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小財險公司車險現狀:56家保費佔比竟不足1%

  ■本報記者 冷翠華 

  市場份額小、綜合成本率高的難題仍是中小保險公司車險業務面臨的困局。據《證券日報》記者近日獲得的一份業內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共有66家財險公司經營車險業務,總保費收入約3198億元,其中,財險“老三家”(人保財險、平安財險和太保產險)的車險保費佔行業之比為66.02%,有56家保險公司的車險業務佔比不足1%。

  與此同時,中小保險公司普遍面臨綜合成本率較高的問題,整體數據顯示,共有56家保險公司的車險業務綜合成本率超過了100%,僅10家低於這一水準。

  當前,車險費率市場化改革仍在推進,部分地區已開始試點完全放開費率管控,保險公司可自主浮動。業內人士認為,車險市場化程度必將進一步加深,短期內中小保險公司還將面臨更大壓力,長期來看,則可能出現分化。有的能闖出特色發展之路,也還會有新的公司退出市場。

  市場集中度還在提升

  車險的市場集中度正在進一步提升。

  《證券日報》記者根據車險保費數據計算,今年前5個月排名前十的財險公司共取得車險保費2852.2億元,總保費市場佔比達89.2%,幾近九成,而其他56家保險公司車險保費之和僅佔10%。

  對比數據可以發現,隨著車險市場化改革的加深,大型保險公司的車險保費市場佔比進一步提升。去年同期,前十保險公司的車險保費佔比約為87.5%,今年提升了約1.7個百分點。

  具體來看,今年前5個月,人保財險取得車險保費1025.3億元,佔比為32.06%;平安產險取得車險保費714.4億元,佔比為22.34%;太保財險取得車險保費371.6億元,佔比為11.62%。

  車險保費收入的行業佔比在1%-10%之間的保險公司還有7家。保費從高到低分別是:國壽財險取得車險保費232.1億元,行業佔比為7.26%;大地財險取得車險保費122.1億元,行業佔比為3.82%;中華聯合財險取得車險保費108.78億元,行業佔比為3.4%;陽光財險取得車險保費101.4億元,行業佔比為3.17%;太平財險取得車險保費75.89億元,行業佔比為2.37%;天安財險取得車險保費56.57億元,行業佔比為1.77%;華安財險取得車險保費44.1億元,行業佔比為1.38%。去年同期,共有11家保險公司市場佔比超過1%。

  從保費收入絕對值分布來看,車險保費超過100億元的保險公司共有7家,車險保費在10億元到100億元之間的保險公司共有17家,車險保費在1億元到10億元(不含)之間的保險公司共有28家。

  不正常的費用率和賠付率

  如果說保費數據隻意味著保險公司的車險業務規模大小,而綜合成本率則直接關係著其承保利潤。從前5個月的運營數據來看,保險公司的綜合成本率呈現兩極分化,包括“老三家”在內的10家保險公司的車險綜合成本率在100%以下,其他56家保險公司的車險綜合成本率均超100%。

  整體來看,前5個月保險公司車險的平均綜合成本率為99.24%,綜合賠付率為58.78%,綜合費用率為40.46%。整體來看,與去年同期相比,三項指標基本保持平穩,僅有小幅變化。不過,從具體的保險公司來看,綜合成本率則呈兩極分化之勢。

  具體來看,人保財險、平安產險和太保產險的綜合成本率分別為96.72%、96.82%和98.21%。車險綜合成本率最低的是鐵路自保公司,為69.97%,其費用率和賠付率分別為24.75%和33.78%,都處在較低水準。車險綜合成本率低於100%的保險公司還包括:鑫安保險(85.16%)、富邦財險(97.56%)、陽光農業保險(97.72%)、太平財險(99.14%),以及大地財險(99.51%)等。

  大部分保險公司的車險綜合成本率都高於100%,其中2家超過了200%,在150%-200%之間的有4家,在120%-150%(不含,下同)之間的有9家,在110%-120%之間的有12家,在100%-110%之間的有29家。

  “鐵路自保公司有其特殊性,由於其無需參與市場競爭,因此尤其在費用率控制方面具有先天優勢;鑫安保險則很好地發揮了其股東優勢,打通了汽車產業鏈,成本也控制得較好。但整體來看,車險的綜合成本率往往與其保費規模呈反向關係。一旦綜合成本率超過100%就意味著承保虧損,保險公司只能通過投資來彌補缺口。”一位業內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分析道。

  值得注意的是,車險行業費用率高企的現象仍在持續,今年前5個月,有33家保險公司的車險費用率超過50%,22家車險費用率在40%-50%之間。“儘管行業平均費用率為40.46%,但對於絕大多數中小保險公司而言,費用率遠遠超過這一水準。”上述業內人士稱。

  更多市場主體將退出車險市場

  到目前為止,始於2015年的商業車險改革已經進行了大約3年時間。改革期間,保險公司在自主核保系數和自主管道系數方面逐步獲得了一定的自主權,行業平均綜合費用率、賠付率和成本率較為穩定,但保險公司間的分化也在進一步加大,尤其是中小保險公司的費用率上漲速度較快,承保盈利情況進一步惡化,中小保險公司普遍感慨車險業務難做。

  通過車險費率改革,好車主可以享受更優惠的保費價格,也因此減少了一些小額賠付案件數量減少,綜合賠付率有所下降。但與改革預期相反的是,賠付率下降的紅利並未轉化為保險公司的承保利潤,而是轉移到費用領域,導致行業綜合費用率快速上漲。

  “對比國外成熟市場,我國車險行業呈現‘費用率過高、賠付率偏低’的現象,這是不正常的。”某券商分析師表示。

  如何降低費用率,並將綜合成本率控制在合理水準?對這一行業性難題,各方都在積極探討。近日,業界傳出消息,四大財險巨頭正在商議擬統一手續費上限,並將在7月份之內實施。業內消息稱,監管層也在要求各公司上報各地區的手續費上限和新車折扣系數。對這一消息,受到《證券日報》記者採訪的業內人士認為,目前,車險手續費畸高確實是行業存在的共性問題,但這很難通過設定手續費上限來解決。

  “一旦設定手續費上限,保險公司必然直接採用最高標準,而他們提供的車險產品相似,都是採用中保協提供的示範條款。在這樣的情況下,大多數消費者肯定願意選擇大型保險公司,中小保險公司的業務太空將被無情擠壓。”上述分析師表示,要解決這個問題非一朝一夕之事。從長遠來看,還必須進一步加大車險的市場化程度。一方面,要給保險公司產品創新的太空,實現產品差異化,市場定位差異化;另一方面,要給保險公司自主定價的權利,針對某一領域的風險情況設定合理的費率標準,以真正實現差異化競爭,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之路。他認為,監管的重點應該是數據真實性和償付能力充足率指標。

  有業內人士同時也指出,一旦市場化程度進一步加深,將對保險公司的產品設計能力、風險定價能力、大數據分析能力以及服務能力等各方面提出更高要求,保險公司經營將進一步分化,部分中小保險公司將成為“小而美”的公司,但與此同時,預計退出中國車險市場的保險公司也將進一步增多。

責任編輯:杜琰 SF007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