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仲艾益生]溫灸


溫灸屬於針灸範圍之中,但不用針刺,而是通過點燃艾絨的熱力進行治療。中醫認為,艾葉具有通暢經絡、溫經止血、散寒止痛、養生保健的作用。而西醫分析,艾葉中含有一種主要成份為苦艾醇、酷艾酮的揮髮油,有解熱、止血、鎮痛的作用。艾絨燃燒後生成的抗氧化物質,附著在穴位處的皮膚上,通過灸熱滲透進入體內,有清除自由基的效果。

中文名溫灸

屬 於針灸範圍

艾 葉通暢經絡、溫經止血

作 用解熱、止血


溫灸簡介

概述

溫灸是中國古老的療法之一,最適宜在夏天進行。不僅有利於養生,也可作為「冬病夏治」的方法之一。

它使用艾絨或其他藥物放置體表的 腧穴或疼痛處燒灼、溫熨。借灸火的溫和熱力及藥物作用,通過 經絡的傳導,以溫通 經脈、調和氣血、 協調陰陽、扶正祛邪,達到治療疾病、防病保健、養生美容之功效,《黃帝內經》的《靈樞·官能》說「針所不為,灸之所宜」,《醫學入門》亦說:「葯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可見灸法很早就被人們所重視,由於其安全性高、無毒副作用、養生保健,因此流傳很廣。


溫灸適宜「治未病」

溫灸屬於針灸範圍之中,但不用針刺,而是通過點燃艾絨的熱力進行治療。中醫認為,艾葉具有通暢 經絡、 溫經止血、散寒止痛、養生保健的作用。而西醫分析,艾葉中含有一種主要成份為苦艾醇、酷艾酮的揮髮油,有解熱、止血、鎮痛的作用。艾絨燃燒後生成的抗氧化物質,附著在穴位處的皮膚上,通過灸熱滲透進入體內,有清除自由基的效果。

夏天適宜溫灸,是因為符合中醫「冬病夏治」的理論,因為中醫認為生病的人大多屬於陽虛體質,夏季是陽氣最旺盛的時候,此時調節陽氣最佳,可以提前預防各種疾病。此外,夏天穿衣少,自行施灸比較方便,對溫度比較敏感,不易被燙傷。



針灸治療的作用

觀念概括

用中醫學的觀念概括有:「回陽固脫,復脈救急;疏散風寒,調和營衛;活血散血,溫通經絡;升提中氣,固胎止漏;祛風除濕,溫寒通痹;固攝沖任,迴轉胎位;消淤散結,祛腐生肌;引導實熱,附火外發;養陰清熱,散火祛瘀;培補脾胃,強壯元陽;強身保健,祛病延年」。主要作用歸結為一下:

1、 溫通經脈、驅散寒邪:因本法採用上等陳艾,融入數位中藥、藏葯合製而成,火柔而溫,滲透力極強,能溫經散寒,以火攻邪。

傳統中醫認為人體正常生命活動,有賴於氣血的作用,氣血不足、運行不暢就容易衰老生病。那麼氣血有「遇溫則行,遇寒則凝」的兩大特點。當今社會大多愛美女性,在著裝上喜愛露臍裝,在春秋季節容易使風寒之邪入侵丹田,在夏季喜歡吹冷氣機,又喜歡吃冰凍的食物,使大多數女性形成了寒涼體質,出現了畏寒肢冷、手腳冰涼、 痛經、脾胃虛弱等亞健康狀況。鄧紅溫灸療法正是利用艾火對經絡穴位的溫熱刺激,使氣血運行,以火攻邪。具有祛風寒、化瘀滯、消炎止痛,促進細胞再生,從而達到保健、 養生、美容之功效。

2、 行氣活血,消瘀散結:對於鄧紅溫灸療法所用的葯艾,具有芳香走竄的特性,燃燒時所散發出的溫熱與特殊氣味,能夠快速的開通人體的經絡,加速人體的氣血循環。

3、 溫補 益氣,回陽固脫:鄧紅溫灸療法補益強身,能激發人體免疫系統功能,促進新陳代謝,強內通外。鄧紅溫灸療法具有特殊的純陽之性,能使人陽氣足,精血充沛,固體強身,增強人體消化、循環、排泄、生殖泌尿系統機能的作用。針對肥胖以及肥胖而致的肌肉麻木,四肢不遂,二便不勻,腰腿酸痛,動則氣短,體倦乏力如《內經》所講「正氣記憶體,邪不可乾,邪之所湊,其氣必虛」。

4、 預防疾病,保健強身:常灸足三裡、 關元、大椎等穴,能激發人體正氣,提高抗病能力,起到保健強身作用。


四法更宜自行施灸

溫和灸: 去藥店買回艾條,然後將點燃的艾條對準穴位,距皮膚3~5厘米進行熏灸。以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傷為宜,一般每處灸5~7分鐘,至皮膚紅暈為度。第一次施灸可以將 中指、食指分開放在穴位兩側,通過手指來感覺局部受熱的程度。

迴旋灸: 將艾條點燃端先在選定的穴位 熏灸,距離皮膚3厘米,至局部有灼熱感時,在此距離做平行往複迴旋施灸,以局部潮紅為度。

間接灸: 一般用 艾炷,為一次使用劑量的「小艾條」。施灸時,用薑片、蒜片、食鹽、附子餅等間隔物將 艾炷與皮膚隔開。間接灸和迴旋灸都適用於腹部溫灸。

溫灸器灸: 用金屬特製的灸具,有灸罐和灸棒。施灸時,將艾絨點燃裝入溫灸器的小筒,同時在應灸部位放一塊隔熱布,然後放在穴位上進行熨灸,直到所灸部位皮膚紅潤。適用於背部等面積較大的部位。


溫灸的4個提醒

提醒1: 施灸時,因部位、病情的不同,所得到的「熱」感也會有所不同。譬如透感:溫灸產生的熱感從皮膚表面直達深部組織,甚至內臟;擴透:熱感以施灸點為中心向周圍擴散;傳熱:熱感從施灸點循一定線路向遠部傳導,甚至到達病灶;遠離施灸部位較施灸部位更有熱感;深部組織熱感較表面部位更熱等。除了熱感外,施灸部位還會有酸、脹、麻、痛之感。

提醒2: 大多數穴位在人體都有兩個,溫灸時要先灸左後灸右;如果灸的穴位多而分散,應按先背部後胸腹、先頭身後四肢的順序進行;初次使用灸法時,要時間短、小劑量,以後再逐漸延長時間。

提醒3: 施灸時要注意防止落灰,以防燙傷;如果施灸時出現頭暈、眼花、噁心、面色蒼白、心慌、出汗等癥狀,應立即停灸、臥床,並開窗通風。

提醒4: 溫灸後,不要立即用冷水洗手或洗澡,多喝溫水,以利排毒;別忘了將艾條置於盛清水的容器中熄滅後放在一旁陰乾,以備下次再用。


推薦4個養生穴位

關元穴: 位於臍下3寸,為養生保健強壯的要穴。長期施灸有調理氣血、補腎固精等功效。用艾條灸10~15分鐘或艾罐20~30分鐘。

命門穴: 位於人體背後第二腰椎之下與臍相對,是人體生命力的中心,為元氣「住宿」的地方。用艾條灸10~15分鐘或艾罐20~30分鐘。

中脘穴: 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上4寸處,相當於五指寬度。用艾條灸10~15分鐘或艾罐20~30分鐘,能有效緩解胃部疾病的各種癥狀。

足三裡穴: 外膝下3寸,脛骨外側月一橫指處,用艾條灸10~15分鐘或艾罐20~30分鐘。經常用此法施灸,具有補益脾胃、扶正培元、調和氣血、祛邪防病之功效。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