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立秋,關於茶說些什麼……

一宿秋風未覺涼,數聲宮漏日猶長。

林泉無計消殘暑,虛向華池費稻粱。

——唐·徐鉉

踩著盛夏的末梢,不經意間就進入了立秋。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 13 個節氣,是乾支歷未月的結束以及申月的起始,時間在農曆七月初一前後(陽曆8月7—9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記載:「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

對中國人來說,立秋的重要性在於:它不僅是中國最早的節氣之一,而且還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標誌著秋天的正式開始。

立秋了

似乎大多人

也沒什麼具體概念

「哦,氣象終於要轉涼了」

如此簡單……

播放GIF

沒看到路邊的落葉

這裡也看不到莊家豐收

大概就只有

這涼爽才有些秋的感覺

播放GIF

說些什麼好呢?

手邊有茶

且來說說立秋與茶

1

每年8月7日或8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35°時為立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節,立字解見春(立春)。

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立秋一般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

「春茶苦,夏茶澀,要好喝,秋露白。」立秋對於茶葉而言,也是個重要的節氣,圍繞立秋前後採摘的茶稱為秋茶。

2

唐代以前,一年中隻採春茶,而夏秋茶留養不採。從唐詩中可以看出,至少從中唐就已經開始採摘秋茶了。

許渾在《送段覺歸東陽兼寄竇使君》有 「秋茶垂露細,寒菊帶霜甘。」張籍在《和左司元郎中秋居十首》也說「秋茶莫夜余,新自作松漿。」

宋人好新茶,關於秋茶的記述不多,陸遊《秋晚村舍雜詠》提過一句「園丁種冬菜,鄰女賣秋茶。」

有史料記載採摘秋茶的是在明代以後。明代許次紓《茶疏》說:「往日無有於秋日摘茶者,近乃有之。秋七、八月重摘一番,謂之早春,其品甚佳,不嫌稍薄,他山射利,多摘梅茶,梅茶澀苦,止堪作下食,且傷秋摘佳產,戒之。」

到了清代,對採摘夏秋茶有更深的論述,提出采養結合的問題,認為秋茶有更深的論述,提出采養結合的問題,認為秋茶不宜過多的採摘

3

由於茶季不同,茶樹生長狀況有別,因此,即使是在同一塊茶園內採製而成的不同茶季的茶葉,無論是外形和內質都有較大的差異。

以綠茶為例:秋季氣候介於春夏之間,在秋茶後期,氣候雖較為溫和,但雨量往往不足,會使採製而成的茶葉顯得較為枯老。

特別是茶樹歷經春茶和夏茶的採收,體內營養有所虧缺,因此,採製而成的茶葉,內含物質顯得貧乏,在這種情況下,不但茶葉滋味淡薄,而且香氣欠高,葉色較黃。

所謂"要好吃,秋白露",其實,說的是茶葉"味道和淡"罷了。

秋茶的湯色、滋味間於春茶和夏茶之間,香氣平和,葉底柔軟常有銅綠色。葉片輕薄瘦小,對夾葉較多,葉緣鋸齒明顯。

4

春茶、夏茶和秋茶的鑒別,可以從兩個方面去描述。

摺疊乾看

主要從乾茶的色、香、形三個因子上加以判斷。

凡綠茶色澤綠潤,紅茶色澤烏潤,茶葉肥壯重實,或有較多白毫,且紅茶、綠茶條索緊結,珠茶顆粒圓緊,而且香氣馥鬱,是春茶的品質特徵。

凡綠茶色澤灰暗,紅茶色澤紅潤,茶葉輕飄鬆寬,嫩梗寬長,且紅茶、綠茶條茶條索鬆散,珠茶顆粒松泡,香氣稍帶粗老,是夏茶的品質特徵。

凡綠茶色澤黃綠,紅茶色澤暗紅,茶葉大小不一,葉張輕薄瘦小,香氣較為平和,是秋茶的標誌。

疊濕看

就是對茶葉進行開湯審評,作為進一步判斷。

凡茶葉沖泡後下沉快,香氣濃烈持久,滋味醇;綠茶湯色綠中顯黃,紅茶湯色艷現金圈;茶葉葉底柔軟厚實,正常芽葉多者,為春茶。

凡茶葉沖泡後,下沉較慢,香氣稍低;綠茶滋味欠厚稍澀,湯色青綠,葉底中夾雜銅綠色芽葉;紅茶滋味較強欠爽,湯色紅暗,葉底較紅亮;茶葉葉底薄而較硬,對夾葉較多者,為夏茶。

凡茶葉沖泡後香氣不高,滋味平淡,葉底夾有銅綠色芽葉,葉張大小不一,對夾葉多者,為秋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