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有人凌晨2點排隊,茅台依然秒光!Costco開店次日仍火爆

停車要等三小時,結账且等兩小時;入口布置安保人員防止人潮湧入,普拉達包、茅台酒乃至烤雞都供不應求;周邊聯友路、朱建路交通一度癱瘓……這是8月27日Costco上海閔行店開業首日的情況。在經歷客流過載造成的交通擁堵和安全隱患後,Costco於開業當日接相關部門建議在下午暫停營業。

8月28日,休整一宿後的Costco再度開門迎客。同日中午,Costco就上海首店開業當天提前暫停營業作出說明,為因安全考慮而提前結束營業的狀況致歉,表示將於8月28日起把賣場內購物人數控制在2000人以內,並將用短信及APP通知消費者賣場的最新狀況。

Costco開業火爆引起廣泛的關注,央視主播郭志堅表示:

火爆的背後是中國龐大的消費市場,購買力沒得說,潛力更是無限。為了進這個市場吸引中國消費者,大家都是削尖腦袋擠破頭,今天聯播就有相關報導,外資零售業持續加碼上海,哪裡會捨得撤離?與中國脫鉤,就是與商機脫鉤,與未來脫鉤。所以,脫鉤的論調就是喊到虛脫,也怕是沒多少人會上鉤。

值得注意的是,經歷周二上海市民“瘋狂”的歡迎後,當日晚間美股Costco股價突破前期平台大漲5%,昨夜再度上漲1.24%(截至台灣時間29日0:33分),其總市值兩天增加了78億美元,即約560億元人民幣!

作為對比,沃爾瑪近兩個交易日僅微幅上漲,周二收漲0.38%,截至發稿周三漲0.33%。

有人凌晨兩點排隊,茅台、香奈兒被搶光

一夜暴雨依然未澆滅爺叔阿姨湧向Costco上海閔行店的熱情。8月28日,當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於9點左右來到Costco時,雖然現場安保人員表示,“跟昨天比人少了很多”,但門口依然排著長長的隊伍。據記者粗略統計約有兩三百人,以中老年人為主。據安保人員透露,7點左右門口就排起了長隊(Costco9點營業),更有甚者凌晨兩點就來排隊。

記者看到,Costco門口有近十個安保人員在隔離欄前,將客流隔成好幾截,分段分量放人入場,賣場前廣場上亦有近十輛警車嚴陣以待,交警和安保人員依然在周邊馬路上維持秩序。現場悶熱,排隊的顧客汗流浹背,有白發老人用自帶擦汗毛巾扇著風。Costco安保人員表示要入場仍要等待1-2個小時,有人聞訊返回,大部分顧客仍堅持排隊。

10點一刻,記者終於得以入場,由於進行了限流,場內人數比27日少,不過仍然人氣旺盛。賣場內部為倉儲式設計,下面賣貨,上面儲存。商品的擺放也頗有美式粗豪的感覺,一律裝箱擺放。

賣場入口陳列著香奈兒、普拉達等奢侈品包,據Costco工作人員當時介紹,儘管已補過貨,所有包仍然只剩陳列架上的可售樣品。酒水飲料區,網傳售價1498元的茅台已經被買空,工作人員透露,28日開店十分鐘內這款茅台酒就被搶光了。不到38元的烤雞前,也排著很長的隊伍。

此外,iPad、Surface Pro等價格較貴的電子產品同樣陳列在賣場的入口處,記者也看到,Costco店內冷鮮、食雜種類豐富,還設有專門的水果冷藏室。直到記者11點30分左右離開,門口隊伍仍然排得很長。

結账處和辦理退會、入會等事宜的會員處同樣人潮洶湧。關於會員退會制度,Costco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只要在會員期內任何時候都可辦理退會,“哪怕你離會員到期只剩一天,我們依然會全款退會員費”。

消費者更看重綜合性價比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Costco大部分商品都是超大量販式家庭裝,相對於其天貓旗艦店和其他線上渠道,Costco上海店確有價格優勢。其自有品牌Kirkland的無鹽綜合堅果1130g裝售價129.9元,而同樣的商品在其天貓官方旗艦店售價189元。一包453.6g的Doritos奶酪玉米片售價35元左右,而在淘寶上同樣的產品平均在40元以上。一個99元的草莓撻“體型”不小。

這些商品也許有點體量過大,但對消費者來說,這些物“大”價廉的商品十分實用。

在零售界,低SKU、低商品毛利率、會員費盈利製是Costco的標簽,將成本控制到最低後通過精選商品引流會員是Costco的商業模式,為增加用戶黏性,Costco創設了自有品牌Kirkland Signature並在美國本土做到了叫好又叫座。有聲音將Costco成為巨頭的原因歸結為薄利多銷,但記者現場採訪的Costco會員表示,他們更看重的並不是價格的低廉,而是商品綜合的性價比。

朱女士和文女士購買的日用品總價在4000元-6000元間,對於逛一次超市來說,這個花費稱不上便宜,“我就是覺得它們的東西比較好,退換方便,有保證。”朱女士告訴記者。文女士和其丈夫表示知道Costco是因為近期的廣告,這次來覺得“東西還是蠻好,就是人太多了”。

對於Costco來說,一貫以中等收入群體為精準客戶群,“人太多了”的抱怨或許在未來不久就會消散,但如何保持議價能力的絕對優勢、供應鏈和倉儲的低成本、本土消費者對於會員製是否適應,才是Costco的挑戰。

零售專家談Costco進軍上海:如何爭取市場份額還得細思量

8月28日,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專訪了新零售專家、前萬菱集團電商副總裁雲陽子。在他看來,Costco實行的付費會員製是新零售時代的大趨勢,商超通過付費會員製“圈”到一批高頻消費者,築起“護城牆”。但要做好這一商業模式並不容易,如何提高消費頻次、如何加大品類跨度等,均是零售商超需要面對的問題。

付費會員製是大勢所趨

NBD:付費會員業務是Costco重要的業務板塊,其2018年財報顯示,公司會員費收入31.42億美元,約佔其營業利潤的70%。您如何評估這一模式?

雲陽子:其實付費會員製是一種不錯的商業模式,Costco經過這麽多年的實踐後,做得比較成功。這種商業模式的核心是向會員收費,會員以交會費的代價換取低價購買的權利。在新零售時代付費會員製是大勢所趨,如何經營會員、“圈”到一批高頻次的消費者對商場零售企業而言至關重要。但是要做好這一商業模式並不容易,對企業來說,“圈”到消費者的關鍵是能讓“消費者佔到便宜”,因為對消費者來說,入會後如何能讓會費“值回票價”是他們考慮的首要問題。這其中有兩個關鍵因素,一是入會前後的商品價格落差要大,二是商超內的品類要足夠豐富,才能讓消費者實現高頻次的消費。

NBD:您剛剛談到了付費會員製的關鍵之一是實現低價,而Costco日前也因低價大受追捧,為何其售賣的商品可以實現低價,您認為它的議價能力從何而來?

雲陽子:Costco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相應的就會有一定的議價能力。但是作為其在上海的第一家門市,其議價能力還有提高空間。從品牌商的角度看,如果要給商超企業特供商品和優惠,必須要考慮是否會影響企業在其它平台的價格體系。

因此,Costco在商品溢價上可能有一些“小竅門”:一是大批量定製,向品牌方定製不同的款型,專供自己的平台銷售;二是採購包銷,以較低價格包銷一定數量的商品,這些操作都是區別於傳統賣場的,也是議價能力的體現。

要想站穩腳跟存在多種挑戰

NBD:Costco作為倉儲連鎖超市,在美國主要面對中等收入群體,特點是大賣場、大包裝,但國內多為小家庭模式,且在國內電商發達的購物環境下,消費者未必有定期“囤貨”的意識。您認為Costco進入上海,是否會“水土不服”?

雲陽子:其實大包裝模式在國內電商中也存在,比如天貓超市就有很多大批量、大包裝但價格實惠的貨品,所以大包裝模式是存在市場的。

不過,如果要爭取市場份額,那就不容易了。Costco首先要面臨傳統賣場的競爭。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Costco想在上海開出十家店,這幾乎是不可能的,而對於沃爾瑪等傳統賣場來說,開三十家店也不成問題;其次,相對天貓超市等線上賣場對手,在Costco裡消費需要自駕、自提,更耗費成本,除了線下體驗之外沒什麽別的優勢。所以市場雖大,但要爭取市場份額並不容易,想改變商超零售格局更是不太可能了。

NBD:據您觀察,Costco若想在上海站穩腳跟,您認為存在哪些挑戰?

雲陽子:首先,最重要的是要符合當地市場的邏輯。其實從這次開業可以看出,Costco缺少對當地市場的把握和控制力。雖然開業前的宣傳和頗大的折扣力度吸引了很多客流,但客流量超出公司的預期後,就出現了暫時停業等失控局面;其次,物流和供應鏈布局是一大挑戰。供應鏈的打造是當前商超零售企業的基本功,同時也是核心競爭力之一;第三,Costco必須對其商業模式有所調整,比如,在國內發達的電商環境下,是否需要加碼線上,這是值得考慮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