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夢縈那片花生地


文|李微

常常想起那些披著月光走在鄉村土路上的日子。那時候,路的兩旁,蟬聲靜了,桂花開了,露水冷涼,稻草清香。很多次在幽幽夢裡,那個扎著羊角辮兒的小女孩飛回故鄉,

少年時在老家的小山村度過,我常常懷念的是童年的那一片花生地。我家屋後向陽的片山坡就是爺爺的花生地,那是我童年的樂土。

整個村裡村民們都種玉米、土豆、小麥、蕃薯,只有爺爺在小山坡上種了一小塊花生。春天,一場淋漓酣暢的春雨讓鄉間的土地變得潮潤,溫軟。爺爺用鋤頭「打窩」(挖坑兒),我跟著幫忙往小土坑兒裡「放種」,下種是一個簡單的活計,就是往爺爺挖好的小土坑兒裡扔兩三顆顆粒飽滿的花生粒。

留作種子的花生,顆粒飽滿,肥大而堅挺。這些留作種子的花生是經過嚴格挑選的,她們肩負著傳承的重擔。每一粒花生都神情緊張,每一粒花生都被一雙大手深情地撫摸過,每一粒花生都被賦予了一份希望和祝福。

爺爺挽起褲腿彎腰鋤地。那些經過春雨滋潤的土地散發出淡淡的土腥味兒,混合著青草和野花的馨香飛進鼻翼。一個竹編的小挎簍子掛在我的胸前,那一顆顆珠圓玉潤的花生羞紅著小臉在我的手指間眨眼。爺爺一鋤頭挖下去,就出現了一個小土坑,我就朝坑兒裡扔一粒花生。爺爺揮動著鋤頭不停地揚起落下,我慢慢節節後退,一粒一粒的花生從我的指尖飛落出去,深埋在溫暖的土壤裡。在放花生的間隙,我也會偷偷地趁機往自己的嘴裡扔幾粒花生米,慢慢地咀嚼著,唇齒間香甜。

那一片扇形的土地彷彿一塊宣紙,爺爺用鋤頭在紙上勾劃出一條條整齊的線段,我再在那些線段上描上小點兒,一條條的線條在腳下延伸著,汗水和希望在土地裡生長。爺爺反覆進行著虔誠的動作,彎腰,揮鋤,再彎腰,再揮鋤,那樣子近乎朝聖和叩拜。侍奉泥土的人都很虔誠,對天,對地,對秋天的收成,皆是如此。

幾陣春風洗禮,幾陣細雨滋潤。驚蟄一到,花生就從睡夢中被驚醒,被催醒的花生幼芽頂著幾瓣兒稚嫩的葉片兒,怯怯地打量著世界。

日光一天天充足,氣象漸漸變暖,花生的葉子一天天碩大、肥厚,由淺淺的淡綠,變成油亮的碧綠,再到泛著淡淡細小絨毛的深綠。緊接著,在綠葉叢中細碎的小花蕾星星點點綻開。夏天,人熱得無處可藏,蟬聲斷續,香樟的葉子裊裊墜地,陽光映著那一片碧綠的花生地,很美,遠遠看像一盞綠琉璃。

忙碌且幸福的收穫季節到了。扛著鋤頭,拎著籮筐結隊來到花生地。爺爺抓住花生藤,把它撥開,一鋤頭下去,土壤乖乖張開大嘴,吐出一大串的花生。那些果實掛在花生根部,我和奶奶在旁邊趕快一把接住爺爺扔過來的花生秧,揪著花生的「頭髮」,在地上輕輕「磕頭」,輕輕抖落沾在根莖上的土壤,用手把花生的果實從根部扯下來扔進竹筐裡。一邊摘花生,一邊剝開幾顆花生扔進嘴裡。新鮮的嫩花生米,咬在嘴裡清甜,淡香裊裊。

「麻屋子,紅帳子,裡面睡著白胖子。」奶奶一遍摘花生一邊給我出了個謎語,我一開始沒有想明白。這時候在旁邊編草蚱蜢的弟弟靈機一動說:「不就是你手裡的花生嗎?」讓我們一度驚嘆,李家出了個小神童啊!後來閑談時候大人們總不厭其煩地說起這事兒,弟弟的聰穎機靈方圓百裡皆知。

把花生收回家,奶奶會倒小半竹筐花生放入水桶裡清洗乾淨,然後把洗凈的花生倒入大鐵鍋裡,放入鹽、八角、茴香等一起用柴火蒸煮。煮熟的花生盛滿滿兩個大洋瓷盆,端到院子的小石墩子上,呼喚左鄰右舍一起來吃花生。張家的老爺爺,吳家的巧媳婦,孫家的小哥哥都聞到香味來了,不論男女老少都圍攏起來,大家一邊吃著煮花生,一邊聊著家長裡短,像過節一樣熱鬧。奶奶並不吃花生,忙著給這個搬椅子,給那個倒茶,這個抓一把花生,那個遞一根香煙,像蜜蜂一樣忙碌地穿梭在人群中。

夜半,人群散去,一彎秋月斜掛在老榆樹上。朦朧的光影下,奶奶拿著掃帚慢慢地清掃那一地的花生殼。笙歌歇盡兮人散去,一鉤新月涼如水。

花生的盛宴只有收穫的那天晚上可以一次吃個夠。幾天后剩下的花生被曬乾後裝進蛇皮袋懸掛在房樑上。我們這群小饞貓望著房樑上鼓鼓的袋子,流著口水,卻也只能眼巴巴地望著。爺爺說這些花生要留著過年待客的,沒有他的命令是誰也不能動。

嘴饞的小孩怎麼辦呢?我們成群結隊的來到爺爺的花生地,被收穫過的花生枯稈堆在路邊,我們就像小螞蟻一樣上下翻檢,總會在那些花生的枯稈上發現一些「漏網之魚」。有時候在院子瘋跑著玩兒,突然肚子餓了,找不到什麼吃食。幾個小孩子就都拿著小鏟子來到爺爺的花生地「尋寶」。被收割後的土地裸露出黃色的肌膚,我們貓著腰在地裡東尋西找,幸運的是不管啥時候,儘管尋找過無數遍,但卻每次都能找到幾顆花生。後來尋找花生竟然發展成一種樂趣,玩「火眼金睛」的遊戲,大家比賽看誰在規定的時間內找到的花生最多,就是大贏家。刨開土壤,搬走石塊,大家都有自己的方法,一塊花生地變成了尋寶台,吸引了很多孩子的興趣,大家總是樂此不疲。東瞅瞅,西瞄瞄,刨刨土,踢踢石,唱唱跳跳,打打鬧鬧,歡快的笑聲如雲雀飛到天邊。一遍遍的反覆尋找,每次找到了就歡欣雀躍。我們這群小蚯蚓的足跡踏遍了這塊花生地,在土壤裡找到遺落的花生就如獲至寶,趕緊剝開花生殼,塞進嘴裡。相比吃花生的幸福,尋覓的過程更讓人沉醉,上癮。我們總是癡迷於這種看似無聊的尋找,彷彿找金子一樣,認真、專註,毫不鬆懈。那塊花生地總是如此的慷慨,總不忍心讓我們希望落空。

小時候在泥土裡尋覓到一顆花生就能讓我們興奮半天。可是現在,任是山珍海味擺在面前也沒有多大快樂。幼時,心思單純,欲求不多,今日,為俗物所累,心如緊繃的皮筋,丟失了童真和快樂。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所有莊稼人都變成了地裡的莊稼,如花生一般發芽長大,開花結果,終將慢慢老去。

「二十餘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奈何流年握不住,隻空對頭頂明月,一聲嗟嘆!

作者簡介

李薇,90後女子,湖北省作家協會會員,湖北省散文學會會員,湖北省第七屆高級作家研修班學員,《快樂作文與閱讀》特邀編輯。在《散文百家》《新青年》《湖北日報》《牡丹》《河北日報》《洛陽日報》等報刊雜誌發表作品百餘篇,榮獲全國徵文比賽獎項50餘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