。

這些人有共性,都是理想主義者。最早的時候,我想關注的是理想主義者的成長史。如果讀者能在稿子裡看到自己,有共情,我覺得是一個挺好的評價。

谷雨:對你來說,什麽是“值得被寫的人和事”?

謝夢遙:值得被寫的不是錦上添花的,而是雪中送炭的。可惜現在受限於媒體的困境,很多東西寫不了。就我個人而言,我最想寫這種處於悲劇之中、掙扎之中的人的故事,還有能夠反映時代變化和體制性困境的題材。重要的是寫作的角度,挖掘的深度。哪怕寫娛樂節目,我會很關注這個節目言論的邊界,這些時代性的東西。

撰文 | 劉青松

統籌 | 迦沐梓 運營 | 楊麗菲

來源 | 谷雨計劃(guyuproject)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