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將遊戲成癮列入精神疾病,利大於弊

對於遊戲成癮,更值得我們擔心的,其實並非是將它列入精神疾病,而是讓它長期處於疾病範疇之外,導致診斷門檻較低或診療標準混亂所帶來的問題。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羅志華

世界衛生組織(WHO)在今年初宣布,該組織將在今年發布的第11版《國際疾病分類》(ICD-11)中,加入“遊戲成癮”(gaming disorder),並列為精神疾病。相關規定將自6月19日起生效,WHO將通知世界各國政府,將遊戲成癮納入醫療體系。

遊戲成癮是否應該列入精神疾病範疇,是個爭議性很大的話題。今年初WHO擬將其列入精神疾病目錄時,也曾引發一次比較激烈的觀點交鋒,是否會如期實施,也有不同猜測。如今塵埃落定,包括國內的疾病分類,估計也會很快遵循WHO的建議進行更改,嚴重的遊戲成癮有望很快正式被當作一種精神疾病看待。

長期以來,國內對於遊戲成癮的看法複雜多樣,所采取的行動也差別較大。

一個極端,是不少人認為遊戲成癮不算什麽,不僅不應該被當成精神疾病來看待,反而被當成是個性與自由。另外一個極端,是一些人尤其是部分學生家長,對遊戲成癮的危害性感到很焦慮,並根據主觀意願加以應對,導致過度或不當乾預。

認識不足與行為過激在社會上同時並存。所以面對孩子遊戲成癮,許多家長往往也不知所措,要麽放任自流,要麽將孩子送往一些強製性的戒網癮的機構。

尤其是,近年來社會上出現了不少戒網癮機構,且由於診療標準缺失,很多機構只是根據經驗行事,採用電擊、超強體育鍛煉等不靠譜的戒斷方法來治療網癮,嚴重危害到青少年的身體與心理健康,甚至有學生因此喪命。

其實,所有極端的看法或做法,應該說,都不利於我們正確認知遊戲成癮,更難以預防和診療遊戲成癮。不重視或不認可它是一種疾病,部分遊戲成癮者可能長期忍受疾病帶來的痛苦,卻無法得到應有的關注和治療,得到醫保基金的保障、獲得公共衛生資源等就更加無從談起。過於擔心和焦慮,又會讓過激診療受到鼓勵,從而可能損害孩子健康。

所有極端看法或做法,本質上,都是因為對於遊戲成癮沒有一個準確的衡量尺度所造成的。而將遊戲成癮列入精神疾病範疇,則恰恰可成為認識遊戲成癮的一個契機。以此為契機,對不正確的觀點進行檢視,拋棄極端的偏見,方能讓我們盡快端正對遊戲成癮的認識。

更要看到的是,對於遊戲成癮,更值得我們擔心的,其實並非將遊戲成癮列入精神疾病,而是讓它長期處於疾病範疇之外,導致診斷門檻較低或診療標準混亂所帶來的問題。

許多人不願意將遊戲成癮歸為精神疾病,那是因為對精神疾病四個字有一些錯誤的聯想。其實,精神疾病,並不等於我們通常所說的“瘋子”,也並不是“精神不正常”。只要去掉對精神疾病四個字的認知恐懼,將遊戲成癮列入疾病的範疇,顯然是利大於弊的一件事。

遊戲成癮這件事,對於許多缺乏自製力的孩子來說,客觀存在,不容否認。許多家長也因此而苦惱不已。這種苦惱,不該輕視,更不該以“遊戲成癮不是一種病”而無視之。

不妨將遊戲成癮納入精神疾病,當成一個確定標準和尺度的開始,最終進一步明確其臨床表現、診斷標準、治療常規。這也是對遊戲成癮者尤其是青少年負責的一種態度。

□羅志華(醫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