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薑子牙在哪釣魚,周朝滅商之前為何遷都?

詩仙李白有首著名的《梁甫吟》,其中有句,“君不見,朝歌屠叟辭棘津,八十西來釣渭濱。”這說的是家喻戶曉的一件事:薑太公釣魚,願者上鉤。薑太公是在哪裡“直鉤釣文王”的呢?這條河叫做渭河,古稱渭水(稱渭水更有歷史厚重感)。

渭水在地理上最大的標簽,是咱們的母親河之一——黃河最大的支流。但從歷史的角度上,渭水又何嘗不是歷史上幾大王朝的母親河?哪幾大王朝呢,西周、秦、西漢、前秦、西魏、北周、隋、唐。換言之,華夏歷史一部書,渭水當佔其半。不要不服氣,沒有渭水的滋養,長安就失去了水源……

甘肅省定西市渭源縣(你看這名字就知道什麽意思)有個鳥鼠山,渭水就從這裡汩汩流出,奔蕩東流818公里,在三河口匯入滔滔黃河。一代複一代的悲喜故事,在渭水之濱,不斷的輪回。

西周的先祖,早期活動於豳地(今陝西省彬州市),這裡距離渭河很遠。到了周太王時,隨著形勢發展的需要呢,周人南遷到了岐山(陝西省寶雞市岐山縣),也稱周原。周太王是誰呢?兒子姬歷(公季、季歷),孫子姬昌,就是周文王。

周人為何要遷都於岐?有地理上的原因。豳地其實不缺少水源,著名的涇河,就穿豳而過,最終匯入渭水。但是,豳地處黃土高原南側,涇水谷地之中。豳雖然地肥水美,但谷地相對比較狹長,讓志在天下的周人感覺到戰略縱深不是很大。而岐山位於關中平原,八百裡秦川土地肥沃,又有渭水滋潤,是理想的圖王之地。而且周人本就擅長種植,正缺少耕種之地,遷都於渭水流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傳至周文王姬昌,據說天下三分有其二,“然,仍事殷。”但是,紂王懷疑姬昌有異志,曾將姬昌拘禁。姬昌當然想推翻紂王,卻苦無賢士輔佐。於是,原先在肉鋪子賣豬肉的老屠夫薑子牙,放下屠刀,跑到渭水釣“魚”去了。

薑太公釣周文王,一個願釣,一個願上鉤。李白借著酒興,在《梁甫吟》接著寫道:“廣張三千六百釣,風期暗與文王親。”畫面腦補一下:心眼非常多的薑子牙,弄了3600個釣鉤,總有一款適合姬昌的。

其實,有沒有薑子牙輔佐,周人的東遷之路都不會停止。周文王六年(約公元前1093年),周人滅崇,修建了豐邑,即現在的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轄區。同時,周人把國都從岐遷到了豐,稱為豐京。

豐京位於渭水以南,豐水(灃水)以西。從岐遷豐,不單是國都的變更,而是周人東進戰略的巨大成功。周的最終目標是滅商,後世的秦滅六國,套路和周人遷都差不多。

周文王去世後,周武王在豐水東岸又新建了一座京城,稱為鎬京。豐京與鎬京,並稱為“豐鎬”。豐鎬在豐水兩岸,但豐水本就不長,在豐鎬以北不遠處就匯入渭水。另外,新都在渭水以南,還有一個作用——以渭水為陣,阻擋北方敵人南下。之前的岐在渭水以北,防禦能力較弱。遷都至河南岸的豐鎬,周國都的安全系數就大大增強了。

豐鎬位於關中平原的中部,地勢要比之前的岐山低,適宜大規模開墾。在滅商之前,周的規模就已經非常龐大了,不斷增加的人口(軍隊),不斷擴大的宮室,這都對周人的國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何況,滅商之後,對耕地的需求更大,豐鎬無疑是非常合適作為新都的。

這一切,都離不開渭水,否則全是空談。西周滅亡後,秦國又基本複製了周人東遷之路,再次定鼎天下。更多歷史地理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圖帝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