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招聯捷信業績大躍進超農商行 5消費金融被罰超千萬

  5消費金融機構去年被罰超千萬

  隨著上市公司、銀行年報密集公布,持牌消費金融公司業績也浮出水面。截至4月16日,從已公布盈利數據的7家持牌消費金融機構來看,招聯消費金融、捷信消費金融淨利潤超過10億,已超過部分上市農商行。馬上消費金融淨利增88倍成“黑馬”。

  不過新京報記者梳理發現,湖北消費金融、馬上消費金融、中郵消費金融、北銀消費金融、海爾消費金融等5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存在違規行為,遭到監管處罰,合計被罰超千萬元。

  業內分析認為,消費金融簡單粗暴的跑馬圈地時代已一去不複返,將逐步回歸到自身綜合業務能力驅動的時代,技術、風控等能力是競爭的關鍵。

  【業績“大躍進”】

  招聯、捷信去年盈利超上市農商行

  消費紅利釋放,一輪針對現金貸亂象的監管過後,持牌經營的銀行系消費金融公司正經歷業績“大躍進”。對於開展線下業務的公司,最直接的變化是人員團隊的擴充。

  “我們是‘人海’戰術,一個營業部的客戶經理總數一年擴了四倍左右,2016年底十幾個人,目前有四十多個。”一位銀行系消費金融公司的人士稱,不少消費金融機構在走線上發展路線,還有一部分線上線下都有。

  經營“線下”市場多年的捷信擴張明顯。截至2016年12月底,捷信在中國設定超過14萬個POS貸款點,擁有全職雇員超過6萬人。而到2017年12月底,捷信已在中國設定超過23萬個POS貸款點,全職雇員數量升至7.1萬人。

  人員增加背後,捷信2017年新增貸款發放量超過1057.43億元,全年實現淨利潤10.22億元,較2016年的淨利潤9.3億元增長近10%。2016年,捷信的新增貸款發放量為494億元。

  依托線上流量鋪開局面的招聯金融勢頭更為迅猛。按照招行披露數據,截至2017年底,招聯金融累計核批客戶1662.1萬戶,較上年末增長135.93%,累計發放貸款2268.04億元,較上年末增長297.36%。招聯金融去年淨利潤達到11.89億元,較2016年提升了2.67倍。

  招聯和捷信超過10億元的淨利潤,已超過一些上市的農商行。新京報記者梳理銀行財報發現,已上市的農商行中,江陰銀行無錫銀行吳江銀行張家港行去年的淨利潤分別為8.08億元、9.95億元、7.31億元和7.63億元。

  2015年成立的馬上消費金融成為一匹黑馬,2017年淨利潤為5.78億元,較前一年的652.2萬元增長約88倍。

  一些消費金融公司開始扭虧或擴大盈利。蘇寧消費金融2017年度淨利潤為2.17億元,2016年則淨虧損1.89億元。中國華融2016年年報顯示,華融消費金融的稅前利潤為-0.368億元,2017年年報淨利潤為1.05億元。中郵消費金融、海爾消費金融2017年度分別實現淨利潤6775萬元和4769萬元。

  “消費金融市場需求很大,一直以來國家政策都在鼓勵支持消費金融的有序發展。幾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扭虧為盈,是經歷了市場培育期,穩健發展之後的成果。”包銀消費金融總經理王蓉暉表示。

  【籌資有招】

  捷信一年發近150億元ABS“補血”

  前方跑馬圈地正酣,後方如何“輸血”,滿足資金需求,各家自有招數。

  在近期出版的《中國金融》雜誌署名文章中,蘇寧消費金融公司總經理陳鳴將“資金籌措難,業務健康發展難以支撐”視作消費金融公司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

  ABS發行(資產證券化),成為部分持牌消費金融機構的重要籌資方式。捷信在2017年3月7日獲得央行行政許可,同意捷信以公司的個人消費貸款作為基礎資產,注冊“捷贏”系列個人消費貸款資產支持證券,注冊發行金額不超過150億元。

  新京報記者梳理發現,從2017年4月13日開始,捷信先後發行五期資產證券化項目,發行規模分別為12.83億元、23億元、28.69億元、19.1億元和30.37億元。捷信3月份披露的2018年第一期個人消費貸款資產支持證券發行說明書顯示,新一期的發行總額為35.99億元。也就是說,一年間,捷信發行的資產支持證券就達到了149.98億元。

  2017年5月份,中銀消費金融也發行了規模為24.99億元的“中贏新易貸2017年第一期個人消費貸款資產支持證券”。

  在上述文章中,蘇寧消費金融公司總經理陳鳴指出,消費金融公司在信貸資產證券化、發行金融債等業務上,因成立時間、經營成果等方面有硬性要求,新設立的公司難以在初創期滿足審批條件。

  相對來說,銀行授信、股東存款等方式,成為消費金融公司更為常用的方式。招行財報顯示,2017年公司董事會審議同意給予招聯消費金融同業綜合授信額度150億元,授信期限1年。2017年12月31日,招商銀行及其附屬公司為招聯消費金融拆放資金27億元。

  按照蘇寧2017年年報披露,截至2017年底,存放於聯營公司蘇寧消費金融的定期存款為29.3億元。重慶百貨2017年年報顯示,存於馬上消費金融的股東存款本金為5.4億元。

  【違規被罰】

  湖北消費金融去年兩次被罰90萬

  2017年,除了非正規軍的現金貸業務遭遇嚴監管,包括湖北消費金融、馬上消費金融、中郵消費金融、北銀消費金融、海爾消費金融等5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存在違規行為,領到人民銀行或銀監會罰單。新京報記者梳理發現,上述5機構共領到6次處罰,相關公司及人員合計被罰1189萬元。

  因違反規定從事未經批準的業務活動,湖北消費金融在2017年3月28日被湖北銀監局罰款50萬元。據當時媒體報導,其被處罰的具體原因是通過券商非公開發行資產支持證券專項計劃(ABS)進行融資,因而超出了消費金融公司業務範圍。

  記者從業內人士處了解到,消費金融公司進行資產證券化,有近三年內無重大違法違規行為、連續三年盈利等限制。而拓寬消費金融機構的融資管道此前也被業內呼籲。

  去年12月26日,湖北消費金融因貸前調查、貸時審查不到位,導致貸款資金被挪用等問題,再次被湖北銀監局罰款40萬元。

  一位離職的某銀行系消費金融公司客戶經理表示,此前做業務也存在“應付合規”的情況,“客群很多是私營業主或者小微投資者,以消費名義貸款,資金實際用途其實是經營投資,比如開店、開廠。至於我們貸款對他的幫助有多大,很難統計。”

  北銀消費金融被罰最多。2017年8月8日,北京銀監局對北銀消費金融處以合計900萬元的罰款,四位責任人中,兩位被罰70萬元。

  行政處罰書顯示,北銀消費金融有限公司的問題包括:貸款和同業業務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超經營範圍開展業務、提供虛假且隱瞞重要事實的報表、開展監管叫停業務等。

  中郵消費金融因“違反規定從事未經批準或者未備案的業務活動”,在去年8月28日被廣東銀監局罰款80萬元。馬上消費金融、海爾消費金融分別是違反《個人信用資訊基礎數據庫管理暫行辦法》和消費者權益保護的相關規定,被人民銀行罰款39萬元和10萬元。

  “作為正處在快速發展期的行業,監管部門對消費金融市場的監管是非常必要的。”包銀消費金融總經理王蓉暉認為,消費金融機構要嚴格監控資金用途,加強貸款“三查”,防範資金挪用風險等。

  馬上消費金融CEO趙國慶認為,消費金融在嚴監管下,簡單粗暴的跑馬圈地時代已一去不複返,市場回歸有序以後,之前存在的多頭借貸和借新還舊將被強約束,整體市場將縮減20%,但對於其他合規的消費金融機構來說,目前的客戶流量比過去更大,而消費金融行業的發展也將進入比拚核心競爭力的時代。

  “未來消費金融公司競爭成功的關鍵還是靠技術能力,比如大數據風控能力、智能化風控能力,以及採用區塊鏈技術解決方案,使數據更加可信。通過這三方面的技術能力來幫助提升風控水準,降低成本。”中國人民大學金融科技與互聯網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楊東表示。

  新京報記者 陳鵬

責任編輯:謝海平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