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資管新規落地 公募基金產品創新存三大路徑

  ■本報記者 傅蘇穎 

  《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下稱“資管新規”)於近日正式落地,這意味著百兆元規模的資管行業將面臨重塑,大資管時代正式開啟。在資管新規下,未來包括基金公司在內的各大機構均可在公平的起跑線上進行公募產品的設計與競爭,這對公募基金來說無疑是一個挑戰。

  東北證券研究總監付立春昨日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資管新規雖然對公募基金原有涉及通道類、非標類的產品進行了限制,但同時也為公募基金的產品創新和國際化指明了方向。新規對公募基金在核心投資能力、資產配置和分散風險等綜合性、主動性能力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公募基金未來在主動型產品品種的範圍、結構設計、管理水準和風控水準等方面都必須提高以及走出特色化、專業化路線。

  在東方金誠首席分析師徐承遠看來,資管新規下,公募基金的產品創新有三個路徑:一是資管新規對於公募FOF(基金中基金)的多層嵌套模式給予監管豁免,因而公募FOF產品在大類資產配置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比較優勢。二是近年來資產證券化業務蓬勃發展,其中“公募基金+資產證券化”的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模式也是公募基金未來可以重點創新的領域。三是資管新規明確公募產品可以投資商品及金融衍生品,如果參考海外公募基金的發展歷程,未來股指期權、股票期權、商品期貨、櫃台交易品種等多種金融衍生工具都應逐步納入公募基金的投資範疇,其也是公募基金未來進行業務拓展的重要領域。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所長助理曲強昨日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總體來講,資管新規對公募基金的影響不是特別大,但對理財業務以及通道的業務是最大的。公募基金的未來增量業務在整個大資管新規要求下,要獲得較大增長並非易事,未來可圍繞金融“走出去”,響應國家的要求,通過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和QDLP(合格境內有限合夥人)尋求一定的機會。

  徐承遠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走過20多年的發展歷程,我國公募基金業在國際化路線上進行過設立合資基金公司、推出QDII海外基金等諸多嘗試。但和國際成熟資產管理機構相比,目前我國基金公司的國際化程度仍然較低,其在品牌優勢建立、海外投資業務開展等方面仍存在較大的提升太空。

  對此,徐承遠認為,一方面,我國公募基金公司需要在國際市場上進一步建立品牌優勢,提升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另一方面也需要提升,我國公募基金公司在海外投資的廣度和深度,實現對權益、固定收益、衍生品和另類投資等多類型資產的涉獵,並在發展中建立具有自身特色和競爭優勢的業務。

  “在現有資管的框架下,公募基金對於資產配置的類型將予以擴充,產品的設計也可以與主動管理型更加密切地聯繫在一起。”付立春認為,隨著金融業的進一步開放,一方面,公募基金可通過爭取QDII資格,參與國際市場中,吸取國際先進經驗,同時也為自身產品多元化以及分散風險提供一個管道。另一方面,對已經提前進入到中國的外資基金,在學習其先進管理經驗的同時,也可以尋求包括股權、投資等方面的合作,以此快速提高公募基金的國際化水準,增強其主動管理能力並豐富產品類型。

責任編輯:陶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