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巨頭爭搶用戶時間,娛樂創業者如何防守反擊?

本文為尋找中國創客(ID:xjbmaker)原創

記者 / 萬珮 閆麗嬌 蔡浩爽 張皓月 唐亞華 張姝欣 蘇琦

編輯 / 魏佳蘇琦

8月28日下午,尋找中國創客2018年度路演的第二場文化娛樂路演如期舉行。公路商店、雲萊塢、粉絲網、鋅財經、派隊體育、機器之心、考拉閱讀、遠讀重洋、冠勇科技、卓然影業、Chic原醉、左右影片、看了嗎、刺蝟公社共計14個優質項目亮相現場。

尋找中國創客發起人、北京文投集團總經理戴自更,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總裁陳杭,人民創投總經理趙亞輝,微影資本合夥人徐東升,蓮花資本創始合夥人邱浩,影都文投副總裁藍米,英諾天使基金合夥人王晟,創世夥伴合夥人宗俊,榮景資本董事總經理李文,梧桐樹資本創始合夥人童瑋亮,山水創投董事總經理王躍春等擔任本場路演評委,對路演項目進行點評和打分。

尋找中國創客發起人、北京文投集團總經理戴自更在路演開場致辭中介紹,前三季以來,尋找中國創客接觸了6000余個項目,共計400多個項目參與路演環節,150個項目入圍年度創客。其中有40個項目獲選年度中國創客,目前已經有16個成長為獨角獸,平均估值約4.2億美金。

“ 我非常歡迎從事文創產業的創始人能夠參與到尋找中國創客這個平台上來,我們共同為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的進步做出貢獻,”戴自更說。

尋找中國創客發起人、北京文投集團總經理戴自更

這場文化娛樂路演氛圍活躍,由於評委們的提問連續不斷,8分鐘的提問時間略顯緊張。路演結束後,尋找中國創客(ID:xjbmaker)也就娛樂、文創領域一些熱點話題採訪了在場的投資人和創業者。

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總裁陳杭(中)

五問投資人:流量、風險與賽道

1、流量紅利越來越少,對於一些前期有風險但能快速積累用戶或有可能做大的項目,你是否會考慮投資?目前看好哪個賽道?

人民創投總經理趙亞輝:流量不是我們決定是否投資一個項目的非常重要的指標,我們是立足長遠的選擇項目,更看重項目本身的價值和品質,希望它們能帶來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未來我更看好能夠將文化和新技術結合、實現消費更新的項目,當前技術以及政策帶來的變化,是社會發展的“雙引擎”。

微影資本合夥人徐東升:這樣的項目不會投,因為娛樂行業價值觀是底線,作為文化產業的投資機構,需要承擔社會責任。文化領域目前主要在看內容付費、文化+教育、文化+消費這三個賽道。

英諾天使基金合夥人王晟:如果是市場風險,我們願意冒險。今年娛樂領域比較低迷,當然,扎扎實實做出好內容,建立起向其他產業延伸賦能的能力或者建立比較好的IP,發展娛樂產業化都是我們比較看好的。

英諾天使基金合夥人王晟

蓮花資本創始合夥人邱浩:考慮投資針對垂直人群的短影片、資訊流和小程式。

影都文投副總裁藍米:比較看好圍繞 IP 的“內容+”,無論是+夢想、+社交、+工具還是+前沿科技。精耕細作,才能生產出傳世的內容作品。細化到具體賽道,比較看好短影片社交和教育。

景榮資本董事總經理李文:之前的內容產業聚焦於明星和流量,出現了很多問題。目前我們比較看好內容工業化的賽道,將更多的資金要花在精良設計,高品質服裝、道具和優秀的劇本上,演員的薪酬則將相應下降。在“人”之外支撐劇作品質的,就是工業化的水準。

梧桐樹資本創始合夥人童瑋亮:我們投資了一些動漫相關的公司,真人綜藝、網劇也一直在關注,但是演員的成本太高。而對動漫公司來說,創作出來的內容從某種程度來說是資產,形象、人物都是資產,未來也不存在真人演員的價格的壓力。我們會關注泛娛樂的工業化,以及和教育相關的知識付費賽道。

梧桐樹資本創始合夥人童瑋亮

2、2018年短影片無疑是娛樂產業的一個大熱門,該領域是否還有平台型的機會出現?

蓮花資本創始合夥人邱浩:還有平台型的機會出現。但是要垂直人群、更新形態、更加實時。

影都文投副總裁藍米:一定會有。對於互聯網企業來講,精品內容是有門檻的,但是搭建平台其實並沒有門檻。目前的短影片平台以提供傳播性、行銷型“快餐”內容居多,但其實並不完全具備優質內容沉澱這一部分特性。未來誰能把握時代題材內容、把握頭部 IP,或者有持續的自造血功能,誰就有機會異軍突起。我並不認為短影片內容平台會出現百花齊放的情況,但 BATJ 的傘下企業都有打造相對的寡頭平台的機會。

微影資本合夥人徐東升:還是有機會的,比如二次元的短影片平台。內容的平台型公司最初有自己的調性和基於調性的核心用戶,隨著平台體量越來越大,用戶群也越來越廣,平台的標簽就會變得模糊,這時候就有可能出現新的更精準的平台型公司。

微影資本合夥人徐東升

英諾天使基金合夥人王晟:不排除有這種機會,2017年到2018年的確有一些垂直領域的項目頗受關注,我們最近就投資了一個遊戲垂直類影片平台。

人民創投總經理趙亞輝:平台型產品機會不是太多了,但是優質的內容生產者發展太空還很大。未來隨著技術提升,是一個應用場景化的時代,用戶獲取內容不一定是通過大流量平台,而是個性化的推薦。用戶不一定非要從大的流量入口進去,流量分散化會變成普遍趨勢。

景榮資本董事總經理李文:個人判斷平台型的機會很難了。過去大部分產業其實都做了無效、高調的燒錢工作,比如滴滴計程車和共享單車等,短影片平台也不例外。所有的短影片平台燒到最後都是在燒內容,也都將面臨內容匱乏的問題。

梧桐樹資本創始合夥人童瑋亮:短影片平台如果未來變成了為客戶做定製化內容的植入公司,其中的互聯網標準化可複製性相對而言就沒那麽大。從這個角度看,現在新興起短影片平台的公司會比較難。

3、怎麽看待娛樂內容產業的政策性風險?

蓮花資本創始合夥人邱浩:頭部內容風險很大,平台型公司有監管壓力,但是只要良好溝通,不會有太大問題。

蓮花資本創始合夥人邱浩

影都文投副總裁藍米:政策上的相關規定一直都有,每個時代都有時代賦予的政策導向,隻不過我們現在可能放飛太久,忽略了這一部分。大家可能會認為現在內容上的監管有些矯枉過正,但我認為要適應時代所處的創作環境。

微影資本合夥人徐東升:政策性風險一直都存在,監管屬於正常現象,行業也需要監管。作為企業,要面對客觀現實,承擔自己的社會責任。

CCV創世夥伴資本合夥人宗俊:任何一個公司一定要清醒地意識到自己在一個什麽樣的市場裡面玩。政策時刻在變,預測不了也無法預測,千萬不能越過這道紅線。

CCV創世夥伴資本合夥人宗俊

英諾天使基金合夥人王晟:政策風險分兩個層面,一個是內容怎麽不壓紅線,另一個是娛樂項目在資本上的退出政策,如這幾年遊戲、影視類項目比較難IPO。

景榮資本董事總經理李文:任何一個國家做任何事都有政策的風險。從價值觀的角度,要去除掉三觀不正的部分。娛樂內容產業其實是在挖掘人性,本質上在用人性牽著用戶走,所以更要注重價值觀的取向。

4、如果和一個創業者初次見面,只能問三個問題,你會問什麽?

影都文投副總裁藍米:首先要問做這個平台的社會價值,因為只有做價值觀普世的事情,才可能成為獨角獸;第二個問題問錢準備花在什麽地方,這反映了企業的管理能力;第三個問題是大家都會問的:盈利點在哪裡,這涉及企業的生存和可持續發展問題。

影都文投副總裁藍米

微影資本合夥人徐東升:五年以後你希望把公司做成什麽樣?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麽?在面對諸多商業機會時,如何做減法?

英諾天使基金合夥人王晟:團隊過去做過什麽,有怎麽樣的能力?你們做的這件事解決了現在產業中的哪些問題?怎麽認知這個市場,怎麽理解這個產業的發展和競爭對手,打算怎麽去做?

人民創投總經理趙亞輝:團隊的成長經歷、對於創業和賽道的理解、產品做的事情。

人民創投總經理趙亞輝

梧桐樹資本創始合夥人童瑋亮:第一是他做了一件什麽樣的事情,包括原動力和未來想做成什麽樣的事;第二是他過去的背景,可以看出核心競爭力包括壁壘;第三是會問在最近一段時間的戰術是什麽。

CCV創世夥伴資本合夥人宗俊:就是經典的哲學問題,你是誰、從哪來、到哪去。具體說來就是你做什麽市場,解決什麽痛點,為什麽是你能做這件事。

5、不考慮短期(假設為10年)收益,你第一個會投的是什麽類型的項目?

影都文投副總裁藍米:圍繞頂級 IP 多維度商業場景消費的發展,我們生活方式裡太缺少具備儀式感的娛樂消費內容了,可以作為長期項目關注。我是中國最早做“影遊聯動”的,在內容上有一些情懷。我們正在做的“劍網叁”改編的劇集,劇本已經創作快4年了。這是一個20年的超級IP,被譽為互聯網的“最後一把劍”。

微影資本合夥人徐東升:教育。第一,教育在中國有可能是兆級市場。第二,內容和教育的邊界正越來越模糊。和專業投教育的機構相比,我們更擅長髮掘有教育屬性的內容平台。第三,市場對於優質的教育內容和教育資源仍然十分饑渴。

英諾天使基金合夥人王晟:長項目的忍耐度對於做好內容做好IP比較重要,因為IP的塑造需要非常耐心地去積累。投什麽項目很難講,有些項目是靠時間視窗,靠一些特定的流量紅利。但一個項目如果需要長周期產生回報,本質上不受資本青睞。

人民創投總經理趙亞輝:這時候我會選擇真正有意思的事。從長遠看,第一能夠帶來價值,第二能夠帶來長期回報。

景榮資本董事總經理李文:我會考慮內容產業上遊資源的項目,更多是劇本,這是創作的源頭。下遊的話我會更關注拍攝過程中的工業化後期製作的項目。

景榮資本董事總經理李文

梧桐樹資本創始合夥人童瑋亮:通過一些工具或者產品平台,提升這個行業的整體效率並且幫助行業裡面的玩家賺更多的錢。我認為在每個垂直行業裡面都會出現類似BAT的巨頭公司。

六問創業者:獲客、留存與局限

1、用一句話介紹你的項目。

公路商店合夥人李春旭:青年人的線上消費市集。

考拉閱讀創始人趙梓淳:中國分級閱讀創造者。

刺蝟公社創始人葉鐵橋:關注未來內容發展方向的垂直媒體。

雲萊塢聯合創始人楊宇航:聚焦“全球好故事,中國拍出來”,目標是構建IP產業工業化體系,幫助優質內容快速轉化。

機器之心企業合作負責人陳晨:在人工智能的垂直領域,為用戶提供一個更加高效、快捷地獲取精準資訊的平台。

Chic原醉創始人施暘:全國最大的女性魅力自媒體。

粉絲網CEO劉超:以數據驅動的社群媒體,做最專業的粉絲平台。

遠讀重洋創始人孫思遠:要做知識付費領域的海淘電商。

左右影片COO盧豪傑:一家有豐富長影片經驗的網絡短影片創業公司。

鋅財經創始人潘越飛:一個杭州出品、全球視野、古法釀造、365天陳的商業財經新媒體。

卓然影業CEO張進:一家有市場基因的影視娛樂公司。

派隊體育創始人兼CEO張特:體育賽事服務領域的阿里巴巴。

看了嗎創始人李紅梅:短影片聚合類平台,slogan是記錄真實,發現美好。

冠勇科技創始人吳冠勇:一家數據驅動的版權保護和貿易平台。

2、你的獲客模式是什麽,成本比以前高嗎?

Chic原醉創始人施暘:我們目前在大規模收購女性職場、情感、美妝等方面的公眾號,作為chic的子品牌,擴大粉絲群體。

Chic原醉創始人施暘

考拉閱讀創始人趙梓淳:從B端學校進,獲客成本比較低。

刺蝟公社創始人葉鐵橋:靠內容免費獲客。

公路商店合夥人李春旭:獲客主要有三個維度:點對點的年輕人自有傳播、公號和小程式導流、線下自有螢幕。獲客成本目前沒增加。

公路商店合夥人李春旭

機器之心企業合作負責人陳晨:我們本身也是一家媒體,閱讀閱聽人已經有100多萬,這是我們獲客的一個方式。另一方面,我們在產業裡與上千家企業、政府、研究院建立了合作。

遠讀重洋創始人孫思遠:我們主要的粉絲沉澱來自於CP(內容生產)端,比如通過在微信公眾號、喜馬拉雅账號上發布內容產品來積累粉絲。我們還有B2C業務,通過製作節目售賣給微博、得到等平台,露出品牌,也會促成一部分沉澱。

遠讀重洋創始人孫思遠

派隊體育創始人兼CEO張特:獲客包括地推、線上培訓、代理,我們有一些代理商合作夥伴。我們以to B的業務為主,成本並不高。

看了嗎創始人李紅梅:主要是與大的流量入口通過合作進行資源置換、廣告提成,包括應用商店、搜索引擎和線下的地推也在做,貨真價實地保證有品質的用戶在平台上留存。

冠勇科技創始人吳冠勇:我們通過為版權作品做版權的監測保護服務和正版的發行服務來獲得收入,我們平時獲客靠口碑的多一些。

3、巨頭對於用戶時間的爭奪幾乎進入了白熱化階段,你有用戶留存的困擾嗎,如何解這個問題?

Chic原醉創始人施暘:積極尋找新的流量載體,比如抖音等各種短影片平台。團隊也培養了對內容的敏感度,在積極布局下一個可能的內容風口。

刺蝟公社創始人葉鐵橋:會有用戶留存的困擾,用戶一直都在增長,但活躍度還需要不斷激活。此外,除媒體業務外,還要用其他業務來輔助媒體業務,例如知識付費、培訓等。

刺蝟公社創始人葉鐵橋

機器之心企業合作負責人陳晨:我們文章的特性是專業性非常強,類似於 Nature 、Science 雜誌的形式,目標用戶非常明確,是人工智能行業相關從業人員,留存率相對比較高。

粉絲網CEO劉超:準確地說,是我們從 BAT 手裡搶流量。其實用戶都在巨頭手裡,要想辦法拿出跟巨頭差異化的產品,讓用戶在你的產品上多停留。巨頭的平台往往大而全,而我們可以在垂直領域做到專而精,粉絲可以在這裡建立一個小小的根據地。

遠讀重洋創始人孫思遠:其實還好。只要有內容,就基本不存在留存率的問題,因為內容可以把用戶給攪動起來。運營方面是我們接下來要補足的一個點。

左右影片COO盧豪傑:我們爭奪的不是用戶時長,而是在現有的用戶時長裡面爭取更多的資源。用戶在什麽地方聚集,我們就在什麽地方開發、布局自己的內容,我們做的不是平台,做的是平台上的內容。

左右影片COO盧豪傑

鋅財經創始人潘越飛:為了留住讀者,我們按照地域、行業分了各種垂直社群,其中60%以上都是企業的創始人。我們的內容針對的是To B企業,有趣的是,這群人包含了創一代和創二代,這在南方是很受重視的人群和資源。

派隊體育創始人兼CEO張特:基本沒有太大困擾,我們是一個體育技術性服務公司,用戶留存就是服務好B端,用我們的系統去維護他們的C端,為B2C搭建線上通道,裡邊有大量的管理互動、服務與被服務的這種鏈條關係。

派隊體育創始人兼CEO張特

看了嗎創始人李紅梅:我的獲客方式導致用戶留存還是不錯的,價值用戶相對來說粘度高一些。其實僵屍用戶的拉新,比獲得新用戶的成本還要高。

4、“天底下沒有BAT不碰的娛樂生意”,公司與巨頭系有業務上的往來嗎?你怎麽看和巨頭的關係?

雲萊塢聯合創始人楊宇航:BAT有三大影片網站,但我們切入的方向不一樣。優愛騰從IP的分發切入,向IP的轉化延伸,而我們首先關注的是IP生產和交易環節,並以此向IP的轉化延伸,我們和影片網站以及重要的影視公司是緊密合作的關係。

粉絲網CEO劉超:我們跟巨頭有一定的聯繫,比如在微博等平台上運營粉絲團。我們有些特色業務,是 BAT 還沒有做的。

粉絲網CEO劉超

遠讀重洋創始人孫思遠:只要有流量,所有大平台就都會想做這門生意,知識付費也不例外。新浪是我們的投資方之一,在知識付費領域,我們是新浪投資的第一家。

左右影片COO盧豪傑:我們相當於巨頭的內容生產方,雙方合作主要是看需求的匹配度。我們去年拿到了新浪微博基金的戰略投資,目前和愛奇藝合作較多。

鋅財經創始人潘越飛:鋅財經剛成立一年,跟中國絕大部分的頭部企業都有聯繫。對於BAT我們反而刻意保持克制,雖然關於他們的內容代表著媒體注意力,但注意力帶來的流量不代表一切,先服務好我們關注的垂直領域頭部企業才是重中之重。

鋅財經創始人潘越飛

卓然影業CEO張進:我們和國內大多數影視公司都有業務往來,有競爭也有共存。電影市場需要更多玩家的參與,巨頭壟斷的可能性不是沒有,只是現在遠不必擔心。

派隊體育創始人兼CEO張特:跟巨頭相互之間是依存的關係,我們和京東、聯通有合作,我們會在垂直領域耕耘的更深。

冠勇科技創始人吳冠勇:我們的主要客戶就包含BAT,一方面我們幫助BAT的獨家版權作品打擊盜版,保護他們的正版流量,另一方面大公司其實對於版權的預算也是有限的,我們也會利用自己的預算幫助他們獲得非獨家的版權內容。

冠勇科技創始人吳冠勇

5、作為創業者,你覺得自己最大的局限是什麽,如何克服?

Chic原醉創始人施暘:我作為一個互聯網創業者卻不是那麽懂技術。比如說我們現在做抖音的增長,希望把抖音的粉絲批量引到微信上來,這個批量就需要技術手段。至於克服這個缺陷,就是要招最強的人。

考拉閱讀創始人趙梓淳:我覺得歲數是我最大的財富,也是最大的局限,年輕人可能想問題不拘泥於常規,有更充沛的精力。但是歲數比較小的話,反向來說管理經驗可能就不足。

考拉閱讀創始人趙梓淳

雲萊塢聯合創始人楊宇航:我們目前最大的局限來自行業本身,行業的發展時間太短,有巨大的需求沒有被滿足。我們需要解決的不是一個點的問題,是去推動多個環節。IP生產、交易、轉化、分發和消費五個環節,前三步還沒有充分工業化。

機器之心企業合作負責人陳晨:一方面,我們的風格比較偏向技術,未來如何推廣至更廣大的C 端用戶,是一個比較大的挑戰。另一方面,外界對我們的認知大部分停留在媒體層面,但其實我們正在向一家產品研發和技術公司轉型,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很大挑戰。

機器之心企業合作負責人陳晨

粉絲網CEO劉超:國內現在整體的經濟環境不是很好,在融資、用戶付費方面都會受到一些影響。

遠讀重洋創始人孫思遠:每個創始人都自帶創業DNA,而這個 DNA 可能帶有局限性。我的上一份工作是在真格基金做投後服務,自認為很懂創投圈,所以創業融資的時候沒太關注時間點的問題,導致融資節點沒有算好,團隊經歷了一段非常黑暗的時期,最後整體大換血。

左右影片COO盧豪傑:我們之前的案例主要是電視台方向的,一些當下比較火爆的節目,從傳統的紀錄片製作團隊的視角去看會有很多的不專業性,但是按照電視台的思維拍出的節目,在招商上又會有一些問題。在保證長影片品質的情況下,做出更符合短影片類型的爆款節目,是我目前最大的挑戰。

鋅財經創始人潘越飛:媒體人做久了難免感性思維較重,我會刻意培養自己商人的一面,可以說自己現在是半個文人、半個商人,同時我找到了一個純理性的、數字驅動型的聯合創始人進行互補。

冠勇科技創始人吳冠勇:所有的公司面臨的局限其實都是一樣的,一個是團隊,必須要有和商業模式匹配的、有強大執行能力和組織能力的團隊;一個是資金,資金是團隊生產出產品、擴張銷售的基礎。

6、如何看待內容上的政策風險,具體怎麽把關?你和公司所選的賽道,面臨的最大風險是什麽?

考拉閱讀創始人趙梓淳:給孩子看的內容不僅僅是為了規避審查,符合國家規定,還要健康積極。面臨的最大風險還是商業化的問題,創業本質上是做生意,做生意終歸是要賺錢的。

刺蝟公社創始人葉鐵橋:政策的風險一直有。未來的發展風險,是垂直媒體如果單做媒體業務,成長太空比較小,需要做媒體+服務。

雲萊塢聯合創始人楊宇航:內容上目前沒有政策風險,不管是面向行業提供版權服務、挖掘優質原創內容,還是以科技的方式推動文化行業,都是政策鼓勵的。同時我們還是國家版權保護中心DCI示範平台。

雲萊塢聯合創始人楊宇航

左右影片COO盧豪傑:我們做的軍事歷史題材比較敏感,在短影片方面,我們下一步的目標會往生活方式方向拓展,同時也會和官方合作影片,增加連接度和信任度。

卓然影業CEO張進:政策影響只是短期和局部的,這件事對我來講並不重要。我關注的只有公司現在走的路對不對,未來的方向要不要調整。

卓然影業CEO張進

派隊體育創始人兼CEO張特:面臨盈利周期過長的風險,體育實際上是一個慢產業,在產業運營方面非常複雜。會擔心一個項目能不能在周期內完成更快的成長,避免因資金斷裂或業務沒有連續開展導致項目停止。

看了嗎創始人李紅梅:我們從源頭上非常注意政策問題。在內容建設上我們對入駐平台有要求,基本都是央媒或者頭部的PGC,一個工作室成為我的內容合作組織後我們也通過審核內容、會確定流程,從而保證內容安全。

看了嗎創始人李紅梅

冠勇科技創始人吳冠勇:政策風險是所有國家都會面臨的問題,版權安全、內容安全也是一樣。優質版權內容的生產、傳播都必須遵守法律法規,技術發展所帶來的問題可以先用技術手段先解決。

尋找中國創客小程式上線啦!

輕戳,輕鬆讀懂創投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