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舌非孔竅,緣何心開竅於舌?

關於五髒的開竅:肺開竅於鼻,脾開竅於口,肝開竅於目,腎開竅於耳及二陰。

大家注意過沒有?以上的開竅,都是實實在在的有形的孔竅。

而心開竅於舌,「舌」卻不是有形的孔竅,為什麼中醫認為舌為心之竅?

舌為心之竅,理據大體如下甲、乙、丙:


甲、

心主血脈,舌體血管豐富,外無表皮覆蓋,故舌色能靈敏地反映心的氣血狀態。

乙、

舌與言語、聲音有關。舌體運動及語言表達功能均賴心神統領。

丙、

舌為心的感官,具有感受味覺的功能。心與舌體通過經脈相聯繫,《靈樞·經脈》說:「手少陰之別......循經入於心中,系舌本。」心之氣血通過經脈上榮於舌,使它發揮鑒別五味的作用。所以《靈樞·脈度》說:「心氣通於舌,心和則舌能知五味矣。」

其實,舌為心之竅一直存有爭議,對其爭議,古注家或現今醫書多持以下見解:舌為口中的實體感覺器官,與耳、目、鼻、口等孔竅性器官不同,因此,舌不是真正的「孔竅」。

由於心無實竅,所以,《素問·金匱真言論》曾言:「南方赤色,入通於心,開竅於耳,藏精於心。」

王冰在解釋這一問題時說,「舌為心之官,當言於舌。然,舌用非竅,故言耳也。」「腎開竅於二陰,蓋心寄竅於耳也。」

《素問·解精微論》亦有言:「夫心者,五藏之專精也。目者,其竅也。」

換言之,耳與目都曾是心之竅的備選者,是因為心無實竅。

筆者認為,上解未必確切。因其「竅」之解過分執著於「形竅」之見,而忽略了「神竅」之識。

且看《靈樞·脈度》五竅功能及機理之說:「肺氣通於鼻,肺和則鼻能知臭香矣;心氣通於舌,心和則舌能知五味矣;肝氣通於目,肝和則目能辨五色矣;脾氣通於口,脾和則口能知五穀矣;腎氣通於耳,腎和則耳能聞五音矣。」

五竅的功能分別是「知臭香」、「知五味」、「辯五色」、「知五穀」、「聞五音」。可見,「竅」是機體感應外界資訊的感官,與外界相通的視窗。

孔是竅之形,感官、視窗才是竅之神。

心的作用是「任物」,也就是不斷接受外界的資訊,它需要的是感官,而不一定是有形的「孔」。

舌是感官,如果以竅之神來判斷,那麼屬竅無疑。

但是,心之竅為什麼是舌,不是其他感官呢?

我們逐一排除:鼻經息道與肺通,口經食道與脾連,兩者都是結構之通,無可爭議,所以從未進入心之竅的候選名單。

其他舌、耳、目都曾是一時之選,皆因三者與內臟均不直接相連。

心的作用是「任物」,耳、目兩者是感應外界資訊的主要感官,心借之為竅,免得君主耳目不明,也說得通。

既存競爭,就需細辨,從感官角度,視覺客觀,不須費心,所以,「夫心者,五藏之專精也。目者,其竅也」之說影響不大。

但聽覺是需用「心」聽、用「心」辨的,所謂「彈雖在指聲在意,聽不以耳而以心。」(宋·歐陽修《贈無為軍李道士》)因此,「心寄竅於耳」之說有一定影響。

但最需用「心」去辨的是味覺,當代對感官分辨力要求最高的職業是品酒師就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有此意蘊,才有了「品味」之說,味是需要用「心」去慢品、細品才能分辨細微的。所以,有「品味」就成了一個人高素質、具豐神的註腳。這樣,舌就成了心之竅的最有力競爭者。

但中醫畢竟是實踐醫學,所有的猜想或臆度,都須以臨床診療之證實為準,肝開竅於目,腎開竅於耳筆者認為主要是從臨床反正而得。心開竅於舌亦然,其證如下:

竅又稱苗竅,故有「舌為心之苗」之稱。「苗」者,苗頭,徵兆也。徵兆者,象也,可以之為診,據診而治則為驗。

心主神明之神,本含生命現象外在表現之神。舌之診,也以神為統。凡舌質紅活、鮮明、潤澤、舌體運動靈敏自如,稱榮舌,是舌有神,表明氣血充盈,津液充足,神能馭舌,則正氣未傷,雖病而輕,病屬善候;

凡舌質暗滯、枯澀、運動失靈、缺乏血色生氣,稱為枯舌,是舌失神,表明氣血大虧,津液匱乏,精神衰敗,病情危重,病屬惡候。

舌神所候正是生命現象的本質性表現。

狹義的心神失常,可見舌強、語謇,甚或失語等症。開神竅之治可獲效。

心主血脈,主要表現在舌的色、形、態、質之變,心血不足,則舌淡瘦薄;心火上炎,則舌紅生瘡;心血瘀阻,則舌質紫暗,或有瘀斑。根據病機治理能見功效。

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五臟六腑之變,心之竅當有所反映,因此,五行互藏(五行中的每一行,還可以再包含下一級的五行)現象在心之竅就顯現了出來:舌,五行屬火,但這個火,還可以含下一級的木、火、土、金、水。

舌之體,舌尖候心肺、舌邊候肝膽、舌根候腎、舌中候脾胃。根據就是人體軀乾在上為心肺、在邊為肝膽、在下為腎、在中為脾胃。這個排布,雖然不是太極圖,但與它已經很接近了。這也是中醫學重視舌診的原因之一。

雖然竅可稱苗竅,但歷來只有「舌為心之苗」之說,而沒有「目為肝之苗」、「口為脾之苗」、「鼻為肺之苗」以及「耳及二陰為腎之之苗「之稱,何故?

皆因木、火、土、金、水五行中只有火可與「苗」合稱,謂之火苗。舌可稱苗,則舌蘊火象,其意甚明。

且看,火色紅,舌色淡紅,其色類;火性動,舌性也動,合縱連橫,教化天下,挑撥是非,鼓噪起鬨,滔滔不絕,口沫橫飛,全是這位仁兄在搬弄,此官太忙了,目的只有一個,傳心之令,傳令者,定心腹莫屬。如此,它不屬火,誰屬?它不歸心,誰歸?

以上述甲、乙、丙理由為據,意象為參,診療為驗,心之竅還能不是舌嗎?至此,舌競選成功。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