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10萬+壓力下,如何做出好特稿?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谷雨計劃”,資深的特稿作者們圍坐在一起,討論新的環境下特稿該如何寫,他們認為“今天的特稿不再僅僅是一個產品,而是理解世界的一套方法論。”

今天,我們如何做好一個稿子?6月29日,谷雨沙龍,讀者在“單向空間”擠得滿滿的。

谷雨實驗室資深作者袁琳提出了自己的標準:第一,必須是一個好故事;第二,有豐富細節;第三,有延展性;第四,有多元化視角。

台下有人點頭。

《智族GQ》資深報導編輯康路凱有不同意見。他認為,一個好故事,並非想像中那麽重要。他看到美國同行的一些特稿,“你說是評論也好,個人化的表達也好,散文也好,同時融入到一塊兒,有點四不像,如果說是一個好的故事,有點太薄了,但它帶給讀者的綜合衝擊和體驗,完全不亞於一個精彩的故事”。

面對這個問題,《人物》雜誌記者張月、故事硬核編輯王天挺、故事硬核作者葛佳男各有心得。

張月覺得,要篩選信息,為特定人群推出他們想看的內容。王天挺強調,今天的特稿不再僅僅是一個產品,而是理解世界的一套方法論。葛佳男的觀點得到了大家的共鳴:特稿不是寫發生了什麽事情,而是事情是如何發生的。

這是個變動不居的世界。

“社會的結構,生活的方式、交往的方式,都在發生很大的變化。我們寫作的方式,也必然發生變化。”谷雨高級編輯金赫說,他更重視新型的選題。他認為,整個書寫的歷史就是一個不斷模仿的歷史,對文本的感受在不同的時間被不同的表達方式激活,所以要找到那種最新的表達方式。

2019年3月,谷雨獎獲獎作品《陶崇園:被遮蔽與被損害的》中,葛佳男寫了一個學生自殺的故事。主人公不在了,做外圍採訪時,葛佳男把每一個採訪對象視為獨立的主人公,努力去理解這個人,而非僅僅將對方作為功能性角色,在理解採訪對象的同時,去理解他們跟主人公的關係,他們怎麽看待這件事情,他們在整個事件中處於怎樣的位置。在這樣的維度下,葛佳男發現了解釋“事情如何發生的”不一樣的東西。

葛佳男分享了她採訪中的一個深切體會:每個人都渴望被理解,不過大部分人沒有得到真正的理解。好的特稿,意味著從中更能理解他人,理解世界。

康路凱也寫過一個自殺的年輕人的故事,關於青年導演胡波生前面臨的內外困境。這個讓他興奮的選題的操作,一度陷入困境——窮盡所有努力之後,他被兩個最重要的採訪對象拒絕。

主持沙龍的搜狐《極晝》主編王晶晶問,在採訪過程中什麽時候開始“觸碰到這個人”,康路凱坦承,自己沒有做到這一點,因為沒有見到最了解胡波的人,不過,他找到了最打動自己的東西:胡波留下的手機裡有一篇文章的截圖,文中講的是當年剛到北平的沈從文尚未成名,貧寒交加,鬱達夫去看他,拿出五個銀元請他吃飯,臨走時把剩下的三個多銀元留給他。“胡波是不是也期待一個年輕人剛剛起步的時候,能夠得到前輩的幫助?這種嚮往很美好,我也想表達,想通這一點之後,才能把文章寫下來。”

在《胡波:一個自殺者的傳說》結尾處,康路凱寫下了鬱達夫對沈從文的臨別贈言:“我看過你的文章。你要好好寫下去。”

王晶晶感慨,有時候做稿子會陷入一種絕境——想盡力挖掘到更多不一樣的東西,卻忽略了情感角度或者“事情如何發生的”信息增量。

採訪作家麥家之前,張月為了挖掘信息增量,看了幾十萬字的資料。她決定從麥家的父親這個點入手。麥家曾在之前的受訪時說過,他的父親像個暴君,不過張月發現,出現在麥家作品中的父親形象要複雜得多。

當張月和麥家聊起他的父親,他兩眼發紅,走出去抽煙,15分鐘後才回來。回憶父親,他有些抗拒。張月並沒有放棄,她知道,“一般來講,採訪對象抗拒提到的一些東西,一定是他的困境和矛盾所在”。

稿子寫完後,張月給麥家打電話確認細節,提到其他報導的普遍說法:麥家通過寫作與自己的痛苦和解。麥家對她說,人生有些東西,他可以直面,但永遠不能和解。張月在原來的寫作思路基礎上加了一小節,寫成《麥家:戰爭曠日持久》,關於一個人沒辦法與自己的痛苦和解的故事。

故事的元素足夠多,是袁琳看重的一點。她寫《卷入女兒耽美舉報案的武大教授》,故事裡包含了多重勢力的對立,以及對於善與惡的理解。在編輯部討論這個選題時,他們很快判斷這是一個最新類型的選題。他們不是像同行操作的那樣,關於一個具體的法律問題的討論,而是在更大層面上,二次元世界和三次元世界產生對話,只是表達在一種高度緊張的衝突中。

點讚最多的一條讀者留言說:“事情發展到現在,或許真的無關乎‘耽美’這類話題的刻板印象標簽,而在於我們什麽時候才能做到以人為基礎去尊重彼此。”

為什麽人家可以寫得那麽自由?看完何偉一篇自如切換敘述人稱的新稿,王天挺不由感歎。

王天挺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編輯部開會,記者說自己的採訪細節,說得活靈活現,而稿子寫出來,他說的那些動人的東西往往就沒了。這是怎麽回事?王天挺意識到,這跟“向古典結構致敬”的寫法有關係——虛張聲勢的框架,往裡面塞一個很好的故事,其中包含了各種大詞。採訪過程中,記者對人或事的感知、判斷每分每秒都在更新,而寫作時需要得出一個乾枯的結論,並沒有寫出發現這個結論的過程。因此,讀者懷疑,作者痛苦。

好特稿一定要有完善的古典結構嗎?王天挺認為,這類觀念是更新、發展的。一個有活力的特稿作者,要從其他領域吸收養分,比如從電影《教父1》開頭的場景中學寫開篇,從小說中學習運用自由間接引語,從真人秀節目中學習對人物的呈現。

“我”視角的運用,作者的在場感,在近年來的國內特稿寫作中出現得越來越多。王天挺肯定了這樣的方向:“記者為什麽對這個人、這件事感興趣,是很重要的東西,要把它展現給讀者。原來的做法是我替你看,把這個人、這件事還原出來,你相信我的判斷;現在是我帶你看,我帶你去了解這個人、這件事,展現我跟人交往的過程。這在媒體權利上是合適的,不容易過濾的。”

康路凱的《謊言與孤獨:一個HIV感染者的維權之路》,基本是用作者視角串聯起來的。因為故事並不是特別曲折,題材涉及個人隱私,拿到的料也不是特別多,曾有很長一段時間,康路凱沒法下筆,後來他找到了靈感。他發現,自己和主人公的互動,在此過程中對方展現出來的言行特質,本身就是有價值的信息。

作為編輯,金赫思考得更多的是,怎麽把一個好故事推給讀者。他認為,恢復人對事物的感受能力一直是寫字的人的主要任務,我們不能回避這一點。而編輯的工作就是抓住兩頭,一頭是故事,一頭是讀者,把兩者努力拉到一起,“這可以說是一個翻譯的過程。”

他認為一篇稿子是否好看,取決於作者是否能夠自由運用多重視角,使文本和文本進行對話,視角和視角進行對話,從而激活讀者的感受。這就包括對最新的寫作技巧的使用,“比如‘我’的使用,實際是代入我的經驗和我的世界,從而使我和其他世界產生對話,讀者的感受就會被立體的激活。”

如何應對10萬+的爆款壓力?金赫不諱言,他重視流量,重視10萬+。選題能夠觸達多少人,是他們討論稿子的重點之一。依他的經驗,那些視角多元且立體、激活讀者感知能力的好選題,只要技巧合格,操作成熟,流量不會差。當然,有時也會判斷失誤。“有的選題拿出來,看一眼就知道它是好選題,不需要討論;如果我們去證明選題的價值,那就是它藏得太深了,需要我們努力挖出來。”

10萬+離不開一個好標題。在金赫眼中,標題就是詞語組合,編輯應從文章裡提煉出幾個關鍵詞,相對而言這些詞沒被用濫、能夠抵達讀者。詞和詞之間要有關聯,要有對話,產生張力。在此基礎上,如果標題能給出一個依靠事實支撐的態度或判斷,比如《大廠程序員的老實人生結束了》和《中產從此難續租》,就有可能激活輿論場。

10萬+對寫作者的影響,張月下意識排斥,仍無法完全擺脫。寫麥家的稿子,雖然她費心費力,卻沒有拿到10萬+。而她寫沙特記者之死的稿子,沒有採訪,依靠外媒資料,閱讀量過了30萬。多少有點心理不平衡之餘,她在做選題時也會考慮,這個題,會有很多人看?不過,她想明白了,還是要堅持去做一些有價值的選題。

這種價值,體現於《麥家:戰爭曠日持久》的一條讀者留言:“‘作家’是一個沉甸甸的詞語。”

這種價值,讓寫作者獲得成就感。

“寫作者在這個時代,成就感挺奢侈的,我珍惜這種成就感。”袁琳說,寫特稿的人還是要把自己的姿態放低一點,不要覺得自己就是上帝,讀者自然會圍過來,要多想想,自己覺得讀者應該感興趣的,是不是他們真正感興趣的。

葛佳男的成就感來自於三點:選題有沒有真問題;自己有沒有在做這個題的過程中獲得理解的樂趣;寫稿過程中有沒有新的認知或進步。“只要有其中一點的體驗,我就會覺得自己在做一個很有意義也很酷的工作。”

面對面採訪,是特稿寫作的成就感和優勢感之所在。王天挺就此闡釋,自媒體時代,最大的風險就是虛假,沒必要為了一時的10萬+去迎合一些東西。谷雨和其他非虛構寫作平台堅持個兩三年,流量一定能夠上來。抓住核心生產能力和核心價值,“未來還挺有希望”。

互動環節,有聽眾提到優質內容創作者未來生存的問題。谷雨工作室負責人王波結束致詞時回應稱,在目前的行業生態中,優質內容一直被需要但也一直很稀缺,尤其經過這兩年大浪淘沙,優質內容越來越成為淘出來的金子,更容易閃光。谷雨要做的,就是搭建一個優質內容平台,凝聚更多的優秀作者,提高行業的專業能力,和同行一起為內容生態做一些實實在在的事情,盡一點責任心。

“就像我們今天聚在這裡隻談如何做好一篇稿子,我們不玩大而空泛的概念,不搞虛頭巴腦,而是解決從業者面臨的實際問題,一起提高業務能力。我們希望能有更多人加入進來,把圈子越做越大。只有注入更多活力,更多的人願意來做事情,這個事情才真正有希望。”

2019谷雨時節,谷雨獎誕生,該獎項由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和騰訊新聞聯合發起,致力於成為最具專業水準的華語非虛構獎項,助力優秀創作者,繁榮行業生態,引領人心向善社會向好。

現面向所有媒體平台,提名、自薦2019年6月已發表的非虛構圖文作品。

提名、自薦截止日期:即日起,至2019年7月9日23:59。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