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CSD 2018 | 張建中教授:特應性皮炎的本質與診療策略

聚焦 CSD 2018,了解更多皮膚年會動態

2018 年 6 月 22 日,中華醫學會第 24 次全國皮膚性病學術年會在昆明隆重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皮膚病學領域的臨床醫生、研究學者、媒體以及國外著名專家匯聚一堂,共享皮膚性病學術盛宴。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張建中教授就《特應性皮炎的本質與診療策略》做了精彩報告。

溯本求源:AD 的發病機制

特應性皮炎 (Atopic Dermatitis, AD) 是一種慢性複發性、炎症性、瘙癢性皮膚病,是皮膚科最常見的疾病之一。由於其劇烈瘙癢的特點,常常嚴重影響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品質。

AD 患者除典型的皮膚表現外,常伴有 其他器官疾病(如過敏性鼻炎、哮喘、過敏性結膜炎等)和 血液學異常(血清總 IgE、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升高及過敏原陽性等),這些均為 AD「特應性」的表現。

AD 還有明顯的 遺傳傾向,即親屬中有濕疹/AD、過敏性鼻炎、哮喘或過敏性結膜炎等疾病的患者 AD 發病風險明顯升高。因此 AD 不僅僅是一種皮膚疾病,更是一種系統性疾病。

AD 的病因及發病機制與諸多因素相關,皮膚屏障功能受損是 AD 發病中至關重要的因素,皮膚能夠阻擋外源性刺激物、過敏原及病原體進入體內,如絲聚蛋白的突變和功能缺失可增加 AD 發病的風險。

與此同時,皮膚屏障受損也可能引起皮膚局部 pH 值改變,導致細菌過度增殖,進而觸發固有免疫反應,引起炎性皮膚損害。免疫功能異常是 AD 發病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在 AD 發病過程中,早期有 Th 細胞的活化,細胞因子如 IL-4, IL-5,IL-13,IL-22,TSLP 等的產生,B 細胞也活化產生 IgE,這些細胞因子可活化肥大細胞和嗜酸性粒細胞等細胞,進一步擴大炎症。AD 的治療主要是針對以上兩大發病原因的。

裡應外合:AD 的診療思路

由於 AD 是系統性疾病,是綜合征,因此 AD 的診斷需要標準。目前國際上有不少於 10 種 AD 診斷標準,各有千秋。

我們於 2016 年提出了 AD 診斷的「中國標準」:病程>6 個月的對稱性濕疹患者如符合以下 2 條中的至少 1 條即可診斷為 AD:

(1)特應性個人史和/或家族史;

(2)血清總 IgE 升高和/或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升高和/或過敏原陽性(過敏原特異性 IgE 檢測 2 級或 2 級以上陽性)。

中國標準在 AD 的診斷上簡便易行,更加方便臨床應用,得到我國皮膚科醫生的認可和較廣泛的應用。

AD 的治療主要目的是 緩解或消除患者的臨床癥狀,減少和預防複發,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質。良好的患者教育是 AD 治療的第一步,醫生需要告訴患者 AD 是一種慢性病,需要堅持治療,需要醫患長期配合,醫生應當指導患者在「衣、食、住、行、洗」等各方面加以注意;適宜水溫(32~40℃)沐浴以及外用潤膚劑(尤其是沐浴後立即使用潤膚劑)對於皮膚屏障的保護是基礎治療;局部外用糖皮質激素仍是 AD 的一線治療,種類多、療效好、價格便宜,對於我國普遍存在患者過度擔心激素的副作用而不願意、不敢用甚至拒絕用激素的現象,皮膚科醫生應當耐心教育患者勇敢和科學應用激素。

外用鈣調神經磷酸酶抑製劑對於面頸部和褶皺部位皮炎以及 AD 維持治療也有較好療效,且無激素類藥物的副作用。

由於 AD 瘙癢明顯,可使用抗組胺葯和其他抗炎葯控制瘙癢和炎症,抗組胺葯加大劑量後抗炎作用明顯加強,常規劑量抗組胺葯療效差時可嘗試加量,也可兩種以上抗組胺葯聯合,有助於改善患者的瘙癢程度和睡眠品質。

病情特別嚴重或有繼發細菌感染的患者可短期給予系統抗感染藥物,病情嚴重且常規療法不易控制的患者可使用免疫抑製劑(以環孢素應用最多)。

小結

AD 治療是一個長期過程,醫患要長期配合,建議患者主動加入到治療方案的制定中,基礎治療與抗炎治療、抗瘙癢治療合理結合,急性期的誘導緩解治療和緩解期的維持治療合理結合,以達到維持長期緩解甚至治癒的目的。

編輯: zhangyuxuan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