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國隋唐時期最昂貴殺傷力最為強大的武器——馬槊!

騎兵是古代戰場上最為重要的一個兵種,在戰場上騎兵基本上可以主宰戰爭的走向。在中西方古代戰爭中,騎兵都是最為重要的存在。在中國歷史上,一直以來北方遊牧民族是中原文明最大的威脅。而遊牧民族都是以騎兵為主例如匈奴、突厥、蒙古等。為了應付這以騎兵為主的遊牧民族,中原王朝往往能利用先進的科技,製造出有效應對騎兵的武器。

南北朝時期遊牧政權先後入住於中原,騎兵是爭霸天下的決定性力量,鮮卑慕容氏建立燕國、氐人建立前秦,從魏晉到南北朝到隋唐是騎兵對決的時代,這個環境造就了騎兵的武器與裝甲的發展。在南北朝時期冶鐵技術的提高,為了提高騎兵的攻擊力,於是重甲騎兵出現了。為了應對重甲騎兵的存在,需要之中殺傷力很強的破甲裝備。而矛和戈無法滿足應對重甲騎兵的破甲需求。

在南北朝時期馬鐙的出現,騎兵獲得高速發展,使騎兵可以在馬上使用大殺傷力的武器,槊的出現,正好解決這些需求,外形與槍矛一致,長約4米,是重型的騎兵武器。槊分槊鋒與槊杆兩部分,槊鋒刃長達50-60CM,遠遠長於普通的槍、矛類武器。槊正是為了適應漢末以來越來越強大的重裝騎兵、披甲戰馬。破甲能力超強的槊,成了那個時期最強的騎兵兵器。

馬槊裡邊有非常多的講究。槊杆根本不像普通槍、矛所用的是木杆,而是取上等韌木的主乾,剝成粗細均勻的蔑,膠合而成。那韌木以做弓用的柘木為最,次以桑、柞、藤,最差也得用竹子。把細蔑用油反覆浸泡。泡得不再變形了,不再開裂,方才完成了第一步。而這個過程耗時將近一年,一年之後,將蔑條取出,蔭涼處風乾數月。後用上等的膠漆膠合為一把粗,外層再纏繞麻繩。待麻繩乾透,塗以生漆,裹以葛布。

葛布上生漆,乾一層裹一層,直到用刀砍上去,槊杆發出金屬之聲,卻不斷不裂,如此才算合格。然後去其首尾,截短到丈六左右。前裝精鋼槊首,後安紅銅槊纂。不斷調整,合格的標準是用一根麻繩吊在槊尾二尺處,整個丈八馬槊可以在半空中如秤杆般兩端不落不墜。這樣,武將騎在馬上,才能保持槊尖向前而不費絲毫力氣。如此製造出來的槊,輕、韌、結實。武將可直握了借馬力衝鋒,也可揮舞起來近戰格鬥。只是整支槊要耗時三年,並且成功率僅僅有四成,因此造價高得驚人。

極其複雜的工藝,和高昂的成本在唐之前不可能大規模的裝備部隊。而唐以其雄厚的國立支持,將槊這種昂貴奢侈的武器大量裝備軍隊。在戰爭中馬槊在唐對突厥的戰爭中起了決定性的作用,為唐打敗突厥,提供了強的武力支持。

槊的發展主要用於騎兵使用,尤其是重裝騎兵。因此,馬槊是槊的主要形式。在奔馳顛簸的馬背上,不經過訓練很容易破綻百出。通常為重裝騎兵所持有,漢唐以來的武將往往以持槊為出身高貴世家的象徵。像尉遲敬德,秦瓊等人都是歷史上著名的武將。唐太宗手下第一猛將,出身世家的尉遲敬德善用馬槊,《資治通鑒》:世民謂尉遲敬德曰:“公執槊相隨,雖百萬眾若我何!”。李世民對尉遲敬德勇猛與馬槊武藝評價是極高的。

槊在唐朝之後便走向沒落,大致原因為宋朝之後,失去產馬的產地,沒有強大的騎兵部隊,槊這種強大的騎士武器,失去使用者。槊的成本昂貴,費時而且繁複,失敗幾率高,耗費大,一杆槊使用以及廢棄的木材,可以造十架強弓。宋朝之後,文人領兵,世家門閥不再掌軍。製式武器伴隨大集團步兵的強大的發展,宋之後,對付強大騎兵軍團的方法已經不是騎兵的對決,而是“以步製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