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怎麼判斷寒濕和濕熱,只要一招!搞定

張仲景是《傷寒論》的作者:1800多年前,東漢偉大的醫學家張仲景在他的著作《傷寒論》中說:「身大熱,反欲得衣者,寒在骨髓。」就是說發燒的人雖然體溫很高,身上反而感覺寒冷想多穿衣服,表明體內寒氣很重,寒邪都到骨髓了。此時再用抗生素等寒涼藥物點滴消炎退燒,會把外在的一些寒濕之氣直接帶進體內。

張仲景是《傷寒論》的作者,在他那個時代人們忍飢受凍,疾病以寒邪為主,用熱葯就可以直接對治。如今隨著生活環境的改變,單純的傷寒已經很少見了,反而是外寒跟內熱交織在一起,形成了濕邪。真正的寒症並不多見,主要是以濕邪為主。濕為陰邪,遏傷陽氣,阻礙氣機。換句話說,陽虛的時代是濕邪在作祟。


《傷寒論》講到疾病多以以寒邪為主,而現代隨著生活環境的改變,反而是外寒跟內熱交織在一起,形成了濕邪,99%病源於濕邪。

如何判斷濕氣重?

1、起床時,看感覺

如果每天早晨起床的時候覺得特別疲勞,頭髮昏,打不起精神來,或是像穿了件濕衣服一樣,渾身不清爽,人也懶得動,那麼可以肯定你體內有濕了。

2、洗漱時,看面色和舌苔


早晨眼皮腫,或有下眼袋;照鏡子時發現自己舌苔厚膩;舌體胖大、或舌邊緣有明顯齒痕。

3、吃飯時,看食慾

到該吃飯的時候,沒有飢餓的感覺,而且什麼也不想吃;吃一點東西就感覺胃裡脹脹的;在吃飯過程中有隱隱的噁心感,感覺吃下去的東西往上頂。吃了東西後馬上會有飽脹的感覺,這是胃強脾弱的表現,也是脾濕的徵候。

4、工作時,看精神狀態


有胸悶的感覺,想長呼一口氣才舒服;感覺四肢或身體沉重甚至有渾身酸疼的感覺;身體特別疲乏,懶得活動;活動時關節發緊,不靈活;有頭昏沉、頭腦不清爽的感覺;易睏倦,有時記憶力減退。

教你分清【濕熱】

典型表現:口苦口乾、大便黏膩、精神差睡不醒、舌苔膩而重、小便黃、有口臭。濕熱還分為3個特點:

1.濕重於熱表現:有一點口乾,口苦不嚴重,舌苔膩而不黃。

2.濕熱並重表現:口乾、口苦嚴重些,舌苔黃厚膩。

3.熱重於濕表現:特別口乾,舌質紅,苔黃而乾,大便乾結。

2招分清「濕熱」還是「濕寒」,祛濕食物吃的準,濕氣一排再排

身有濕熱的人平時多喜歡吃煎炸、燒烤等食品,如炸薯條、炸雞、燒鵝、燒乳豬等,這類高溫烤製的肉類比較油膩,難消化而易釀生濕熱,加重脾胃的負擔。另外,辛辣食物、熱帶水果等本身偏熱性的食物,吃太多也會助長濕熱。

教你分清【濕寒】

典型表現:愛拉肚子、胃口差、容易浮腫、怕冷、白帶清稀、小便清長等等,

這類人平素多喜歡吃涼食,如喝冰飲、吃冰淇淋、冰啤酒等。過食冰涼食物,易損傷陽氣,導致脾胃虛寒。

2招分清「濕熱」還是「濕寒」,祛濕食物吃的準,濕氣一排再排

另外有一類人可能兩廣地區多見,因氣候比較熱,當地人特別愛喝涼茶的人,而且是清熱解毒類型的多,性味比較寒涼,頻繁飲用損傷脾胃,喝多了身體濕寒就囤積了。

濕寒患者的特點是脾胃虛寒,夏天耐熱、冬天很怕冷,手冰腳冰,雖然在夏天癥狀不明顯但是最容易積累寒,因為吃冷食多。

2招分清「濕熱」還是「濕寒」,祛濕食物吃的準,濕氣一排再排

認清濕熱、濕寒後,就要對症選葯了,濕熱的多用能清熱降火的祛濕食物,而濕寒的就用能滋補驅寒的祛濕食物,注意的是濕熱在冬天也會存在,而濕寒也在夏天存在,認清體質,調理一年四季都需要,貴在堅持。

濕氣對人體的危害

1.身體濕氣太重讓你眼腫舌大

濕氣重癥狀:早晨眼皮腫,或有下眼袋;照鏡子時發現自己舌苔厚膩;舌體胖大、或舌邊緣有明顯齒痕。確認是否脾濕,最準確的方法就是看舌的形態。健康人平時可以養成定期觀察自己舌象的習慣,對照一些中醫舌診的圖片,就可以發現自己健康問題的蛛絲馬跡。在夏季,脾濕的人常常感覺口內粘膩,面色晦暗,發黃。

夏天濕氣重?端午之後最易祛濕,這幾種方法教你趕走濕氣!

2.身體濕氣太重讓你沒食慾


濕氣重癥狀:到該吃飯的時候,沒有飢餓的感覺,而且什麼也不想吃;吃一點東西就感覺胃裡脹脹的;在吃飯過程中有隱隱的噁心感,好象吃下去的東西自己往上頂。中醫五行學說認為脾具有「土」的特性,土很容易吸水,所以濕氣進入體內最容易傷脾。

夏天濕氣重?端午之後最易祛濕,這幾種方法教你趕走濕氣!

自大多數人在夏季濕熱的環境中,都會出現食慾和消化功能下降。但也有一些人食慾不受影響,有較強的飢餓感,可是吃了東西後馬上會有飽脹的感覺,這是胃強脾弱的表現,也是脾濕的徵候。

夏天濕氣重?端午之後最易祛濕,這幾種方法教你趕走濕氣!

3.出現濕疹等皮膚問題:

從中醫角度來看,濕疹的根本原因是人體正氣不足、不能抵禦寒濕的侵襲,久而久之,寒濕淤積在體內,無力運化排出,導致整體免疫力低下。

中國中醫科學院主任醫師趙巨集建議:最好的祛濕方法也是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每晚睡覺的時候用酵素貼敷刺激足底湧泉穴。這個方法不僅可祛濕邪,還可以排毒通絡、安神助眠,手腳冰涼、睡不好的問題都解決了,省去了泡腳、按摩的麻煩,特別簡單,夏季祛濕必備。

◆湧泉穴為腎經首穴,起到溫煦和滋養的重要作用

醫聖扁鵲在《扁鵲心書》中也有記載:「湧泉穴,在足心宛中,用酵素足貼足心法可以治療多種病症,尤其對虛寒證效果更好」。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