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加多寶解聘高管背後:與王老吉5年官司虧慘,代工廠停產高層內鬥

文| 唐煜

編輯 | 祝同

3月21日,加多寶總裁王強、副總經理徐建新被解聘的新聞迅速發酵。“人走茶涼”,成為外界眼中加多寶目前的境況。但在晚間,加多寶官網發布2018到2020年中期發展規劃。內容顯示,加多寶任命資深高管李春林為集團總裁,全面負責加多寶及昆侖山業務,是為了上市做準備。

當天,李春林已經召集集團管理層召開會議,確定加多寶下一步的戰略目標是二次創業,開源節流,整合優勢資源,三年內實現公司成功上市。而在2017年3月,加多寶集團黨委書記龐振國向媒體回應傳聞時,稱上市“還是個傳說”。

在網絡流傳的通告中,發文部門為董事長辦公室,落款為董事長陳鴻道。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簽署解職通告的加多寶集團董事長陳鴻道因被內地警方追捕,仍“蝸居”香港。業內分析認為,該通告可以看出,儘管在逃,但陳鴻道仍掌握對加多寶公司的控制權。

加多寶解聘高管背後:與王老吉5年官司虧慘,代工廠停產高層內鬥

近兩年來,除了頻繁的人事變動,在經歷與王老吉的商標拉鋸戰後,加多寶元氣大傷,屢屢被傳出業績下滑、停產等消息。而這次公告中,加多寶集團稱經過近五年的時間,已經將加多寶打造成為名副其實的涼茶行業長官品牌。但就逐漸放緩的涼茶市場來說,長期訴訟消耗了雙方很大精力,為紅罐拚得你死我活的兩“兄弟”,誰都不能算是真正的贏家。

一場賄賂引發的戰爭

加多寶高層近年來變動頻繁。公開報導顯示,2012年5月時,王強的職務為加多寶集團事業部總經理,徐建新為加多寶集團行銷支持管理部副總經理。此外,王強還擔任過加多寶廣東分公司行銷總經理一職。據21世紀經濟報導,2015年底,原加多寶集團副總裁陽愛星辭去職務,由王強接替該職位。2016年11月15日,王強首次以集團副總裁的身份公開出席活動。

王強亮相的同一時期,加多寶正被停產、裁員、高管離職、業績下滑等負面消息纏身。據北京時間報導,加多寶原執行總裁陽愛星離職不久,負責品控部的副總經理王月貴被調走,轉接國際業務。有加多寶內部人員透露,加多寶集團的許多職位都被近親佔據,為了爭奪高職位內鬥從未停止。

據報導,2016年國慶假期後,第二場裁員風波正在加多寶集團內部悄悄蔓延,繼底層工廠的大幅裁員後,加多寶集團開始從中層的職能部門“開刀”,其中更包括跟隨加多寶從廣州建廠到北京總部成立的十多年老員工。此外,加多寶集團做了4年代加工的匯源集團已經停掉了下屬六家工廠的全部生產線。曾連續4年冠名《中國好聲音》的加多寶,也在當年放棄了冠名。

這些都引發外界猜測,在那場曠日持久的商標爭奪戰中,加多寶似乎已經耗盡了所有的精力。

加多寶解聘高管背後:與王老吉5年官司虧慘,代工廠停產高層內鬥

很難想象,要是當時加多寶董事長陳鴻道在拿到王老吉的祖傳配方後,選擇自己創立一個品牌,而不是租用“王老吉”的商標,今日的中國涼茶市場會是怎樣的格局?

王老吉的歷史可追溯至清道光年間,新中國成立後,內地的王老吉被收歸公有,後來被劃歸到今天的廣州藥業旗下,而香港的王老吉則由王氏後人繼續經營,但兩地的涼茶生意均是不溫不火。

陳鴻道卻從這個老字號中看到了商機。從香港的王氏後人處拿到配方後,為了讓內地生意暢通無阻,1997年,陳鴻道的香港鴻道集團有限公司與廣州羊城藥業王老吉食品飲料分公司簽訂了商標許可使用合約,有效期共計20年。自此,藥品屬性的綠盒王老吉屬廣藥集團,而飲料屬性的紅罐王老吉則屬於加多寶。

2003年,“怕上火,喝王老吉”這句洗腦的廣告語徹底捧紅了王老吉,統計數據顯示,2007年王老吉涼茶的總銷量已突破50億元人民幣,超越可口可樂、紅牛等成為年度全國罐裝飲料的銷售第一。2008年的汶川地震中,陳鴻道以加多寶集團的名義向災區捐款一億元,這樣的愛心之舉震撼了全國網民,將王老吉推上“國民飲料”的寶座。

2011年,加多寶紅罐王老吉的銷售額全線超過口可口樂,達到160億元,但當時綠盒王老吉的銷售額還不足20億元,其母公司廣州藥業集團不免眼紅。

戰爭爆發始於兩份爭議頗多的協定。2001年和2003年,當時廣藥副董事長李益民先後兩次收受鴻道集團共300萬港元賄賂,簽訂兩份“補充協定”,每年收取商標使用費約500萬元,將商標租期延長至2020年。這與王老吉上千億的銷售額明顯不成體量。歸案期間,陳鴻道自己也曾供認,行賄是為了以低廉價格延長商標的使用時間。

廣藥集團因此認為,這份協定是無效的,將其告上法庭。2012年,法院判定鴻道集團停止使用“王老吉”商標。但雙方的較量卻沒有因此停止。據媒體粗略統計,從包裝的顏色、字體到廣告語,雙方對簿公堂高達20多次,涉及金額達到50億元。這五年的戰鬥中,加多寶一直敗多勝少,重新換商標,換品牌,換包裝,這一系列的“重生”都讓集團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保衛兩大“王老吉”

雖然是明面上的贏家,但在外界眼中,廣藥集團的勝利卻並不光彩。不僅一手搶走加多寶拉扯大的孩子,還不依不饒,頻頻獅子大開口。

在2017年8月,王老吉與加多寶始於2011年的包裝裝潢糾紛終於有了法院判決。判決認為,廣藥集團與加多寶公司對涉案“紅罐王老吉涼茶”包裝裝潢權益的形成均作出了貢獻,雙方可在不損害他人合法利益的前提下,共同享有“紅罐王老吉涼茶的包裝權益。

對於這場結果,加多寶表示“堅決擁護”、“熱烈歡迎”。而王老吉則是表示“尊重結果”。

不可否認的是,如今內地的涼茶市場都是由加多寶打下的。就在兩方沉迷於互相攻擊時,曾經火熱的涼茶市場卻已經有冷卻的趨勢。2016年中國涼茶行業市場銷售收入達561.2億元,同比增長4.2%。而這一數字在2015年為10%。而如今,喜茶、喪茶等更深諳行銷之道的網紅產品比這兩個“冤家”更懂得如何討好年輕人的歡心。

根據中國食品工業協會今年3月發布的《2016年度飲料行業整體運行報告》顯示,加多寶涼茶佔據了52.6%的市場份額。若是細分至罐裝涼茶市場,加多寶涼茶已佔據70.7%的市場銷售份額。

然而這一點並沒有得到王老吉的認可。在“紅罐之爭”塵埃落定之後,王老吉官方宣布“市場佔比七成”,成功突圍成為“中國涼茶領軍者“。目前到底誰是真正的涼茶長官者,仍然沒有定論。

加多寶解聘高管背後:與王老吉5年官司虧慘,代工廠停產高層內鬥

“王老吉”以紅罐、綠盒兩種包裝形式存在,其中紅罐由廣州王老吉大健康產業有限公司生產,而“綠盒王老吉”由合資公司廣州王老吉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兩者均屬於廣藥集團旗下的子公司。當前者的官司還未結束時,後者的股東糾紛又風波不斷。

2005年2月,剛剛成立不久的同興藥業以增資擴股的方式與白雲山共同設立廣州王老吉藥業股份有限公司。雙方各佔48.0465%的股份,其他3.907%的股份由員工持有,合資期限為十年。2014年,合作期限臨近,按照雙方約定,需於合作期限截止前半年對是否繼續合作進行商洽。

2013年,廣州藥業以總代價53.9億元換股吸收白雲山,隨即作為整體上市,並將公司改名為“廣州白雲山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但是,在白雲山提出繼續合作後,同興藥業拒絕簽訂合約,後者又將白雲山告上法庭,並請求法院解散王老吉藥業。2014年11月,白雲山向華南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提交裁決請求,請求裁決同興藥業轉讓其在王老吉藥業的48.0465%股份給白雲山。

2017年,這場僵持三年的股東之爭終於落下帷幕。仲裁之後的結果是:由白雲山斥資3.69億元,從同興藥業手裡回購所持的王老吉藥業全部股權,由此王老吉藥業將從白雲山的合資公司變為控股子公司。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導,一位知情人士透露,雖然王老吉藥業過去幾年在白雲山的幫助下保持正常經營,但仍然相當困難,連續三年虧損。“公司證照不全,在日常經營、申請高新技術企業等很多事情上都要花費比別人多的時間和流程。“

如何照料好兩個”王老吉“,廣藥集團任重道遠。如今為了籌備上市,加多寶宣告將整合資源優勢,向外界傳達出高歌猛進的勢頭,很難說清楚誰是真正的贏家,但是唯一可以肯定的是,硝煙仍未熄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