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在普洱茶審評時,為什麼還要看葉底?

通常,一個完整的茶葉審評流程,是需要包括葉底審評的。也許會有不少茶友疑惑,喝過的普洱茶,茶底是茶渣,扔掉就完事了,有什麼可琢磨的?

話不能這麼說,要知道,這茶葉葉底裡的門道,可多著呢!以下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門道1、厚度辯茶

一般來說,春茶的葉片較為厚實,夏茶和秋茶的葉片的厚度就比較單薄,偏黃。

大樹茶的葉面較為豐厚堅韌,這是由於因為大樹茶生長環境所造成,相對地,台地茶葉面薄弱、揉撚易碎,沖泡後不易恢復彈性,有時候多次沖泡還不能完全展開。

門道2、葉梗辯茶

也許有茶友在喝普洱茶時,會發現普洱茶中出現紅梗,出現紅梗的原因可能有多種,如採摘手法不當;殺青時溫度不夠或者時間不足,或者倉儲時溫濕度控制不合理,當然也有可能是樹種本身的原因。

另外梗的長短也能說明一些問題,比如春茶的梗較短,夏秋茶的梗相對較長。

門道3、葉型辯茶

比如台地茶葉片邊緣「鋸齒」比較密集;大樹茶葉緣鋸齒較疏較小,有的齒緣紅尖似蟻嘴一樣,當然出現這種情況也可能是低矮大樹的特徵,偶爾出現蟲咬孔,但也有可能是管理不善的台地茶。

門道4、葉脈辯茶

一般而言,台地茶主側葉脈對數少,較平或不明顯;大樹茶的主側葉脈對數多,尤其是主葉脈粗,側脈明顯;而野放茶主副葉脈凹凸明顯,另外,葉脈的對數也是有效的茶葉辨識方式之一,側脈對數多少與樹種產地有一定關係。

所以說,透過茶葉葉底,可以在一定程度下對某款茶葉進行判斷,也適用於一些購買場景中。另外,還可以根據葉底的嫩度、柔韌度、色澤等因素來綜合審評一款普洱茶的好壞。所以,千萬不要小看普洱茶茶底哦!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