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大漢開國名相:我到底是怎麽活下來的?

古樂府詩雲:“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

1

有一陣子,蕭何的名聲很差。

漢十二年(前195),身為大漢相國的蕭何,借職務之便四處強佔田宅,放高利貸,惹得關中百姓怨聲載道。昔日的開國功臣一時竟成了千夫所指的地主惡霸。

蕭何畫像。

俗話說,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

在外征討淮南王英布叛軍的漢高祖劉邦,不久就得知關中民眾都在埋怨蕭何,可他非但沒有發怒,還面露喜色。

劉邦班師回朝時,京城老百姓攔路上書,控告蕭何強買民田,價值多達數千萬,請劉邦主持公道。劉邦看在眼裡,毫不在意。

回宮後,劉邦才笑著對蕭何說:“相國竟然侵奪百姓財產,為自己謀利!”隨後將民眾上書拿給蕭何看,說:“你自己去向老百姓們謝罪吧!”

蕭何誠惶誠恐,辭別劉邦後急忙將田宅退還百姓,但民生怨恨,難以撫平,從此自己的民意支持率一直往下掉。

2

實際上,這是蕭何自導自演的一出好戲。

此前,劉邦帶兵平定英布叛亂,一如往常委託蕭何留守京城總攬全局,供應糧草。

蕭何每次派人輸送軍糧到前線,劉邦都要問一聲,相國最近忙於何事。

使者老實答道,相國整日忙於為陛下籌辦糧草兵器,撫恤京城百姓。

每每聽到這句話,劉邦都沉默不語,似乎心生不快。

劉邦晚年,猜忌多疑【劇照】。

使者將此事告知蕭何,蕭何也不明其意。明明自己還是和以前一樣兢兢業業,愛民如子,完全符合好幹部標準,劉邦為何還三番五次詢問。

蕭何的一名屬下聽聞此事,告誡道:“相國不久就會有滅族之災了!”

蕭何大驚失色。

他接著對蕭何說:“您位居相國,居功第一,主上已經沒有什麽可以賞賜給您。況且您入關這些年來勤勉為民,深得人心。如今陛下屢次打聽您的動向,是唯恐您在關中乘機起事。既然如此,您何不逼迫百姓賤賣田地,對他們放高利貸,借此自毀名聲。這樣百姓對您生怨,主上聞知也不會對您猜疑。”

蕭何恍然大悟,就如其所言,在關中強佔民田,欺壓百姓,以“自汙”的方式來糟踐自己的名聲,換取劉邦的信任。

伴君如伴虎,蕭何有苦難言。

3

這陣風波過去後,蕭何自以為安全了,仍不忘初心,為大漢社稷奔忙,為百姓謀福利。

不久後,蕭何上書請求劉邦開放上林苑

上林苑是秦朝的皇家苑囿,縱橫300裡,山水環繞,物產豐饒。漢二年(前205),為了適應戰爭需要,曾一度開放給百姓耕作。

後來,漢朝一統天下,劉邦又將上林苑收歸國有,一片良田無人打理。

蕭何視察時發現上林苑荒蕪已久,於是為民請命,請求開禁。這本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也是一項贏得民心的德政。

蕭何上表寫道:“長安地少,民田不夠耕種,且人口日益增多。上林苑中土地肥沃,卻廢棄多年,不如將空地開辟為良田,交給百姓開墾。百姓種植糧食以自足,禾秸則不必收取,可以作為獸食。”(“願令民得入田,毋收稿為禽獸食”)

蕭何【劇照】。

可劉邦看後,懷疑他有意收買人心,當即大怒,罵道:“相國一定是收受商人賄賂,才敢來要我的禁苑。”

之後,劉邦下令廷尉將蕭何逮捕,並戴上刑具,投入獄中。

蕭何想不到,自己盡忠職守,做事處處小心,甚至不惜自毀名聲,竟然還是禍從天降。

之後幾日,蕭何除去冠帶,身戴鎖鏈,困於鬥室之內,朝中群臣無人敢出面營救。隻怕蕭何的昔日好友劉邦已經給他安排好了結局,一如韓信、彭越、英布。

年事已高的蕭何,唯有仰天長歎,這一輩子的情誼竟然比不上君臣大義嗎?

4

往事只能回味,獄中的蕭何或許還懷念沛縣那段陽光燦爛的日子。

年輕時,蕭何是沛縣的主吏掾,相當於縣長秘書,而劉邦是泗水亭長,兩人是同鄉的基層幹部,也是哥們。

每次劉邦去鹹陽出差,都要向縣中長吏申請報銷費用。照規矩,每個長吏要給300錢,只有蕭何知道劉邦生活艱難,每次都會私自多給他200錢。儘管那時候,蕭何自己也不過是個俸祿僅有一百石的小吏。

這份恩情,劉邦一直記在心裡。

劉邦稱帝後封賞功臣,就因為這200錢,給蕭何多封了兩千戶封地。

蕭何與劉邦相識於寒微【劇照】。

英雄不問出處。那一年,曹參還在看管監獄,周勃還在當吹鼓手,樊噲還在屠狗,夏侯嬰還在喂馬。

劉邦與蕭何,還有他們的好兄弟,在暴風雨前的平靜中按部就班地過著自己的日子,如果沒有意外,可能就這樣平淡地度過一生。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揭竿而起,反秦浪潮席卷各地,沛縣百姓也響應起義。

經過一場驚險的沛縣爭奪戰後,劉邦被推舉為首領。

原本官職比劉邦高的蕭何甘願擔任其副手,幫他招兵買馬,征集了三千多沛縣子弟,並將縣中政務處理得井井有條,還大肆宣傳劉邦是“赤帝之子”的傳聞。附近幾個縣的百姓知道劉邦的大名後,也紛紛前來投奔。

之後幾年,劉邦和蕭何這對好友合作無間。

亡秦滅楚,劉邦征戰在外,蕭何安撫於後,為前線大軍“足食足兵”。如果沒有蕭何,漢軍幾乎無以為戰。

這支本來毫不起眼的創業團隊,用了七年時間就走上權力之巔,蕭何功不可沒。

5

然而,劉邦對蕭何的猜忌,正是始於楚漢戰爭。

按照當時張良下邑畫策,劉邦必須坐鎮前線,在正面戰場牽製項羽主力。同時,派韓信帶兵開辟第二戰場,最終迂回包圍項羽,將其一戰擊潰。後方根據地關中、漢中等地,則委任蕭何全權處理。

蕭何在關中統籌糧草,輸送士兵。當劉邦在前線輸得慘兮兮,蕭何總是能源源不斷地運來糧草和兵源,甚至連未成年的15歲少年和年過花甲的老者也被送到戰場。

關中百姓甘願為此犧牲,毫無怨言,只因蕭何一改秦朝暴政,安撫百姓,甚至開放秦朝的皇家苑囿上林苑給農民耕作,還將大量饑民轉移到蜀地獲取糧食,以解決關中饑荒的問題。

因此,蕭何深得民心,有些關中子弟雖是為漢軍效命,卻隻知有蕭何,不知有劉邦。

劉邦帶兵出征,蕭何留守後方【劇照】。

劉邦難免有些顧慮,一旦蕭何懷有異心,在關中稱王,後果不堪設想。

漢三年(前204),正是楚漢雙方在滎陽交戰最激烈的時候,劉邦屢次派使者慰勞後方,每次來使都只是寒暄幾句。

蕭何不敢怠慢,又疑惑不解,畢竟戰事吃緊,應該是後方慰勞前線才是,豈有前線慰勞後方之理。

蕭何的屬下鮑生看出了劉邦的猜忌,對蕭何說道:“漢王在外帶兵,數次遣使慰勞,看來是不放心您啊。您可以從自己的親屬中挑選丁壯,讓他們奔赴前線作戰,這樣才能讓他信任你。”

蕭何聽從鮑生的建議,急忙從自己家族的子侄、兄弟中選出丁壯,加緊訓練,送往滎陽,實際上就是讓他們到劉邦身邊充當人質。

蕭何將自己家族的青壯子弟全部送到前線為人質,表明自己堅定地追隨劉邦,甚至將家族命運全部托付給他。

劉邦知道蕭何不敢背叛,甚是欣慰。史書載,“漢王大悅”

6

漢五年(前202),劉邦擊敗項羽後,在洛陽南宮舉行盛大酒會,對文臣武將論功行賞,將蕭何列為群臣首功,之後特賜他可帶劍穿鞋上殿,入朝不趨的特權。

劉邦說:“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

當聽到眾將不服時,劉邦又以人功和狗功來做比喻,說蕭何在後方發縱指示,立的是人功,而攻城略地的武將們如同獵犬,立的是狗功。

群臣一時不敢再繼續爭論。

劉邦似乎並未忘記與蕭何的情誼。但是,被列為功臣第一的蕭何,卻日漸謹小慎微,終日戰戰兢兢,害怕劉邦的屠刀有一天架到自己脖子上。

歷代帝王,猜疑大臣,不過是司空見慣,劉邦以一介平民出身而得政權,疑心更重。

蕭何不得不采取一些措施,來換取劉邦的信任,與呂後合謀殺韓信,也是為了避嫌,不得已而為之。

漢十一年(前196),劉邦禦駕親征,平定陳豨叛亂。此時,有人上書告韓信與陳豨通謀,呂後得書後決定趁機鏟除韓信。

留守京城的蕭何就向呂後獻計,可派人扮成軍人入城,詐稱陳豨已破,命滿朝官員入宮慶賀,將韓信誘騙進宮。

朝臣不知有詐,接到命令後紛紛入宮,只有韓信稱病不到。蕭何只好親自勸說他:“你就算有病在身,也得進宮一趟,以免主上懷疑。”

當年蕭何月下追韓信,將還在當倉庫管理員的他舉薦給劉邦,才成就韓信一番事業。韓信不好駁蕭何的面子,就隨蕭何入宮。

韓信也許想不到,終結自己生命的人,正是那個當初改變自己命運的人。

結果,韓信一跨入宮門就被擒拿,隨後命喪長樂鍾室。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劇照】。

蕭何在誅殺韓信的過程中立下大功,劉邦聽聞後,將他晉封為相國,加封五千戶封地,並派一支五百人衛隊擔任其護衛。

朝中大臣見蕭何榮寵至極,又是升官又是賞賜,還有衛隊護衛,都向他表示祝賀。

但有一個局外人看出其中玄機,此人是長安城東的瓜農召平。召平原本是秦朝的東陵侯,秦亡後淪為平民,只能靠種瓜創業,他種的瓜有口皆碑,人稱“東陵瓜”,是當時的知名品牌。

召平不是一個簡單的吃瓜群眾。

當別人都在給蕭何賀喜,只有召平特意登門拜訪,給蕭何報憂,告訴他,劉邦派兵保衛他,其實是擔心他造反,以此監視其一舉一動。

召平勸蕭何不如將自己的財產捐獻給國家,來討劉邦的歡心,打消他的疑慮。

韓信不久前剛死在自己面前,蕭何也不知厄運何時降臨在自己身上,趕緊聽從召平之計,將自己的錢財捐出來,用來資助國家軍隊,助劉邦平叛。

史書記載,“高帝乃大喜”

7

往事歷歷在目,故人心卻易變。

此前遣送人質是為自保,自汙名聲也是為自保,而向呂後獻計殺韓信,也是為了自保。

蕭何知道劉邦多疑,處處小心,可在上林苑事件中,還是難逃牢獄之災。群臣無人敢為其伸冤,年老體衰的蕭何恐怕就要老死獄中。

蕭何下獄幾日後,一個姓王的衛尉見劉邦心情不錯,就趁機詢問:“不知相國有何罪,遭此大獄?”

劉邦一時高興,就與小王聊起來:“我聽說李斯為秦相時,有功歸主上,有惡歸自身。如今相國受商人賄賂,向我請求開放上林苑,這是向百姓獻媚,陷我於不義。所以我將他關押,並無不妥。”

王衛尉替蕭何求情:“臣曾聽說,百姓足則君王足。相國為百姓著想,請求開放上林苑,正是宰相的職責,陛下為什麽懷疑他收受商人賄賂呢?當年陛下率兵滅楚、討伐陳豨、英布,相國都坐鎮關中,那時他可輕易謀取關中。可他效忠陛下,命兄弟子侄從征,又散盡家財作為軍資,時至今日難道還會貪圖商賈賄賂嗎?”

之後他又當面反駁劉邦的觀點,說:“秦之所以亡國,就是因國君不肯聞過,而李斯將惡名歸於自身,又怎麽可以效法呢?陛下實在是誤會相國了。”

經衛尉這麽一說,劉邦難得冷靜下來,想起往日情誼,心生悔意,便遣使持節,赦免蕭何。

蕭何在獄中命懸一線,沒想到自己還能重見天日。他年事已高,經過牢獄折磨,早已虛弱不堪,只好蓬頭赤足,顫顫巍巍地上殿謝恩,執禮甚恭。

劉邦見狀,強作笑顏,說出一番邏輯不通的話,安慰這位老友:“相國不必多禮!相國為民請願,是一位賢相,而我卻不過桀紂之君。我之所以關押相國,是想讓百姓知道你的賢能和我的過失啊。”

晚年蕭何,為在朝堂上生存心力交瘁【劇照】。

蕭何怕了,自年輕時在秦朝為吏,直到今日才總算悟透官場的規則,原來在他那位所謂的朋友眼裡,自己的性命微不足道。

從此,年邁的蕭何不再過問朝政,僅僅是掛著相國的職位,在劉邦去世後如履薄冰地多活了兩年。

直至去世,蕭何隻給子孫留下一句遺訓,大概意思是說:後世如果有賢子賢孫,就應當學我勤儉;如果後世無能,也不過是徒積家財而被豪家所奪。

在開國皇帝手下做事,這道題,太難了。

參考文獻:

(漢)司馬遷:《史記》,中華書局,2006年版

(漢)班固:《漢書》,中華書局,2007年版

張大可、徐日輝:《韓信蕭何張良評傳》,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曹書傑:《蕭氏家族傳:一門九相》,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