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醫最愛的3杯養心茶,堅持喝整個人都舒坦了

「春養肝,夏護心,秋養肺,冬補腎,四季養脾胃」這句養生諺語你一定有所耳聞。

中醫養生強調「春夏養陽」,夏季在五行中對應「心」,因此夏季養生重在養心。

《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特邀中醫專家,推薦3杯小茶飲,可清暑益氣、斂汗生津、健脾益胃、除煩降火。

受訪專家

佛山市中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醫師 劉繼洪 □中醫師 林 杏

心煩口乾沏參蓮

做法:

取西洋參3克、蓮子(帶心)10克、麥冬5克,用研磨機打成粉後混合,一天內分次以開水沖飲。

功效:

西洋參味苦微甘,性涼,歸心、肺、腎經,為夏季清補佳品,能清熱生津、養陰益氣、提神醒腦,最適合夏季氣陰兩虛患者,表現為神疲乏力、心煩口乾者飲用。

蓮子味甘性平,能健脾益胃、養心安神,素有「脾果」之稱。蓮心為蓮子中央的青綠色胚芽,味苦性寒,有清熱降火、養心安神的功效,適合心煩不寧、夢遺失眠者飲用,但用多了則苦寒伐胃,不宜長時間飲用。

麥冬味甘微苦,性微寒,歸肺、心、胃經,有清心除煩、養陰潤肺、益胃生津的功效。全方三味葯共用,可清心火、養心陰、寧心神、止口渴、健脾胃。

值得注意的是,心火較旺者喝3~5天后,如果出現流清口水、食慾下降、大便稀溏等脾胃虛寒的癥狀,應停止飲用。

暑熱尿少煎三葉

做法:

取鮮荷葉半張或一張,新鮮竹葉及竹葉心15~30克,用清水沖凈並浸泡20分鐘左右,放入鍋中,注入清水,煎15~20分鐘,放涼後以茶代飲。

功效:

荷葉味苦性平,入心、肝、脾經,能清心防暑、排毒養顏、消脂解膩,適用於夏季暑熱挾濕所致的頭昏頭重、食少腹脹、胸脘痞悶、神疲煩渴、肢體困重、大便黏膩不爽、汗出不透者飲用。

新鮮竹葉及竹葉心(竹葉的幼葉),兩者功效性味相似,味甘、淡,性寒,擅長清熱除煩、通淋利尿,適用於心火熾盛或熱病後餘熱未盡引起的口舌生瘡,尿少而赤、澀痛,煩熱口渴等癥狀,可導熱下行,使暑熱從小便解。

三葉飲材料天然易得,口味甘淡,合用加強清暑降火、養心除煩、解膩開胃的功效。

食欲不振煲茯苓

做法:

取茯苓20~30克、薏仁20~30克、山藥20~30克、連皮冬瓜300~600克煲水飲用。

功效: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心、脾、肺經,具利水滲濕、益脾和胃、寧心安神的功效,常用於治療夏季暑濕困阻所致的驚悸、嘔逆心煩、食欲不振、皮膚濕疹、大便稀溏等症。

薏仁味甘淡,性微寒,能健脾利水、清熱消暑、止瀉除痹,如果出現脾虛腹瀉,可在鐵鍋裡用小火把薏仁翻炒至表面微黃,米粒鼓起並發出香氣,可加強健運脾胃、補虛止瀉的功效。

山藥同為臣葯,味甘性平,為葯食兼用的補脾第一良藥,有健脾補虛、滋精固腎、補中益氣的功效。

連皮冬瓜為佐葯,作為夏季消暑利水的家常菜,冬瓜味甘淡,性涼,能養心護腎、清熱解暑、利水消腫、瘦身減脂。連皮煲水,可加強清熱利尿的功效。

諸葯合用,以健脾益胃、清熱解暑為主,並且利水滲濕。▲

「 」生命時報公眾號矩陣

我們不傳小道消息和謠言

我們不取吸引眼球的聳人標題

我們不做只為轉發量而存在的媒體

人民日報主管 環球時報主辦

微信ID:LT0385

合作垂詢

010-65363786

010-65363791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