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掛印辭官陶淵明的底氣 居所有三處

本文作者黃強

隱士歸隱,退居山林,無論追求怎樣的境界,想達到什麽目的,仍然需要生活,隱士畢竟不是神仙,可以不食人間煙火。這就帶來一個問題,隱士如何生活?吃什麽?如何居?

陶淵明敢於掛印辭官,自然有他的底氣。他的底氣從何而來?因為他有不依賴官場俸祿,可以生活的經濟來源。

【圖4,陶淵明歸隱】

陶淵明掛官歸隱,並不是浪跡天涯,成為遊雲散鶴,他選擇了回歸故裡位於廬山的田莊,以自耕自作,飲酒作詩的方式,沐浴陽光,享受生活。

不為五鬥米折腰而辭官,不受嗟來之食。在人們的思維定勢中,陶淵明辭官後,失去了收入來源,家庭生活一定非常清貧,乃至可能處於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地的窘困地步。似乎陶淵明的抉擇是要氣節,而不要生活,是祈望不食人間煙火的理想主義者,思想上的智者,生活中的矮子。其實非也。陶淵明並非貧窮、潦倒之士。陶淵明系出名門,曾祖父陶侃是東晉的開國元勳,官至大司馬,都督八州軍事、荊江二州剌史,封為長沙郡公,躋身於官貴顯達行列。祖父做過太守,到了陶淵明時,家道雖然中落,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家裡仍然有房有田,也算是有房產的地主階級。

【圖5,廬山風景】

逯欽立先生在其校注的《陶淵明集》裡稱,陶淵明故居有三處,其一便是園田居,在廬山南麓,也就是陶淵明歸隱後的主要居所。從陶淵明自己撰寫的詩句中,我們也可以看到陶淵明家產的資訊。他在《少五適俗韻》中稱: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田園。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

暖暖遠人村,依依墟裡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

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

【圖6,茅屋】

十餘畝土地,八九間房屋,足以自耕自足,養活自己。在東晉時期,社會交往並不象唐宋時期活躍,沒有出現發達的城市,人居生活仍然以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為主。十來畝自己種植,也可以租給農戶,收取租金。對於確保陶淵明衣食無憂的生活提供了必要的物質保障。

如何陶淵明沒有房產,沒有經濟來源,一家人全靠他的俸祿生活,那麽陶淵明就沒了底氣,怎麽敢掛印辭官?怎麽敢由著自己性子來?身後是張嘴吃飯的一家子人,他沒有底氣,沒有勇氣。只能忍受官場的汙穢,同流合汙。陶淵明的底氣是他可以獨立生活,不受嗟來之食。

說明:本文系企鵝號簽約作者黃強原創作品,未經作者同意,不得轉載。授權微信njhuangqiang。

黃強,字不息。服飾史學家、金學家。研究涉及中國服飾史、置業經濟史、民國史、南京地方史、明清小說等方面研究,均有著作出版。已出版《南京歷代服飾》《消失的南京舊景》《趣民國》等著作15本。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