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不起眼的大便異常可能是腸癌的預兆

今年滿49歲的王先生,近半年來大便有點異常,一天跑幾次廁所大便,大便中帶有暗紅色的血,比較黏,還經常腹瀉伴隨著輕微的腹痛。

剛開始以為是痔瘡,並沒有太在意,但腹瀉和便血癥狀持續太長時間並越來越嚴重,人也日漸消瘦、沒精神。

最後在家人的勸說下到了醫院檢查,結果出乎意料,是大腸癌。

大腸癌有什麼表現?

大便很多時候是反應人體健康狀況的一物,很多人對其厭惡至極,避而不談,往往這種忽略,讓人們錯失了了解自己健康狀況的時間。王先生的案例告訴我們,沖廁所前瞧一眼,出現異常應該重視。

消化道腫瘤早期較少有不適癥狀(所以腫瘤早期難以自我發現),但結直腸癌是長在結直腸粘膜上的,在相對較早期就可能通過糞便發現一些問題。

什麼是大腸癌

所謂大腸癌,就是發生在大腸的惡性腫瘤。大腸癌在世界範圍內屬於第三大惡性腫瘤,在我國一些大城市,如京、滬、廣、深,已經躍居第二位,有超越肺癌成為新癌王的趨勢;

70%的腸癌發生在直腸,近年來直腸癌比例逐漸減少,右半結腸癌比例逐漸增加。

與其它腫瘤相比,大腸癌預後好,是很容易早期發現和治癒的腫瘤,患者治療後5年生存率鋼彈90%以上。

它最初就是一枚很不起眼的腺瘤性腸息肉,經過5-15年的時間演化而來。如能在癌變前發現並切除,就能避免悲劇發生。

目前傳統治療手段是手術、化療。但是手術創傷太大,很多患者接受不了;化療毒副作用又很大。昆明三一一醫院中醫腫瘤專家鄭繼紅表示,目前的大腸癌的中醫治療已經很成熟,中醫治療大腸癌很有優勢。

眾多中醫腫瘤專家智慧結晶 突破傳統治療大腸癌弊端

昆明三一一醫院發揚我國傳統中醫消瘤智慧,其多代中醫專家細心研讀《黃帝內經》、《傷寒論》、《本草綱目》等中醫經典著作,並依據祖輩百年來積累的臨床經驗,研製出了獨具特色的"中醫免疫抗癌消瘤體系"。該體系經過臨床的反覆總結和完善而得以傳承下來,它是多代中醫腫瘤專家智慧的結晶,是一套經得起臨床考驗的腫瘤中醫治療體系。

據了解,中醫免疫抗癌消瘤體系是在秉承中醫辨證論治精髓的基礎上,通過中醫經絡微創靶向技術定向植入生物免疫蛋白,提高機體免疫能力,間接抑殺癌細胞,並通過刺激淋巴細胞增殖,提高免疫活性細胞及免疫因子活性,增強免疫功能,拮抗和抑製癌細胞的生長和蔓延。並配伍名貴中草藥口服湯藥、顆粒、膠囊、外敷等系列,調節五臟六腑的功能狀態,恢復人體陰陽平衡、臟腑平衡、氣血和調,達到人與自然、人體內部環境的協調。最終達到減輕病人臨床癥狀和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質和延長生存期的目的。此療法在臨床上歷經多年的反覆總結與完善,治療大腸癌效果顯著,極大限度了延長了大腸癌患者的生命。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