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名“三門幹部”的本領恐慌

摘要

中青評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著眼於培養儲備優秀年輕幹部的需要,各級黨政機關不妨耐心一點,多給年輕公務員一些培訓學習的機會,不要讓過大的壓力,擠壓了年輕公務員學習的時間,也不要操之過急,讓尚未具備足夠能力的年輕幹部“匆匆上馬”。

近日,朋友突然問起:公務員的苦惱是什麽?老實說,我被問懵了,一來,我確實未曾專門思考,難以“信手拈來”;二來並未做過調研統計,不敢代表全國700餘萬公務員。但深思之後,我還是有了自己的答案——於我這一“三門幹部”(意即"從家門到校門,畢業後直接進了機關門")而言,目前最大苦惱,就是本領恐慌。而這種本領恐慌也可以被總結為:如何處理好“埋頭拉車”與“抬頭看路”之間關係的問題。

2015年,大學一畢業,我即被選調至四川的一個縣級部門工作,還沒到部門報到,便被組織安排到鄉鎮定崗鍛煉3個月。前朝就讀於首都知名學府,今夕卻工作在四線城市的小鄉鎮,心理落差不可謂不大。然而,更大的落差,卻是我的“本領落差”。自己對基層情況“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但機關工作經驗尤其是基層工作經驗卻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惡補上的。

這也就意味著,對於年輕公務員,尤其是“三門幹部”而言,本領恐慌不僅是“當頭棒喝”,也可能會長期伴隨我的職業生涯。

得益於組織關懷,工作僅僅4年,我先後已歷經省、市、縣、鄉四級機關工作,個人愚見:在不同層級不同階段,本領恐慌都是無處不在的,也無不煩擾心緒。省、市機關工作事務性、文字性工作較多,程序化、標準化、專業化特徵明顯,於小白而言,入門易上手快,但耗時費力,個人自由“充電”時間嚴重壓縮,基本囿於“幹什麽學什麽、缺什麽補什麽”的狀態。久而久之,對於理工科專業化幹部而言,易苦惱於丟掉所學專業的擔心,對於文科綜合類幹部而言,又易苦惱於無一技之長可傍身的恐慌。

縣、鄉機關的工作多集中於政策的落地、個案的應對、訴求的反饋等,既要熟悉規定,又要工於勸解,為推進工作,就必須花大量的時間學政策、求方法、解民意,不自覺地會陷於“為乾而學”的泥淖中難以自拔,統籌協調能力的增長往往伴隨著細學研究能力的逐步退化,基層工作經驗的日積月累往往與知識全面性的日漸萎縮成正比。

鬥轉星移間,基層公務員便漸漸出現了兩級分化,要麽自我感覺工作得心應手選擇得過且過,要麽深感知識儲備不足又纏身於繁雜的具體事務中。

延安時期,毛澤東曾提出:“我們隊伍裡邊有一種恐慌,不是經濟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領恐慌。”隨著新時代各類改革進入“深水區”“攻堅期”,工作要求不斷提高,工作量持續增長,本領恐慌與求學無門的矛盾愈加突出。一方面,大量的一線年輕公務員既想做好工作又想常學常新;另一方面,“乾中學、學中乾”的思維定式極大地壓縮了一線年輕公務員的學習時間,同時,各個部門提供給一線公務員的學習培訓機會較少。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著眼於培養儲備優秀年輕幹部的需要,各級黨政機關不妨耐心一點,多給年輕公務員一些培訓學習的機會,不要讓過大的壓力,擠壓了年輕公務員學習的時間,也不要操之過急,讓尚未具備足夠能力的年輕幹部“匆匆上馬”。畢竟“好飯不怕晚,好牛不用趕”。年輕的公務員同仁們,也不妨於工作之餘,精耕泛讀、深究細研,迎難而上、苦練內功,努力克服本領恐慌。

撰文/余立傑

微信編輯/黃帥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出品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