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了解貧血的由來,自測是否貧血

貧血是指人體外周血中紅細胞容積的減少,低於正常範圍下限的一種常見的臨床癥狀。貧血與中醫的「血虛」概念近似,但血虛的範圍更為廣泛。

中醫學中講:血的生成和調節與心、肝、脾、腎等臟腑關係密切,故中醫謂「心主血、肝藏血、脾統血。」而這些臟腑功能的充分發揮,又有賴於腎之命火溫煦。因此,心、肝、脾、腎功能衰弱,均可導致血虛。而血虛之形成不外乎內外因素。外邪六淫與溫熱侵入機體,潛而不出,深入化血之機,導致新血無生,這一致病因素與現代醫學所說的「細菌感染、原蟲、毒素髮生溶血為病」不謀而合。在內因上,或為七情失節,或為飲食失宜,或為失血而成,或為先天稟賦不足,或為病後房勞過甚,或為妊娠失調,而引起造血之機受阻;或消化之機紊亂,水谷不化,精微不成,發生血虛之疾。可見在內因方面與現代醫學所說的「缺乏造血原料或造血器官功能障礙,或慢性失血而成貧血」基本上是一致的。

西醫學中講:造血的原料不足;血細胞形態的改變(如:鐮刀形貧血症);人體的造血機能降低(即骨髓的造血機能降低);紅細胞過多的破壞或損失。

貧血在任何年齡均可發病,以6個月~2歲最多。緩慢起病。皮膚粘膜逐漸蒼白、以唇、口腔粘膜、甲床最明顯。頭髮枯黃、倦怠乏力、不愛活動或煩躁、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學習成績下降、智能多較同齡兒低。常有食欲不振、少數有異食癖(如喜吃泥土、煤渣)。重者出現口腔炎、舌乳頭萎縮、吸收不良綜合征、反甲、心臟擴大或心力衰竭等。患兒易患呼吸道感染,中耳炎等。年長兒童可訴頭昏、耳鳴。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