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必讀|以消極的心態面對衰老會使個人預期壽命縮短7.5年

歡迎個人在朋友圈轉發分享

如需平台轉載,請後台聯繫授權

人口老齡化意味著老年人在人群中所佔比例越來越大,並成為社會「新常態」。許多人對老年人抱有「成見」,認為他們能力較差。這也間接導致老年人面對衰老十分沮喪失落。

最新研究顯示,以消極心態面對衰老將會使自己的預期壽命縮短7.5年。健康老齡化不應停留在口號上,是時候行動起來了,積極面對老齡化社會的"新常態"…

隨著預期壽命的延長,人們希望健康老去的願望與日俱增。青春不老或許將不是夢想或傳說,至少預期壽命的延長已是事實。

在過去一個世紀時間裡,美國人的預期壽命增長了30多年,平均壽命達到78.6歲。

然而,隨著人們預期壽命增長,新的問題出現了:隨著年齡增長,究竟如何保持健康和活力?一個全新概念「健康老齡化」已逐步融入人們思想和日常生活中來了。

現實中,美國嬰兒潮一代人正步入老齡,中國亦如此。為了形象地描述那些希望保持青春活力且積極向上的老年人,有人使用一個全新辭彙來形容他們——「常青樹」。

何謂「健康老齡化」?

何謂「健康老齡化」?健康老齡化研究聯盟一直致力於研究影響人壽命長短的因素,探索保持健康活力的方法,以及尋求延年益壽的最佳方式。

從廣義角度講,「健康老齡化」可定義為「老年人的生理、心理(認知和情感)、精神和社交能力的一種狀態和完美維持。

如何實現這一點?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了!

社會人口結構在變化

眾所周知,諸多因素相互作用進而影響「健康老齡化」,譬如遺傳因素、生物學變化、生活行為方式、老年人面對衰老、社交和生活環境的心態和想法;以及意識到所有因素協同作用在個人衰老過程中的重要性。

衰老現象,與關節炎、癡呆症、心臟病、糖尿病或癌症等慢病不同,後者雖也是多種因素積累的結果,但「衰老」本身不是一種疾病,而是個體從出生到死亡貫穿生命全過程

在全球範圍內,「衰老」意味著什麼?許多人存在一些認知誤區。因為對衰老本身的「成見」,可能會危害個體身體健康狀況。綜合現有研究結果顯示,以消極心態的面對衰老將會使個人預期壽命縮短7.5年。

此結論不是非黑即白。也就是說,保證樂觀心態面對衰老,就能多活7.5年。在20世紀初,美國人預期壽命不到50歲,只有極少數人能活到65歲。中國也有句俗語「人活七十古來稀」既是如此。

那時候,人們並不奢望活多大年紀。「健康老齡化」的概念更無從談起。包括老年人、醫健專業人員和政策制定者在內,很少有人設想伴有慢病的衰老帶給個人和社會的負擔,以及社會應承擔的義務。

今天,老齡化已成為一個全球問題,全世界60歲以上的人口超過了9.62億,其中7800萬人在北美地區。隨著平均預期壽命接近80歲,未來20年內活到100-125歲的老人肯定越來越多。

需要更新觀念

人口老齡化意味著老年人在人口中所佔比例越來越大。這已是世界各國的「新常態」。以往認為這只是經濟發達國家的現象,現在觀念需要更新了。

儘管日本和歐洲國家老年人比例最高,實際上,在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發展中國家裡,人口老齡化比例也很高,已經對社會福利產生了巨大影響。

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家庭流動性更強,社會保障系統正面臨巨大挑戰,呈現出醫療保健資源獲取不足。老年人往往被留在偏遠鄉村或經濟欠發達地區,他們可能遠離社會,形單影孤。

與年齡歧視作鬥爭

儘管老年人在社會中所佔比例越來越大,許多人對老年人抱有很深的「成見」,認為老年人能力較差。在他們印象裡,衰老通常是虛弱、孤獨和貧窮的同義詞。

同樣,對高齡老人的一些事件描述,例如90多歲高齡老人參加馬拉松,則是一些極端個別案例,不能代表大多數80、90或100多歲高齡老人的實際情況,這些年齡層人群正在迅速壯大。

「健康老齡化」不意味著每位老年人在各個方面都表現俱佳;相反,它是指每個人應當過著充實的、自由自在的生活。

最重要的是,要與各種形式的年齡歧視作鬥爭!這需要我們改變思維方式、解除各種條條框框限制,遠離對衰老持負面態度的影響。認識到老齡化是個人和社會所共同關注的問題,是要在各個層面開展有影響力的行動。

更大範圍的改變,則需要社會老齡服務機構、公共衛生和醫療保健等部門強強聯手,由政策制定者、醫健專業人員、家庭和老年人自己聯合共建。

當然,還需公眾支持。使越來越多有「常青樹」美譽的老人參與到探索「健康老齡化」的活動中,探討包括面對衰老保持樂觀心態,積極參加身體鍛煉,健康飲食,保持良好的社交活動以及安全地生活。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一些老齡化組織聯合發起了「重塑」或「打破」衰老的運動:一方面強調衰老的積極方面,同時,也倡導積極面對一些與年齡相關改變的現實,比如感官能力下降和慢病管理。

決定因素是重新對老年人在社會中的角色進行定位,以及老年在一生中的意義,與金錢或報酬無關。

現有研究中已有證據表明:慢病自我管理、身體鍛煉和改善生活方式能夠促進老人健康和積極地獨立生活。

人口老齡化的挑戰從未缺席

到2050年,全球老齡人口將超過20億。到2035年,美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將超過18歲以下兒童青少年總數。這一人口結構前所未有的轉變已經導致了悲觀的預測。

社會人口結構的轉變正在改變社會「遊戲規則」,但老齡化人口還不足以決定社會發展的前景。

與此同時,對老齡化人口的預測也可以作為催化劑,促使人們採取行動,創造一個重視老年人的社會,構建健康老齡化的社會與物質環境,鼓勵兩代人之間達成共識,而非產生衝突,支持老年人對自己的健康負責。與此同時也為老年人提供促進身體健康和功能鍛煉的有效服務。

設想未來將生活在這樣一個世界裡:任何年齡、人與人之間都能維持親密關係,通過技術手段延長老年人健康幸福時光,維護他們在社會中的定位和價值。

這就應了那句俗話「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老年人豐富的人生閱歷和生活經驗,不僅對於家庭來說是一筆「財富」,還能繼續造福於社會。

再看看今年96歲高齡的阿什金教授(Arthur Ashkin)獲得諾貝爾獎時的交流,他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年齡是什麼問題,他認為他還年輕得很!

96歲獲諾獎! 我不擔心長壽, 仍擔心不夠聰明(錄音)

報名免費參會等詳情,請查看【閱讀原文】

學術亮點

探討兒童腦瘤、神經系統腫瘤手術方案、精準化療以及質子放療前沿進展,包括案例演示和討論。宣布成立中美首個國際專科疾病(兒童神經系統腫瘤)「醫聯體」和國際遠程醫療協作網平台。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