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火器、雇傭兵、資產階級共同將歐洲騎士們趕下了歷史舞台

“以前一直攻不破的貴族城堡的石牆抵擋不住市民的大炮;市民的槍彈射穿了騎士的盔甲。貴族的統治跟身穿鎧甲的貴族騎兵隊同歸於盡了。”

恩格斯

在中世紀後期,除了英國長弓手之外,瑞士也出現了由山民組成的步兵方陣。方陣前面四至六排戰士全部裝備長矛,這種長矛有六七米長(矛的頂端用鐵製成,長度約為一米),形成了一道讓騎兵不可跨越的障礙。瑞士的長矛方陣曾經擊敗過奧地利及法國騎士,而長矛也與長弓一起,成了步兵複興的標誌性冷兵器。

歐洲長槍兵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火藥武器的橫空出世。火藥是中國古代煉丹家們在煉丹時發明的。此後,各類火器的發展日新月異,產生了火箭、火罐等燃燒性火器,出現了震天雷、火蒺藜等爆炸性火器。還出現了將火藥放入管子裡發射的管形武器,這就是現代槍械的雛形。隨著蒙古帝國在13 世紀的崛起及其軍隊發起的一系列西征,火器也開始西傳至阿拉伯人的聚居地,後來又傳到了歐洲。西班牙在反對阿拉伯人統治的收復失地運動中,使用了歐洲最早的管形武器——火門槍。火門槍的射擊過程是先點燃槍管火門的引信,然後引爆槍管裡的火藥,利用火藥燃燒的那一瞬間產生的氣體膨脹力,推動彈丸射向目標。火槍的初速比起弓弩要大得多,能夠穿透精良的鎧甲,但由於發射程序煩瑣,一時難以取代弓弩。

不久,意大利威尼斯、熱那亞等地區以及法、英等國都出現了火器。而英法百年戰爭也推動了火器的發展。英軍曾經在戰爭初期的海戰中使用過小型青銅炮,而在上文提到的1346 年的克雷西會戰中,英軍除了使用長弓猛烈打擊法軍之外,還使用了少量能射擊鉛彈的小型槍炮配合作戰。不過,法軍在改進與運用火器時做得比英軍更加出色,到了15 世紀,法軍憑著當時較為先進的火器製造業生產的火炮,陸續收復了被英軍佔領的大量國土。比如在1450 年的巴勒約之戰中,法軍用火炮重創了英軍,並於同年組建了一支專業的炮隊。可以說,法國能夠在百年戰爭中最終獲勝, 火器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中世紀後期,武器研發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兵製也得到了相應的革新,雇傭兵開始逐漸將騎士排擠出戰場。以戰爭為職業的雇傭兵來自不同的階層,他們有嚴明的紀律,並受過長期的訓練,既可以像騎士一樣騎馬作戰,又可以步戰,這些人與傳統騎士的不同之處在於視金錢比榮譽更重要,也就是為了謀取利益可以不受傳統觀念的束縛。誰出得起錢,他們就為誰而戰,完全不管戰爭是否正義的問題。他們為了勝利可以不擇手段,因而往往在戰爭中更加殘暴,效率也更高。在英法百年戰爭中,英國國王強迫國內的封建貴族繳納兵役稅(盾牌錢),並利用這筆錢招募雇傭兵。在愛德華二世出征法國的軍隊中,大部分作戰人員都是按照合約招募的。而在法國、德國與意大利等地,也流行雇傭兵制度。

雇傭兵制度促使歐洲各個國家產生了常備軍。雇傭兵通常需要自備武器裝備,而裝備差的人往往得不到雇傭的機會。常備軍則由國家統一配發武器裝備——為了做到這一點需要龐大的財政以及強大的王權支持。在百年戰爭後期,法王查理七世實行了兩項意義重大的制度,一是可以不經三級議會的批準直接征稅,二是建立了直屬的常備雇傭軍。法王能夠迅速動員常備雇傭軍打擊各地封建貴族,最終目標是為了消滅封建割據,完成國家統一。英國與法國一樣,都在百年戰爭中加強了王權,英王在百年戰爭中擴張失敗後,隨即與國內的封建貴族戰鬥了三十年,到了亨利七世在位時終於摧毀了大部分舊貴族的勢力,形成了中央集權國家。

隨著英法兩國王權的加強以及中央集權的形成,建立在封建采邑製基礎上的騎士制度也日薄西山,氣息奄奄。很多貴族子弟順應潮流,不再渴望成為騎士,而是加入了常備雇傭軍的行列。

騎士們面對國情、世情的變化,也企圖掙扎求存,他們為了更好地防禦各種冷兵器與火器的打擊,越來越重視盔甲的發展。13世紀中期,隨著鍛造和冶金技術的進步,歐洲發明了一種由大塊金屬板製成的鎧甲(簡稱板甲),這種鎧甲由鐵手套、護臂、護腿、護胸等組成,從而形成了可以覆蓋全身的整體式鎧甲。它與傳統的鎖子甲、鱗甲等小塊鐵片構成的鎧甲相比,防禦能力更加完善。在百年戰爭中,很多法國騎士為了防禦英軍的長弓而選用板甲。但是板甲製作工藝複雜,價格昂貴,不是普通人所能購買的。而且它比較沉重,會對人體的靈活運動造成影響。據說有些騎士披掛大型板甲時,竟然不能跨上自己的戰馬,要靠由木杆、滑輪、繩子等組成的起動裝置吊上馬匹。

到了15世紀,騎士早已不再是戰爭勝負的決定性因素。很多騎士在戰場上難以建功立業,只好依靠傳統的比武大會來奪取榮譽。自然,那一時期的比武大會也辦得更加盛大熱鬧,而且經常與舞會、宴會等聯合舉辦。甚至在百年戰爭的間歇時期,一些法國與英國的騎士們仍然抽空進行了與戰爭無關的比武活動,優勝者還有機會受到法國國王的接見。

騎士在比武

騎士制度的掘墓人是新興的資產階級, 這個階級的興起過程說來話長。當初西羅馬帝國滅亡之時,很多繁榮的城市也隨之沒落,西歐各地到處是封建割據政權。封建貴族生活的莊園很少與城市產生商業上的聯繫,他們基本過著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生活。但從10 到11 世紀起,隨著農業技術的進步以及耕地的開發,農作物的產量不斷增加。各個莊園積累了越來越多的農產品,從而促進了各個莊園之間的商業貿易。很多在莊園裡從事各種手工業的匠人不甘心一輩子受封建主的剝削,相繼逃到交通要道或一些荒蕪城鎮的舊址上,憑著自己的手藝進行獨立經營,因而陸續形成了一些集市。有些集市進一步發展成為地區的商業中心,最後變成了城市。而原先的大城市現在變得更加繁榮了。各個行業的匠人在城市裡組織了行會,例如皮革匠行會、刀劍匠行會等。在14世紀的巴黎,這樣的行會多達四百餘個。商業的繁榮使西歐出現了一個新階級——市民階級。這個新興的階級既包括一大批富商、銀行家、房地產主等不用生產也能過上奢侈生活的新貴,也包括作坊主以及工匠。他們為贏得城市自治權而與封建主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其中,意大利的威尼斯、熱那亞、比薩通過鬥爭得到自治,還成為獨立的城市共和國。到了14世紀,意大利北部的一些城市裡在行業制度的基礎上形成了工場手工業,這標誌著資本主義生產萌芽的出現,而工場手工業業主、富商、銀行家、房地產主開始從市民階級演變為資產階級。

從15世紀開始,很多西歐航海家遠涉重洋,致力於開辟新航道,溝通東西方的聯繫。哥倫布率領一支船隊於1492年8月從西班牙出發,橫渡大西洋,於同年10月來到達巴哈馬群島,發現了美洲;而另一位偉大的航海家麥哲倫於1519年進行了人類歷史上首次環球航行。溝通東西方的新航道的發現,促使西班牙與葡萄牙等西歐國家開始向海外開展殖民掠奪,這在客觀上促進了世界市場的形成。此後,西歐各國的工場手工業在商業大潮中更加繁榮,資產階級的勢力也更加壯大,一大批封建主放棄了傳統的農業生產,轉而經營工場手工業,或者通過將土地租給資本家等方式獲利。他們搖身一變,也加入了資產階級的隊伍之中。原先在莊園中進行農業生產的農夫們現在不得不到工場中出賣廉價勞動力。

在16、17世紀,發財致富的資產階級與新貴族聯合人民群眾一起反對舊的封建制度,最早爆發資產階級革命的地方是尼德蘭(今荷蘭、比利時、盧森堡與法國東北部的部分區域)。此地反對西班牙的專製統治,最終取得了獨立,成為歐洲第一個資本主義國家,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不久,英國與法國相繼發生內戰,這兩個國家的資產階級與新貴族經過浴血奮戰而成為新時代的領導者,從此以後,革命的風暴席卷了整個歐洲,逐漸摧毀了各地腐朽落後的舊制度。而各地的騎士打不過資產階級的槍炮,自然成了舊制度的陪葬品。

由此可知,資產階級在經濟上有力地促使封建制度的解體,在軍事上也成了騎士制度的掘墓人。正如恩格斯一針見血所指出的那樣:“以前一直攻不破的貴族城堡的石牆抵擋不住市民的大炮;市民的槍彈射穿了騎士的盔甲。貴族的統治跟身穿鎧甲的貴族騎兵隊同歸於盡了。”

本文摘《最強戰士大比拚》修訂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