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國繪畫裡的十大隱士,逍遙自在

許由、巢父故事鏡 直徑182mm 厚7mm 重1078g

許由,巢父

夏商之前,三皇五帝時代有個隱士叫許由。當時,部落聯盟首領堯感到自己年事已高,商議找一個繼承人。最後,就推薦到許由的頭上了。哪想到,聽到這個消息後,許由跑到穎水邊,手捧河水,反覆沖洗自己的耳朵,希望把因為聽到這個消息而受汙染的耳朵沖洗乾淨,還自己純潔的本來面目。可他此舉卻叫一個正給牛飲水的農夫巢父看到了,不禁奚落他道:“你有意出沒於人前人後,又故示清高,不肯任職,無非是追求虛名罷了。你嫌那消息汙染了你的耳朵,我還嫌你洗耳朵的水弄髒了我牛犢的嘴呢!”不過最後他確實沒做部落首領,還和巢父成為了好朋友,一起歸隱,也算不得假清高。

南宋 李唐 《采薇圖卷》絹本淡設色

27.2×90.5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伯夷、叔齊

商朝末期,孤竹國昌盛富裕,百姓安居樂業,國事太平。初,孤竹君欲以次子叔齊為繼承人,及父卒,叔齊讓位於伯夷。伯夷以為逆父命,遂逃之,而叔齊亦不肯立,亦逃之。後來武王克商後,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食周粟,逃隱於首陽山,采集野菜而食之,餓死於首陽山。伯夷、叔齊的事跡受到後人的盛讚,被譽為是品格高尚的隱士高人、“抱節守志”的典範。

趙峰《謀聖鬼谷子》 68cm ×136cm 紙本設色

鬼谷子

鬼谷子,姓王名詡。常入雲夢山(在河南鶴壁市淇縣境內)采藥修道。因隱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稱鬼谷子,鬼谷子為縱橫家之鼻祖,精通百家學問。他一生或隱居於深山,閉門著書,或坐著馬車到各諸候國去講學授徒,教育出天縱之才。蘇秦與張儀,孫臏與龐涓可謂其最傑出的弟子。

顏回

顏回,(前521~前481年)春秋末魯國人。字子淵,又稱顏淵,孔子最得意弟子。顏回有著內修己德、外施愛民之政的大志向卻一生不曾入仕,而是窮居陋巷,設壇講學,幫助孔子整理古代典籍。《雍也》中說他“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之至自漢代起,顏回被列為七十二賢之首,被後世尊為“複聖”,有時祭孔時獨以顏回配享。此後歷代統治者不斷追加諡號。

“商山四皓”

“商山四皓”指的是漢初的東園公唐秉、裡先生周術、綺裡季吳實和夏黃公崔廣四位著名學者。四人逃避到商山,決心“岩居穴處”,“紫芝療饑”,隱居下來。之後劉漢王朝統一了天下,劉邦久聞其大名,曾請他們為官而被拒絕。在劉邦要廢掉太子劉盈,另立趙王如意時,四皓出山,改變了劉邦廢太子的初衷,終使劉盈做了漢惠帝。四人因長期隱藏在商山,出山時都80有余,眉皓發白,故被稱為“商山四皓”。

宋 李公麟(傳)《商山四皓圖卷》

30.7×238cm 遼寧省博物館藏

嚴光

李白有一組著名的詩《古風》,其中有這樣兩句:“昭昭嚴子陵,垂釣滄波間。身將客星隱,心與浮雲閑。”說的是東漢隱士嚴光,子陵是嚴光的字。這個人很有才學,而且還是漢光武帝劉秀的同學。

劉秀曾三番五次地派人聘請嚴子陵出來做官,可能是實在躲不過去了,嚴子陵只好直接面見劉秀。論同學情,喝酒可以,做官不行。建武十七年,光武帝又派使者到余姚請嚴子陵進京做官。他聽到消息,趕緊躲避起來,使者只得怏怏而返。為了避免朝廷再找麻煩,他索性帶著家人,遷居桐廬富春江邊種田、釣魚。嚴子陵的出名,也主要在於他後來的隱居。

明 仇英《竹林七賢圖》

“竹林七賢”

魏晉時期的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阮鹹、王戎,因常集於山陽(今河南修武)竹林之下,縱酒昏酣,遺落世事,故有“竹林七賢”之稱。他們大都豪尚虛無,輕蔑禮法,生性放達,為世外之人所推崇與豔羨。

方增先《陶淵明詩意圖》設色紙本 132×66cm

陶淵明

陶淵明(約365—427),字元亮,晚年更名潛。一說名潛,字淵明。他出身名門,後家境衰微;自幼飽讀經書。他學《老子》、《莊子》,而且還學了儒家的《六經》和文、史以及神話之類的“異書”。這使陶淵明接受了儒家和道家兩種不同的思想,培養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愛丘山”的兩種不同的志趣。

他這種志趣和性格的人是不可能在當時的宦海中心安理得地為官的。陶淵明最後經“叔父陶逵介紹他任彭澤縣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潯陽郡督郵,屬吏說:‘當束帶迎之。’他歎道:‘我豈能為五鬥米折腰向鄉裡小兒。’遂授印去職。”至此,陶淵明十三年的仕宦生活從此結束;最終與上層統治階級決裂,下決心不再與世俗同流合汙。

謝時臣《陶弘景還山圖》 立軸

設色絹本191×97cm 1554年作

陶弘景

陶弘景,字通明,自號華陽隱居,人稱華陽真人或華陽真逸。他有一部著作叫《華陽陶隱居集》。這是因為他三十七歲辭官以後,去了句容之句曲山,並稱這座山為茅山,然後在山腰建了座房子就開始隱居修道,自此他就一直隱居不出,即使皇帝來請也沒用。

他在齊永明十年棄官出世,隱居茅山修道,開道教上清派茅山宗。後來,蕭衍建立梁朝,梁武帝常將國家大事寫成信件,派至曲山,請陶弘景為其指點政策,而武帝每次收到陶弘景的回信,都會燒著香虔誠地接過,態度十分恭敬。由此,陶弘景便有了“山中宰相”之稱。

陶弘景死後,梁國皇帝追封他為“貞白先生”。所謂“貞白”就是守正清白,這大概是在稱讚陶弘景堅守自身的清高。

張大千《竹溪六逸圖》 45×73cm

“竹溪六逸”

唐開元二十五年,李白移家東魯,與山東名士孔巢文、韓準、裴政、張叔明、陶沔在州的徂徠山竹溪隱居,世人皆稱他們為“竹溪六逸”。他們在此縱酒酣歌,嘯傲泉石,舉杯邀月,詩思駘蕩,後來李白還作詩追憶。

張大千作這張《竹溪六逸圖》於己卯(1939年),時年41歲,正是他居住青城山期間,多有閑暇,遊目騁懷,筆墨有所寄寓。

原文作者:鄭朝輝

原文來源:《藝術品鑒》2018年9月刊《中國繪畫裡的十大隱士》

(因篇幅問題,原文有刪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