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癌痛的病因有許多,以腫瘤直接引起的疼痛最多,約佔88%

首先看一下疼痛的定義:疼痛是伴隨現有的或潛在的組織損傷而產生的生理和心理等因素複雜結合的主觀感受。強調疼痛是患者的主觀感受,提示在評估疼痛強度時,應該以患者本人的主訴為依據。所以《內經》病機十九條說「諸痛腫癢,皆屬於心」而不是「皆屬於火」,看看我們祖先看問題多深入呀。

癌痛的病因有許多,以腫瘤直接引起的疼痛最多,約佔88%,此可見於:

1、組織毀壞:當腫瘤侵及胸膜、腹膜或神經,侵及骨膜或骨髓腔使其壓力增高甚至發生病理性骨折時,病人可出現疼痛,如骨轉移、骨腫瘤所致的骨痛;肺癌侵及胸膜可致胸痛;肝壞死等。

2、壓迫:腦腫瘤可引起頭痛。腹膜後腫瘤壓迫腰、腹神經叢,可引起腰、腹疼痛,如胰腺癌。

3、阻塞:乳腺癌腋窩淋巴結轉移時,可壓迫腋淋巴及血管引起患肢手臂腫脹疼痛。

4、張力:原發及肝轉移腫瘤生長迅速時,肝包膜被過度伸展、繃緊便可出現右上腹劇烈脹痛。

5、腫瘤潰爛,經久不愈,發生感染可引起劇痛。

從上面可以看出腫瘤引起的疼痛多與壓力增高有關,臨床中我們通過藥物或者其他治療手段降低壓力後疼痛馬上就能緩解。其實很多病的病因並不需要想得太複雜,把它最關鍵、最直接的點想清楚了,治療就好辦了。

其次癌症治療也可引起疼痛,這種疼痛約佔11%:如放射性神經炎、口腔炎、皮膚炎等。化療藥物外滲引起靜脈炎與組織壞死疼痛也屬於這一類。

治療手段也較多,首先採取的是藥物治療,癌性疼痛的藥物治療原則:

1、盡量口服給葯,便於長期用藥,可以減少依賴性和成癮性;

2、有規律按時給葯,而不是出現疼痛時再給葯;

3、按階梯給葯,根據WHO推薦的癌性疼痛「三階梯療法」;

4、用藥應該個體化;

5、注意使用抗焦慮、抗抑鬱和激素等輔助藥物,可提高鎮痛治療效果。特別提醒的是:嗎啡類藥物要整片吞服,不能研末或嚼服。

其次是外科治療、化療及放療、微創治療、及骨核素、雙磷酸鹽治療。中藥治療癌痛作用也有較好作用,可減輕癌痛、預防癌痛,和現代醫學治療手段有一拚,幾乎沒有中醫藥緩解不了的癌痛,莫能輕視中醫藥的作用。下面重點討論中醫藥治療癌痛的作用。

選擇中醫治療癌痛的原因

治療癌痛大家會選用嗎啡類藥物,嗎啡只能使部分癌痛患者暫時緩解,不能解決根本問題,而且還需要不停地加大嗎啡劑量;嗎啡治療內臟疼痛有一定療效,治療其它疼痛效果就不理想;部分患者會出現嗎啡中毒,不能繼續應用嗎啡類藥物;也有的患者怕應用嗎啡成癮無法戒掉不接受嗎啡類藥物;部分患者還恐懼嗎啡引起的大小便不暢而拒絕應用嗎啡類藥物。據統計因各種原因仍有50%~80%的疼痛沒有得到有效控制。

患者喜歡中醫,是因為中醫止痛不僅起效快、作用持久,而且毒副作用非常小,無耐藥性和成癮性。尚且對現代醫學無法治療的癌痛也有較好效果。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