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茶飲差異化競爭是把雙刃劍

咖啡、茶飲以及烘焙品,三者的界限似乎變得越來越模糊。

文 | 楊亞飛

零售老闆內參獨家專稿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新茶飲近兩年在消費市場崛起勢頭兇猛,頻頻搶鏡不說,還捧紅了像喜茶、奈雪的茶等一批賽道內的明星選手。不過新的消費旺季到來之際,茶飲品牌之間的競爭卻在悄然升級:從起家的茶飲線,逐漸將戰火燃至特調酒、甜品、冰淇淋……

本月中旬,喜茶將「實驗室」主題店型——LAB店帶到上海。LAB店顧名思義,不止賣茶,也負責新品研發,以及就近投放市場進行驗證和複製,某種程度上,它是喜茶產品風向標。不同於此前開出的LAB店,新店的一個特色在於,這是喜茶首次推出甜品實驗室和冰淇淋實驗室,加入諸如舒芙蕾、厚奶蓋蛋糕、荔枝玫瑰冰淇淋等各種新品。

無獨有偶,稍早一些時候,奈雪的茶第二家「奈雪酒屋」正式亮相深圳南山區歡樂海岸購物中心。此外,位於北京華貿中心店的第三家奈雪酒屋,目前也正在試營業中,一樓賣茶和歐包,二樓賣酒,銷售特調酒、葡萄酒、香檳以及無酒精飲料等產品。

兩大茶飲品牌的競爭一直激烈,融資、開店、發新品……你來我往誰也不讓誰,並且在2018年底,二者門市規模打了個「平手」,均擴張至150家左右。不過到了今年,兩者擴張步伐預計會出現分化,奈雪今年計劃進一步提速,將門市數擴張至400家。而據了解,喜茶2019年門市數擬擴張至300家。

擴張自然不是他們唯一的目標,而在產品的差異化探索,兩大品牌則表現出越來越明顯的野心,正如業內所說,有點不務正業。年年都要做創新,為何今年格外的明顯?

- 1 -

從茶到其他,今天的新茶飲在想些什麼?

奈雪酒屋營業時間在中午12點~次日凌晨2點,不過要知道白天喝酒的群體只是少數,奈雪酒屋主抓的主要還是「夜晚經濟」。

酒屋的推出,跟其主流閱聽人群體特殊有關。奈雪消費用戶裡女性巨多,且大多數為20~35歲之間。奈雪的茶相關負責人向《零售老闆內參》表示,奈雪酒屋原本是為女性用戶群體打造,完善年輕女性茶飲生活方式。不過,他們在實際運營後發現,很多男性消費者也會去排隊買酒。

一個更深層次的變化體現在,奈雪已經從早期的「茶+烘焙」,延伸至為偏新零售空間店型「奈雪的禮物」、以及主打酒飲消費的奈雪酒屋。而從產品的角度來說,從茶、歐包切入,如今已向酒類飲品、咖啡等多線切入。

比起奈雪,喜茶在特調飲品的布局要早一些。

去年9月底,喜茶在成都IFS黑金實驗室店開發的「茶極客」系列中,將當地人熟知的五糧液融入到茶飲當中。在這之後,喜茶又將茶極客實驗室進一步帶向全國市場,比如近期開業的喜茶五棵松華熙live hi-up店,便分別加入牛欄山二鍋頭、紅星二鍋頭,推出京桂、赭韻等特調飲品。而此次上海LAB店,茶極客也是其中一大亮眼板塊。

由此看來,喜茶也開始變得「不務正業」,要知道,喜茶早期隻做現製茶,而後從孵化喜茶熱麥品牌開始,切入軟歐包市場,之後又逐漸開始探索與酒類飲品、咖啡、甜品等的融合可能。

事實上,考慮到創新業務前景的極大不確定性,這種嘗試很難快速推廣開來。不過即便如此,邁出差異化嘗試這一步,對於他們而言已經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

飲品行業向來進入門檻低,市場魚龍混雜,集中度並不高。隨著茶飲新潮流興起,新的品牌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根據美團點評發布的一份2019年飲品行業發展趨勢報告顯示,2018年全國現製茶飲門市數達到41萬家,同比增長高達74%。

市場的繁榮也帶來了副作用,茶飲產品同質化十分嚴重。市場上各種臟臟茶、西柚茶、芝士茶讓人眼花繚亂,僅從菜單上的名稱來看,你幾乎無法辨別其中是否真的存在差距。並且由於茶飲品牌人均消費價格集中在30元以下,很少有品牌能夠掌握定價權,只能跟著市場走。可以預見的是,隨著新興品牌不斷湧現,這種生存壓力會越來越大。

或許是為了增加品牌辨識度,很多網紅茶飲店,如今會在杯型設計、杯身文案、創意元素、店型上絞盡腦汁。儘管這可能會在短期內促進銷量,但終歸是治標不治本,流量來的快,去的可能更快。

- 2 -

跨界競爭是把雙刃劍

咖啡、茶飲以及烘焙品,三者的界限似乎變得越來越模糊。

今年4月,星巴克高調推出冰淇淋系列新品,包括數款冰淇淋融合茶飲料、以及單獨的冰淇淋產品在各地門市亮相;瑞幸咖啡也在同一時期開賣「小鹿茶」,宣告進軍茶飲市場。

無論是對於星巴克、瑞幸還是喜茶、奈雪而言,跨界競爭的好處都顯而易見,有助於藉助新業務來擴寬品牌護城河,從而確立行業競爭壁壘,提升消費者對於品牌的認知。尤其在行業競爭激烈的當下,這種品牌力的塑造更是顯得尤為重要。

不過類似前述這些嘗試,對於營收貢獻效果目前仍十分有限。

奈雪方面表示,由於酒屋剛剛推出沒多久,並無具體的營業數據可以分享。而喜茶方面則回應稱,喜茶的核心是茶飲,並且佔到絕大多數營業額,「這一點在未來也不會變化。」而對於甜品和冰淇淋實驗室接下來的布局,喜茶方面只是模糊稱會進一步擴張。

喜茶方面向《零售老闆內參》強調,喜茶接下來會將創新注入到更多的品類中,無論是甜品、冰淇淋等,「它們都帶著深深的喜茶烙印,他們不僅沒有削弱喜茶的認知,反而是加深了喜茶的『靈感』的品牌核心。」

不過,這種創新風險不小,即便是供應鏈能力強如星巴克,也在茶飲市場的探索上吃了很多閉門羹。

2012年,星巴克完成了對茶業零售商茶瓦納(Teavana)的收購,隨後立下目標,要在五年內在全球開設1000家茶瓦納門市,並且打算進軍中國市場。但這一計劃很快夭折,星巴克在2017年第三財季報告中宣布,將關閉旗下全部379家茶瓦納門市,而是將茶瓦納融入到咖啡菜單當中。

星巴克彼時給出的解釋是,由於實體門市競爭激烈,流量下滑嚴重導致,他們同時得出結論,「儘管公司努力通過創造性的行銷和新的店面設計來扭轉頹勢,但不佳表現可能會繼續下去。」

對於茶瓦納擴張的失敗案例,業內解讀角度頗多,普遍認為表現在三方面:首先是跟咖啡相比,美國茶飲需求並沒有那麼大,這是擴張的天然缺陷。即便在國內當下火熱的現製茶飲市場,消費者更多喝的也是茶類飲料,而非純茶。再者,並不像咖啡的高標準化,茶瓦納提供上百種茶葉,對於消費者來說,選擇決策成本高昂。另一個重要原因在於,飲品與飲品之間本身屬於競爭關係,矛盾性天然存在。

而在競爭格局尚不明朗的國內茶飲市場,跨界創新在幫助品牌講述新故事的同時,也蘊藏著不小的風險,尤其對於創業公司而言,在快速擴張過程中,來自流程標準化、人才補充以及供應鏈建設的壓力不小,而加入新的業務線,管理吃緊不說,無疑會讓經營風險和成本加劇上升,反而給對手創造出彎道超車的機會。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