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發脾氣的媽媽不是好媽媽?」:弄明白這三點,媽媽還是好媽媽

昨天晚上和好友聊了很久。

她吐槽說:「暑假剛過一半,我就只有半條命了。這個假期,真是拿命在陪啊!」

朋友是做全職媽媽,兒子馬上二年級,女兒在上幼稚園中班。

孩子上學,她習慣了每天留一些時間給自己消遣,可一放暑假,完全打亂節奏,忙得跟一個陀螺一樣。

暑假要忙一點,是可以理解的,只是最近,她總是忍不住對孩子吼來吼去。

比如昨天,她就吼了孩子很多次。

早上一起來,妹妹說要去叫哥哥起床,結果不到十分鐘,妹妹就和哥哥在床上瘋了起來。一會扔枕頭,一會選被子,最後不知道為什麼,「咚」的一聲,妹妹就哭起來。

她跑去房間,妹妹說:「哥哥推我。」

哥哥說:「這床本來就是我的。」

看著女兒額頭一個大包,她忍不住吼兒子:「但是你不應該推妹妹啊,這樣摔下來,你看看妹妹額頭,要是摔到骨折怎麼辦?」

中午她在廚房做飯,妹妹和哥哥在客廳玩。

等她做好飯出來,客廳和陽台全是水,兩孩子正背著水槍在房間玩打水仗遊戲。想著又要重新收拾房間,還得洗沙發毯子,一氣急,啪啦啪啦就吼了。

下午兒子說帶妹妹出去玩。

結果哥哥一個人回去了,妹妹被扔在小區樓下。

哥哥說:「妹妹自己不回來。」

妹妹說:「哥哥不和我玩。」

反正就是,兄妹兩動不動相愛相殺,給她添了很多麻煩,想不發脾氣都不行。

朋友並不是暴脾氣,只是生活失控,引發了內心的焦躁。

今天蓮子媽就說說:忍不住要對孩子發脾氣的媽媽,需要反思哪三點。


檢查自己有沒有過度付出時間和精力

有一玩得好的鄰居,她每天都很忙,在八點之前要買好今天吃的菜,做好早餐,早餐還一周不重樣。

老公去上班以後,她抽空洗衣服,搞衛生。本來衣服可以用洗衣機,她擔心襯衣會變形,就一直自己手洗。

之前還算忙得過來,最近孩子有比較嚴重的「分離焦慮」。


總所周知,只要被孩子一纏,就什麼都做不了,所以家裡就比較雜亂。

老公下班回來,有時候不問原因,就抱怨幾句,慢慢地夫妻間感情就出了一些問題,有時候孩子實在是鬧得厲害,她也會忍不住吼孩子。

這是很多媽媽的日常心酸,常常也會疑惑:為家庭付出了很多,卻沒得到什麼,反而還要被指責說「你孩子沒帶好」「你做的飯不好吃」「家裡怎麼這麼亂」。

反觀老公,除了早九晚五的上班,他似乎什麼也不用多做,不僅有時間聚會,更有時間打遊戲、釣魚等

媽媽過度付出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很容易導致一種現象發生,就是覺得不「不公平」。

當「不公平」的想法頻頻出現,爸爸行為就會影響媽媽情緒,一旦把控不好,媽媽就把壞情緒傳遞給了孩子。

吼孩子就這樣變成日常。

如果媽媽吼孩子是這種情況,最好的辦法就是讓爸爸一起來分工合作,媽媽能「偷懶」的時候,盡量不要勤快。


追求完美


靜靜媽最近在育兒上,情緒波動特別大。

前段時間,靜靜媽帶著孩子去體檢,醫生說孩子身高中等,體重偏輕,叫靜靜媽多給孩子吃點營養食品,比如魚、瘦肉、雞蛋等。

靜靜媽覺得是自己失職,疏忽了孩子飲食,沒有及時給孩子補充這些。

為了孩子能張快一點,她改變孩子的飲食結構,每天固定要給孩子吃多少肉和雞蛋。

孩子剛開始很愛吃,這幾天孩子完全不吃了,奶也不怎麼吃。

她帶孩子去看中醫,醫生又說孩子脾胃虛,容易積食,要多調理。

靜靜媽就更焦慮了,常常因為太擔心孩子而失眠。

媽媽,尤其特別願意愛孩子的媽媽,內心會有一種強烈渴望——不允許自己育兒出錯,做完美媽媽。

但就是這種「完美主義傾向」極易導致媽媽身體和心理疲勞。

而疲勞最容易導致情緒反應,就是易怒、情緒大起大落、焦慮還有驚恐!

其實媽媽一定要明白:孩子有孩子的生命力。他有自己的生長曲線,只要身高、體重、智力、語言表達在正常範圍,都不必心急,更不必自責。

在《心理訪談》中,兒童心理學家楊鳳池說:

母親有兩種,一種是好母親理想的母親,一種是不太理想不太符合母親條件的。

好母親是什麼樣的,因為心理學裡專門有一個辭彙叫good enough mother ,就是足夠好的母親才是好母親,你給少了叫不夠好,你給多了就過分的好,給多了跟給的不夠,對孩子的發展是一樣的不好。

蓮子媽理解的足夠好,其實就是做媽媽隻追求80分,不要追求滿分!


明白自己和孩子處理情緒的能力不在同一水準

發展心理學研究發現:孩子大腦發育有個特點,就是產生各種情緒的部分,很早就發育得比較成熟所以當孩子很小時就開始有喜怒哀樂;但對情緒進行理智的管理、抑製、分析的部分,要到20歲以後才能完全發育成熟。

所以,要允許孩子偶爾的蠻不講理,而不是媽媽時時蠻不講理。


要明白處理自己和孩子的關係,或是和孩子溝通,並不是在和同一量級的對手較量。

誰叫人類的發展是這樣:在孩子未成年之前,媽媽處理情緒的能力更強,就得負有更多的處理雙方情緒的責任。

中央綜治辦和中國少年研究中心在全國範圍內對 1000 多名普通未成年人進行了調查分析:


在家裡被「經常罵」的孩子不良性格特點最為明顯:25.7%的孩子「自卑」,有 22.1%的孩子「冷酷」,有 56.5%的孩子「暴躁」

倘若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帶著一顆「受傷」的心成年,直到離世,就別在他成長過程中用「發脾氣」去傷害他,毀滅他。

因為培養一個健康的孩子,比修復一個破損的成人容易得多。

做能夠和孩子好好相處、溝通、理解、尊重、接納的父母,是孩子這輩子最珍貴的財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