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11歲男孩心梗猝死,醫生道明原因,父母失聲痛哭……

每一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在未來有所成就,衣食無憂,畢竟誰不是望子成龍呢?

所以很多孩子從小就會被加以期望,身上也承擔了很多壓力,父母卻都沒想過他們還是個孩子。

前段時間,一名11歲的男孩被緊急送往醫院救治。經診斷他患上了心梗。雖然醫生竭盡全力救治,可還是沒能挽回這條年幼的生命。

父母在醫院失聲痛哭,一個滿懷希望的家庭就這樣陷入了無盡的悲傷之中。

不過在我們的印象裡心梗這種疾病一般都是成年人甚至是老年人才會患上的。心梗是冠心病的一種,排除先天性病症,它多發於中老年人,有極高的死亡率和致殘率。

那麼為什麼年僅11歲的孩子就患上了心梗呢?

小楊(化名)從小就很聰明,父母為此也是津津樂道。為了不讓孩子成為下一個「傷仲永」,媽媽在他五歲時就帶著他參加各種輔導班和特長班。

別的孩子都在嬉戲玩鬧的時候,他卻坐在鋼琴前一遍一遍的練習熟悉的曲子,童年對於小楊來說成了奢望。

每次考試他都要力爭第一名,如果沒有考好就要被嚴厲的媽媽責備,一個11歲的孩子承擔了這個年紀不該有的很多東西。

但是每次媽媽都會拿其他人來對比,這樣小楊更加不敢有要求,累了也不敢有怨言。

事發前兩天,小楊和媽媽說自己胸口痛,可不可以休息一會,可是媽媽以為他只是單純的想偷懶,就沒有理會。

誰知不久以後就發生了這樣的悲劇。儘管小楊已經離開了人世,可父母還是不理解孩子為什麼會患上心梗。

醫生說根本的原因還在於孩子長時間學習,休息不好而且還有長期處於緊張和較大壓力的狀態,這樣的情況很容易讓孩子焦慮,使他的身體長期處於應激反應中,從而引發了人體心臟疾病的發生。

聽到這小楊的父母后悔不已,只是一切都已經晚了。

我們總說成年人的生活不容易,可是卻沒想過孩子的世界也是如此。

「我太累了,想睡一會。」

可能你聽到這句話時會覺得是一位生活不易的中年人說的,可是它卻出自一位年僅八歲的男孩口中。

當時他正躺在ICU的病床上接受搶救,說完這句話他就再也沒能醒過來。

當時他的多處器官已經衰竭並且昏迷不醒,儘管醫生竭力搶救,也只是讓他清醒了幾分鐘,說完了這幾個字以後,就撒手人寰。

醫生說本來是有希望搶救回來的,可是孩子他自己卻沒有一絲求生的慾望,也就是說他放棄了自己。

年僅八歲,為什麼就有了如此可怕的想法了呢?

原來這個孩子的媽媽很要強,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就讓他拚命的學習,希望他能夠改變自己的命運。

孩子只能默默的接受,不能說不能言,被巨大的壓力壓的喘不過來氣。

很多父母都在埋怨熬夜陪孩子做作業的心力交瘁,卻沒有想過孩子又何曾輕鬆過呢?

童年本該是美好和歡聲笑語,而他們卻只有無盡的補習班和題目作業。這樣的童年毫無幸福可言。

不是孩子不想活下去,而是不想再活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

如今,兒童自殺率已經越來越高,每年都有很多的孩子死於自殺。

一項在上海展開的調查顯示:

上海地區有24.39%的中小學生曾有一閃而過結束自己生命的想法,認真考慮過這種想法的也有15.23%,更有5.85%的孩子計劃過自殺,還有1.71%的孩子自殺未遂。

在自殺者的年齡排列中,12歲佔第一位(40.3%),其次是14歲(22.7%),11歲和13歲(13.6%)。而且在自殺者的性別分布中,女孩子遠遠超過男孩:女孩(72.7%),男孩僅有(23.7%)。

全國中小學生精神障礙患病率為2.6%~32.0%。

高校約有20%的大學生有心理問題,其中15%屬於一般心理問題,需要學校、親友進行疏導;3.5%有心理障礙,出現失眠、消瘦等癥狀;1.5%有精神病,失去自製能力,分不清現實和幻覺。

(以上來源於「北醫兒童發展中心」)

這樣的數據不禁令人後怕,我們的孩子遠比我們想像的不快樂。而且在兒童自殺的原因中牢牢佔據第一位的是學習壓力過重。

望子成龍不是錯,可是在他們該玩鬧的年紀卻只有無盡的學習,怎麼能讓他們健康的成長呢?

雖說社會競爭壓力大,家長也不願意壓迫孩子,可是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對待孩子一定要張弛有度,一根弦綳得太緊只會斷掉。

成績優異的孩子確實讓父母滿意,但是他們也必須付出同齡人更多的努力,要承擔更多的壓力。

所以不要讓重負成了毀掉孩子的「殺手」,成績不是評判孩子的全部,無論他們是否優異,都要給予關懷和鼓勵。

關注孩子的內心是我們為人父母都要做到的一件事,孩子也有自己的心理世界,去關愛去理解,去和他們成為朋友。

我們是第一次做父母,他們也是第一次做孩子,大家都有不容易,只有相互的體諒才能為他們鑄就美好的未來。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