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秋季祛濕,艾灸5個「排濕口」,吃兩物排出體內濕氣

現如今,氣象已經逐漸轉涼了,大家一定要做好防寒措施。在這個深秋季節,人體內的濕氣會加重,那麼我們要如何在秋季祛濕呢?首先,濕氣分為外濕和內濕,因此自然也會有不同的方法來應對外濕和內濕。今天小編就來告訴大家秋季如何祛濕,艾灸5個「排濕口」可以去除外濕,吃這兩物可以排出體內的濕氣。

艾灸5個「排濕口」

一、關元穴

關元穴位於臍下3寸,為養生保健強壯的要穴,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之功,凡元氣虧損均可使用。長期施灸有調理氣血、補腎固精等功效。用艾條灸10~15分鐘或艾罐灸20~30分鐘。

二、中脘穴

中脘穴位於上腹部,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中點(當臍中上4寸)。此穴位為人體任脈上的主要穴道之一,用艾條灸10~15分鐘或艾罐灸20~30分鐘,能有效緩解胃部疾病的各種癥狀。

三、足三裡穴

足三裡,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此穴主治甚廣,為全身強壯要穴之一,能調節改善機體免疫功能,有防病保健作用。它具有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濕、扶正祛邪之功能。用艾條灸10~15分鐘或艾罐灸20~30分鐘。

四、豐隆穴

豐隆穴是人體的一個穴道。其位於人體的小腿前外側,外踝尖上八寸,條口穴外一寸,距脛骨前緣二橫指(中指)。足三裡治療痰濕諸症;配肺俞、尺澤治療咳嗽痰多。每日用艾條灸15分鐘即可有效健脾化濕。

五、解溪穴

解溪穴位於足背踝關節橫紋中央凹陷處,當拇長伸肌踺與趾長伸肌腱之間。解溪穴為人體足陽明胃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具有舒筋活絡,清胃化痰,鎮驚安神的作用。這個穴位是全身祛痰濕的穴位,對解除下肢的水腫效果較好,每日艾灸15分鐘。

吃兩物排出體內濕氣

一、五方草薏仁茶

五方草又叫馬莧菜,馬莧菜屬於馬齒科一年生肉質草本植物,學名"馬齒莧",我縣民間俗稱"馬蜂菜",在上海被稱為"保健菜",是一種特色野菜。因其生命力極強,又有"長壽菜"之稱。五方草可以治療浮腫和虛汗,可以幫助大家排出體內的濕氣。

薏仁味甘淡,微寒,有健脾、補肺、清熱等功效;臨床有祛風濕、強筋骨、補正氣、利腸胃、利尿、消水腫等作用。薏仁也是中老年人日常滋補和美容佳品,且具有消熱祛濕、消腫排濃和健脾等功效。

二、鯽魚

燥不寒,配伍醒脾開胃、潤肺利水的花生,煲滋補氣血、利水祛濕的鯽魚,不但其湯味十分鮮美,而且營養價值甚高。烹製:祛濕豆、花生、陳皮洗凈,浸泡;鯽魚洗凈,宰凈去鱗、腸雜、腮,置油鑊慢火煎至兩邊微黃;豬瘦肉洗凈,整塊不刀切。一起與生薑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3000毫升(12碗量),武火煲沸改文火煲2個小時,調入適量鹽、油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