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妊娠高血壓到底有多可怕,怎麼預防妊娠高血壓?

妊娠高血壓多發於環孕後期,發生率約為6%,在杯孕20周以後,如果有血壓升言伴有水腫。但小便中沒有發現尿蛋白,即可以診斷為妊娠高血壓疾病。


什麼是妊娠高血壓

妊娠高血壓是指孕媽本來沒有高血壓的病史,但懷孕滿20周後,檢查發現有高血壓的癥狀,才能定義為妊娠高血壓。如果孕媽本身就有相關病史,懷孕期間出現的高血壓癥狀,就並非妊娠高血壓。若在懷孕20周前有高血壓癥狀,則可能孕媽本身就是高血壓患者,只是先前沒有被診斷出來。


妊娠高血壓是指孕媽本來沒有高血壓的病史,但懷孕滿20周後,檢查發現有高血壓的癥狀,才能定義為妊娠高血壓。如果孕媽本身就有相關病史,懷孕期間出現的高血壓癥狀,就並非妊娠高血壓。若在懷孕20周前有高血壓癥狀,則可能孕媽本身就是高血壓患者,只是先前沒有被診斷出來。

引發原因及癥狀

根據醫學報告及文獻上,引發妊娠高血壓的確切原因尚未明朗,但有一定的發生比例,且對於孕媽及胎兒來說,妊娠高血壓的潛在危險性高,所以不能忽視。妊娠高血壓患者不一定會有徵兆,有些會因高血壓而出現頭暈、頭痛現象,部分患者則沒有任何癥狀,可能只有懷孕上的不適感。


其他癥狀

妊娠高血壓合併有蛋白尿,就是子癎前症,除了水腫、噁心感、體重異常增加外,也有導致孕媽抽筋的風險,抽筋會出現在全身各部位,若抽筋的位置在氣管,可能造成氣管痙攣、阻塞,而有呼吸困難的現象,在無法得到氧氣的情況下,寶寶也可能缺氧。

若合併子癎前症,嚴重時會造成溶血反應,患者的血管及血球可能被破壞,肝功能也會異常,甚至出現血小板指數低下的情形,出現這些狀況都是很嚴重且威脅生命的,所以在緊急情況下,胎兒的成熟度夠,醫生判斷可以生產後,就必須儘快將寶寶生出來,才能大膽用藥治療,否則孕媽跟胎兒都會有不可預期的危險。

高危險群

妊娠高血壓就像是一面照妖鏡,能預測年老時是否會有高血壓的可能,若懷孕的時候患有妊娠高血壓,即使產後順利復原,但年紀大了以後,也還是有出現高血壓疾病的可能性。

妊娠高血壓也與遺傳有關,如果家族中有高血壓的病史,產生妊娠高血壓的機率就會比較高,而前胎孕程中曾有高血壓現象、高齡孕婦及第一胎的孕媽,也比較容易出現妊娠高血壓,若本身已知為高危險群,就需特別注意血壓值。


預防及治療方法

因為妊娠高血壓不容易預測,所以也很難預防其發生,若已知患有妊娠高血壓,就必須防止其惡化,醫生也會依照患者的癥狀,給予相對應的治療,以保孕媽及胎兒健康。

1.生活作息:不只是妊娠高血壓患者,所有孕媽都該有規律的生活作息,盡量早睡早起,睡得飽才更有力氣養胎。若是職業孕媽,在工作空檔就把握時間多休息,避免做粗重的工作或搬過重的物品,減少執行令生活緊張的事情,因為緊張及粗重的工作,都有讓血壓升高的可能。

2.注意保暖:由於高血壓患者最怕的就是血管異常收縮,而氣象冷、氣溫低也會增加血管收縮,或冷熱變化大時也會影響血管收縮,進一步增加高血壓的情況。所以天冷時要注意保暖,避免體感溫度過低,增加血管收縮。

3.飲食控制:所有的孕媽都需要控制體重,避免吃得太鹹及口味太重,因為過鹹的飲食,如醃漬食品,會讓多餘的水分留在體內,體內的水分過多,會惡化高血壓癥狀。因為妊娠高血壓容易合併蛋白尿,所以蛋白質會流失較多,患者要多補充高蛋白的食物,如魚、肉、豆、蛋類等,但均衡補充還是孕期飲食控制的主要方式。

4.觀察記錄:若家族病史中有高血壓的癥狀,孕媽就要特別注意觀察自己的血壓變化,除了定時定期測量外,每次的測量數值也要做記錄,可以更加了解血壓是否正常,只要有疑問,就能帶著自我測量的數據記錄與醫生顧問,加快釐清血壓異常的問題。

5.心情調適:比起一般人,孕媽的心情難免有較大起伏,為了胎兒健康更是戰戰兢兢,但情緒波動大,影響血壓的機率也增加,所以孕媽可以嘗試做一些放鬆身心的活動,但不建議過量或太刺激的活動,盡量維持愉快且平和的心情,可以和肚子裡的胎兒說話,藉此轉移緊張的心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