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零添加」是衡量好食物的標準?食品添加劑做錯了什麼

「入口就是大事」,食品安全問題始終牽動著每一個人的神經,越來越多講究「純天然飲食」的國人,關注起了食品添加劑。

蘇丹紅、瘦肉精、三聚氰胺,這些非法添加物被一些人誤認為是食品添加劑,而且越抹越黑,從而讓人對食品添加劑產生一種恐慌心理。

不少人談「添」色變,「零添加」甚至成了衡量好產品的金標準。

我們究竟該如何看待食品添加劑?《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採訪專家,為你揭開真相。

受訪專家

美國普渡大學農業與生物工程系食品工程博士 雲無心

很多食品標註「零添加」

在北京市朝陽區某超市的調味品貨架前,售貨員向《生命時報》記者滔滔不絕地介紹著「千禾」牌零添加醬油的好處:「一分價錢一分貨,你別看它貴,這可是沒有添加劑的醬油,吃著更安心……」

記者發現,這一品牌的調味品主推「零添加」概念,其生產的生抽、醋等產品,在包裝顯眼處標註了「零添加」「不加防腐劑」「不加味精」「0%添加著色劑焦糖色」等字樣。

與同類產品相比,「千禾」牌的配料中確實少了山梨酸鉀、苯甲酸鈉、谷氨酸鈉等,但價格明顯高出一大截。

此外,植物油、掛面、燕麥片、豆漿粉、扁桃仁、水果乾、優酪乳、果汁等食品中也常見「零添加」字樣,尤其是糧油區的產品。

以麥芯小麥粉為例,「金沙河」標註了「不添加食品添加劑」,「福臨門」未作標註,但兩者的配料都只有小麥一種。

據售貨員介紹,不少消費者對食品添加劑心存芥蒂,因此包裝上強調無添加劑的食品賣得更好,有些人甚至會指定只要「零添加」產品。

「零添加」未必更健康

市場上宣稱「零添加」的食品主要分兩種情況:一是允許添加而不添加;二是本來就不允許添加卻依舊標註了零添加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規定,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有防腐劑、甜味劑、著色劑、增稠劑、乳化劑等,並且使用範圍和最大使用量與殘留量應真實、準確,不得以虛假、誇大,使消費者誤解或欺騙性的文字、圖形等方式介紹食品,也不得利用字型大小大小或色差誤導消費者。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規定,對於按照食品安全標準不應當含有或者使用的物質,不得在食品標籤、說明書、廣告上宣稱「不添加」「不含有」等字樣。

雲無心介紹說,第二種情況不規範,會對消費者造成「別家含有」的暗示。

即使是國家標準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強調「不添加」也涉嫌誤導消費者認為「食品添加劑不是好東西」。

食品添加劑是為改善食品色、香、味等品質,以及為防腐和加工工藝的需要而加入的人工合成或天然物質,是食品加工不可或缺的。

食品加工業越發達的地區,食品添加劑使用越多,目前我國有2000多個品種。食品品質不應以加入多少種食品添加劑判定。

雲無心表示,決定食品安全與營養的,不是「不含有什麼」,而是「含有什麼」。每種合法的添加劑都是為了實現某種特定功能,改善風味、口感或安全性,不添加意味著要犧牲掉某些品質。

例如,少了防腐劑,食物更容易變質,進而帶來健康風險。尤其是不能一次性吃完的食品,如果其本身的成分不足以抑製微生物的生長,添加防腐劑是保證食品安全的必要措施。

此外,有些標註「不含防腐劑」的食品是通過添加大量鹽和糖來實現長期保存的,經常吃這樣的食品會對健康造成一定傷害。

食品添加劑不應背黑鍋

食品添加劑並非近幾十年才出現的產物。

早在公元前1500年,埃及就用色素為糖果著色。南宋時期,就有了「一礬二鹼三鹽」的油條配方。

此外,製作豆腐的滷水(凝固劑)、蒸饅頭的鹼(酸度調節劑)、烤麵包用的小蘇打(膨鬆劑),都是常見的添加劑。

如果沒了食品添加劑,早餐可能變成硬硬的麵疙瘩,肉製品沒幾天就會發臭腐爛,更別提隨時能吃到外地或反季節的蔬菜水果了。

現如今,我國對各類食品添加劑的使用範圍和劑量制定了嚴格、詳細的標準,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都經過了科學、嚴格的安全性測試和評估。

而媒體大量報導的三聚氰胺、蘇丹紅、吊白塊等有害物質,其實是非法添加物,本來就不應該出現在食品中,卻讓食品添加劑背了黑鍋。

中國食品添加劑領域知名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孫寶國曾公開表示,沒有食品添加劑就沒有食品產業。

但為數不少的食品企業,一方面享受食品添加劑給食品生產、儲存、銷售、食用帶來的好處,一方面在抹黑食品添加劑,誤導消費者,刻意標榜「零添加」。

這種做法不但違背客觀事實,也對消費者不負責任。

本期編輯:王曉晴 本文作者:生命時報記者徐文婷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微信號:LT0385)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