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在流量音樂的時代裡年少有為

2018年是流量音樂的時代,然而2018年的下半年卻是互聯網的寒冬。流量時代的泡沫來得快的同時,退潮得也快。一眾當年的獨角獸如今早已門可羅雀,近幾年聲名鵲起的新興流量,卻與樂壇宿將一道,開始了各自的轉型。

歌迷們津津樂道於吳亦凡、張藝興、易烊千璽、毛不易的新專,許嵩、汪蘇瀧、王心凌的變身,而專業樂評人則關注得更為微細——— 譬如《野子》之後的蘇運瑩,《追光者》之後的岑寧兒,如何在她們今年的個人全新大碟中重塑自己;又或者檢視一下林憶蓮、艾怡良、陳綺貞的衝獎之作是否會有什麽新的驚喜。在這片流量之海,無論主流,抑或Indie,都能令人欣喜地聽到,那些看不見的城市裡的爭鳴,就像這個革故鼎新的年代,過去四十年來的那些聲音。

如今回過頭來,波瀾壯闊的大時代留下來的聲音,終究不外乎人之常識本性。就像這半年裡聲入人心的那首歌,李榮浩的《年少有為》,正是直面泡沫時代下的年輕人,他們的失落與歡欣,糾結與果敢——— 同樣的,這也是下半年裡樂評人評價最高的,少年謝震廷和他的《愛麗絲Where Are We Going?》裡的攝人之處———垂直地活著,真實而殘酷。

或許沒有人可以選擇自己的時代,但他可以選擇如何在時代裡tobereal。而真實的人性,不正是這個流量時代,最能打動人的地方嗎?郵差

1 謝震廷《愛麗絲Where Are We Going?》

《愛麗絲》是《查理》之後的另一個故事。謝震廷飽受情緒困擾兩年之後再出唱片,無論是音樂元素的應用和文字及情緒的維度都比前作有了大幅度提高。此“愛麗絲”可以是彼“愛麗絲”,也可以不是。謝震廷以迷失和尋找出路為主要母題,其中又涉及成長、分離及家庭暴力等虛實交雜的元素,製造出不停下沉的美麗、斑斕和暈眩。他的困擾也是他的沉穩,在這張唱片裡,節奏和編曲以及迷離的合成器音色都用直接簡單的方式呈現,即便是弦樂組的引入,也盡量保持歌曲整體的乾淨,頗有合而為一的效果。一開始你似乎只是打開了一個簡單的八音盒,然後旋轉的人偶將聽眾拉入這個神秘又深邃的心理世界。這是一張溫暖又沮喪的唱片,從真實的自我出發,引出真實的困惑與掙扎,祝謝震廷好運。(Sean)

2 沼澤《爭鳴》

這張專輯並非是在常規錄音室完成的,在今年歐洲巡演的路上,他們解除安裝了一些長久的雜念,在某一站,一氣呵成,就此了斷。感謝比利時佐特海姆的一片森林,他們在那裡完成了成軍20載的一個使命。他們鑽入了空無一人的野林裡,在陽光、微風、鳥鳴的氛圍中傾訴了自己的心聲。整張專輯只有一首作品,43分28秒,它其實已自覺地脫離了後搖的界定,朝著沼澤心目中的音樂神殿慢慢靠近。你內心的沼澤是什麽,那麽《爭鳴》就是什麽。主唱海亮曾經提到,這張專輯的創作靈感來自他讀過的一本書———《夾邊溝記事》。(邱大立)

3 林憶蓮《0》

在將聲音的巨集大與力量展現得淋漓盡致的《蓋亞》之後,《0》探討的是輕盈與和聲的智慧。專輯稱得上是一張artpop,除了《沙文》和《歸零》以外,氛圍與柔性電子鬼魅地擴散開去,常石磊主導的音效編織出的幻境讓聽感遊走在新古典與節奏實驗之間。

這基本上是近年來華語流行專輯中和聲編寫最繁複、唱法最精致的一張,在虛無漫遊的宇宙空間感中,聆聽的情緒幾乎毫無支點,兩首突然複古的搖滾把憤懣傾瀉出來,達到情緒上的平衡。專輯的意圖很明顯,不依靠砸典故勾連世事的歌詞升檔,依然通過音樂上的繁複編寫,直接將林憶蓮聲音中的神性拉向了一個在大眾眼中逼格高不可攀的飄渺宇宙。她雖為流行天后,如今做音樂的態度卻更像個獨立音樂人。(呆若木一)

4 歐開合唱團《南方靈魂》

2013年獲得金曲獎的三項肯定後,歐開這支由台灣原住民組成的A Cappella合唱團,經歷了重組、更名等種種波折,卻熄滅不了他們對音樂的熱忱。“南方”代表著生命的源泉,人生的方向,在尋找暗淡時刻的光明時,指引你傾聽心靈的聲音,同時擁有堅持自我的“靈魂”。不同於第一張專輯的豐富多彩,《南方靈魂》聽起來溫柔而內斂,情感飽滿許多,有如一壺美酒,需細細品嚐方能體會出這段路程的酸辛和溝坎。為了呈現出更精致的人聲藝術,四人砸了不少資金,請來了頂級的大師操刀編曲與混音製作,風格涵蓋了巴薩諾瓦、福音等,就是要讓一路來相信和支持他們的朋友,感受到他們的用心以及對歌唱的執著。生活像首歌,婉轉著一曲旋律,但絕對不是單一的歲月的薄涼。(小信豬)

5 惘聞《看不見的城市》

雖然標題來自卡爾維諾,惘聞的新專輯並沒有太多的文學性引用。《看不見的城市》在冰島完成錄音和製作,聲響上也帶上一絲冰島後搖滾樂隊特有的冷熱共存的特質,傷感與孤獨交融,褪去些許粗糲與晦暗,多了一些冰清玉潔的精美。音樂中諸多意象,依然指向樂隊的故土——— 大連。

惘聞以往厚重的音牆堆疊,如今慢慢轉變為流動的質感;合成器音色之精巧,仿佛讓人想到雪花的棱角;而銅管樂的運用依然是樂隊的招牌——— 他們早已擺脫了歌曲結構和旋律的限制,以及對“悅耳”的一味追求。惘聞巨集大的聲音場景在《看不見的城市》中進一步被凸顯,反覆聆聽後,韻味也更悠長。(方舟)

6 艾怡良《垂直活著,水準留戀著。》

垂直來看,與艾怡良以往的作品相比,這張專輯的曲風和音色顯然更大膽、更放得開手腳,因為快節奏和電子音效變得豐滿,而不止於已獲肯定的都會慢情歌。

水準看,在女歌手扎堆發片的旺季,它依然以艾怡良“針尖刺痛神經”的敏感寫作,包括不落俗的旋律塑造,和對文字的獨特領悟、闡釋和詮釋能力,共同強化出艾怡良的創作特色,是足夠讓聽眾反覆流連,甚至留戀的。在這種渾然天成的、天賦般的寫作能力前,唱的部分不得不微顯黯淡。大多數作品缺乏明顯記憶點的音色和唱腔,或許仍然是艾怡良從業界心水走向大眾流行的一道坎。當然,她或許根本不需要。(梁曉輝)

7 雲端司機《低成本專輯》

“雲端司機”其實就是去年台灣矚目新人李權哲的新化名,他之前曾說過,第一張專輯內的歌曲大多是他多年前的創作集合,這張內的歌曲才是他近期所寫,最能代表現在的自己。新碟刻意走低調、簡約路線,連專輯cover都只是一個音符!如此的簡潔、簡約,又符合他這張音樂中想表達的那種慵懶、隨性、自由,或有點頹靡之感。整張其實很難提出哪首單獨討論,他的此張專輯也更趨於展現音樂的整體氣氛,其整體性也比他的首張專輯更佳。(田中小百合)

8 岑寧兒

《Nothing Is Under Control》

真正喜歡Yoyo聽者會開心,“慶幸這不是一張《追光者》2.0的專輯,因為《追光者》未必代表100%的Yoyo,加上《Here》專輯,再加上《Nothing is Under Control》才可以。”

從字面上看來,《Nothing is Under Con-trol》有一點帶著宿命論般的口吻,Yoyo的創作初衷正向且願意客觀面對“失控”的種種,她說:Nothing is Under Control並非代表Every-thing will not be OK。只是我們攤開來身邊事,可控的、失控的,都組成了我們豐富又總有驚喜的生活,一如Yoyo在專輯中埋藏的不少音樂驚喜。因為生活與生命的難控,Yoyo在音樂裡盡量鋪陳給聽者大面積的療愈力,所以從頭聽到尾,即使音樂語言有“失控”———Yoyo分別用粵語歌、英文歌、國語歌安排了專輯前三首歌,但給人聽到的,多數是令人慰藉的治愈力。

最後,認真推薦她和陳奕迅合唱的《一秒》,還有《開場白》、《換氣》以及《Ride》。(三石一聲)

9 昏鴉

《我們目前是什麽都先不做》

他們在有點“喪”的氛圍之下,用音樂給人以幽默輕鬆之感。細讀他們的歌詞,直白甚至有些幼稚裡又透露著一點詩意。昏鴉在編配上不使用常規模式,故意在節奏和興奮點上與聽眾開著玩笑較勁。現實的夢幻的,現代的複古的,在他們手中都僅僅是一次隨性融合和嘗試。習慣台灣樂團的工整、清新和衝勁後,聽一聽昏鴉的另類編配,能感受到新意和驚喜。(大地)

10 陳綺貞《沙發海》

觀察者四部曲的首發《沙發海》延續了陳綺貞一貫的創作風格,曾經在《華麗的冒險》嘗試過的迷幻搖滾,陳綺貞獨家注冊的小清新都如期上演,沒有所謂驚人的風格大逆轉。或許做回自己最安心的創作風格並從中再深入地去探索和解剖才能讓陳綺貞找回創作的初衷,這張概念性作品其實讓樂迷們更貼近陳綺貞並得以了解她內心世界裡很多不為人知的小細節。

去年陳綺貞的《我喜歡上你時的內心活動》仿佛開啟了她創作上的靈感,這首細膩的作品以觀察者的身份來觀察別人,一段感情然後進而反省自我,如此細微的起承轉合恰好是《沙發海》給予人的聽後感。(月貝凡)

11 皇后皮箱《仙人指路》

皇后沒有走失,皮箱滿載而歸。

沒有刻意在彰顯“玩”,卻遊戲般做出了融合及複古的風格,從上世紀七零年代到新生代,從另類搖滾到藝術流行,獨立的珍貴在於不羈與無拘。乍聽時的原始粗糲不好消化,在探究歌詞後,於每每短短數語間挖掘出深意,仙人指路,在分享人生經歷後,各自獲得未來路向。年輕的人聽過後跟著旋律跳起舞扭一扭,瀟灑地以後可以做任何事都絕不回頭;載浮載沉半生的人,聽過後也不必參透,清靜無為而活就足夠。封面凌空而起的廟宇高堂,有像素失真的一絲幽默,也有醍醐灌頂的幾縷暗示。推薦開門歌《九霄雲外》。(黃暢達)

12 P.K.14《當我們談論他的名字時我們在談論什麽》

自2013年的《1984》專輯以來,P.K.14算是蟄伏了一段時間,樂手們各忙各的,都沒閑著,主唱楊海崧和妻子一起玩的DearE loise樂隊,已然風生水起,把在P.K.14沒有釋放完全的陰鬱和暗黑情緒進行另一種抒發。《當我們談論他的名字時我們在談論什麽》沒有做太大變化,依然是熟悉的節拍和唱腔,依然是國際化團隊製作,保持了國內樂隊的一流水準,大家都擔心楊海崧有一天可能會耗光自己,但是這張專輯證明了他的隱晦、夢境、意識流的疊造方式,是獨特和具有持續性的,和後現代、後朋克的精氣神融為了一體,從來沒有在路上走失,也沒有因為年歲變更,外部環境的遷徙而遲鈍漫漶,楊海崧是一個思路清晰、內在節製的現代藝術家,適合不斷墜入個人世界去長久唱作,不用擔心他現在的創作才華,更不用不必操心他的未來走向,大家跟著他的音樂走就能發現新天地。(內陸飛魚)

13 陳奕迅 eason and the duo band《L.O.V.E.》

怎麽來形容《L.O.V.E》這張專輯?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它很像是一張合輯,或者說是一張香港這一代前端音樂人的一張創作集,11首作品由17位不同年紀、性別、輩分的音樂人歷時6年完成創作,講了13個人的故事,風格和主題各異,只是共同點在於:主VOCAL部分都是由陳奕迅來完成,所以這張專輯的署名並非陳奕迅,而是eason and the duo band,這個band原本是為了陳奕迅的DUO巡演而成立,兩年66場演出下來,從陌生到熟悉,從相知到相惜,陳奕迅也生出了想為這些優秀的音樂人出一場作品集的念頭,作為樂隊與愛同行的紀念品。

但它又不僅是一張集結各家之作sh ow case的單純創作人合輯,它仍是一張非常完整而和諧的概念作品專輯,17個不同音樂人風格迥異的11首音樂創作,因為兩個人而賦予了這11首作品之間共同的主題性和鮮明的個人色彩。11首作品中的9首歌由香港80後音樂人陳詠謙填詞,陳詠謙為這些不同音樂人的作品找到了一個共同的主題:“一起走過的日子”,從不同的角度去描寫了他們一起相處這些日月中所體驗過的經歷和感受,記錄了他們衝撞共融,分甘同味的生活片段和細節,充滿生活白描化的筆法平易而又真誠,溫情四溢也令人熱血飽漲。(盧世偉)

14 HUSH《換句話說》

作為無數天后“禦用”的才子,HUSH單飛以來,不過出過兩張正式唱片而已。也許因為新專製作陣容中的落日飛車或爵士鋼琴家許鈺瑛的參與,《換句話說》從開場的《怎麽開始的》《不祥的預感》開始便一直有明顯的爵士味道,而這種若有若無的寥落也一直在唱片中蔓延。儘管唱片有瑪莎(五月天)、長岡亮介(椎名林檎及東京事變)等著名樂手參與,但依然是一張標誌性的HUSH專輯,HUSH對音樂的掌控力非凡,未因外力迷失個人方向。比較3年前的首張唱片《機會與命運》,《換句話說》少了搖滾、電音及動感,多了明顯的感性與深度,他的歌詞也擅用鮮活字匯,從一天說到一生,大概這就是成熟。(陳靈偉)

15 孫盛希《希遊記》

半年之內,兩張國語大碟,而且風格迥異,而又各自保持了高水準。怎麽也不像是孫盛希這個韓國歸僑可以一力達成的。但《希遊記》裡的火力,卻又結結實實地衝破了她過往從“girl”到“woman”的框架,一腳踩在了融合爵士與實驗流行之間的跨界邊陲,即便以島內女歌手年度最大尺度突破來形容亦不為過。

某種程度而言,孫盛希在乎的不是爵士的形式,而是爵士的靈魂,以及融合一切可能性的野心。不安分的她,甚至還想聯手魏如萱致敬椎名林檎的爵士搖滾與Marvin Gaye的摩城藍調,幾乎無法依常理來推測其遼闊想象力。

只能這麽概括,膽大路子野,樂壇小東邪。(郵差)

16

大象體操《水底》

玩樂隊的都知道,一支樂隊的貝斯如果彈得好,那麽基本就成功了一半,如果貝斯又是個美女,那這支樂隊離紅就不遠了,大象體操就是這樣一支離紅不遠的樂隊。雖然玩的是相對小眾的數字搖滾,可是卻攜帶著典型的新世代音樂人的特徵。

看看大數據,你會發現70前的音樂人愛歌頌家國情懷,80後喜歡唱愛恨情仇,90後特別是95後音樂人往往把視線集中在生活碎片,某種情境或者具象事物,無所謂意義或者邏輯。大象體操的新專輯《水底》便是很多生活具象的呈現,同名曲目《水底》強烈的下墜感,《人造衛星》的空間感,《被子》的虛空和《月落》的流動,存在感極強的貝斯把曲子的架構包裹得非常清晰。幾首曲目的M V也沒什麽故事情節,都是鬧著玩似的事物疊加,或者單一場景延續,卻特別符合新世代人群的生活狀態和審美觸覺。(紫微)

17 李榮浩《耳朵》

五年前的《模特》一鳴驚人後,李榮浩即進入高產模式,陸續發布《李榮浩》《有理想》《嗯》三張專輯,在拓展多元化曲風的同時,也進入一場“如何喚醒大眾再次產生初相見時那種驚豔感”的拉鋸戰———直到今年這張《耳朵》,終於迎來一次悅耳與深度的平衡。

專輯在注重旋律上口的流行脈絡上,於編曲製作上靈動地融入了搖滾、布魯斯、電子、迷幻、樂隊化多重元素,每首歌都有精致而回味無窮的細節,吉他的運用更是大放異彩,而在李榮浩“一個人即是一個樂團”陣容上,專輯主題在情歌主軸上滲透了對於青春與人生的成長對照性思考,《年少有為》以大眾共鳴性和易記易唱副歌,成為年度最流行金曲之一,首次嘗試完全演唱他人詞曲創作的《耳朵》並作為專輯標題,則適時帶來不一樣的清爽感和另一種詮釋角度,再加上《貝貝》本質無所謂卻符合短平快話題性的靈光乍現,嗯,在音樂裡有遠大理想,也具備樂壇當下流行模特姿色的那個李榮浩,終於讓大家的耳朵再一次聚焦並為之折服。(流水紀)

18 朱七《書名號》

朱七的《書名號》是一張有意思,也有意義的唱片。一個是資深票友,一個是頂尖音樂人,當並不職業的朱七,遇上華語頂尖的王治平,也成就了這張氛圍與眾不同的專輯。

以老搖滾作為基本結構的多元化製作,再輔以配合歌曲主題的中國風細化,王治平對於整張專輯的音樂控制,保證了整張專輯音樂屬性上的匠心、格調和有意境。

但這卻並不是一張編曲主導的專輯。朱七在創作過程中,首先以老的經典讀物,形成內在的專輯主題概念,也讓唱片從一開始,就有一個確定的大主題。

而在不同故事的呈現中,朱七非常好地解決了個體與讀本、故事與領悟之間的平衡。整張專輯的文字部分絕不膚淺,甚至是有一種十年磨一劍般的雕琢,很多字句與感悟,很明顯不是一朝一夕的一蹴而就,而是在長時間積累之後的呈現。

文字的厚重,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旋律的流暢,但實際上這張專輯作品的旋律,是有著上世紀九十年代台灣流行音樂那樣的旋律質感,即使不像神曲那般上口,但依然足夠悅耳動聽。

當然,朱七的人聲部分,依然是整張專輯不可調和的一個審美矛盾。(愛地人)

19 Tizzy Bac《知人》

《知人》是Tizzy Bac的第六張專輯,也是主唱陳慧婷單飛之後,再次回歸樂團的階段性作品,心氣在線,狀態回湧,儘管沒有從前那般驚豔卻保持了一貫的水準,“牢騷系”的風格有些收斂不再那麽天馬行空的跳脫,卻多了一份沉著冷靜。有人單飛之後越飛越高,有人單飛之後越飛越低,陳惠婷應該是後者,進入國際大廠牌之後顯然進入了迷失期,個人定位不太鮮明,電子風格算是行貨幾無特色,詞曲水準開始模糊,似乎降格了一大截,這次回歸Tizzy Bac又找到最初的感覺,整體表現還不錯,也許樂團才是她的歸宿,貝斯手去世之後,難得大家重聚再次上路,不論什麽原因,希望樂團不要解散,做一個長壽的樂團,繼續帶給新老樂迷驚喜。(內陸飛魚)

20 蘇運瑩《幻》

蘇運瑩的新專輯很有意思,取名為《幻》,但是專輯卻充滿了生活的氣息,巧妙地將生活作為主題將所有作品不同的內容以潛在的方式聯繫在一起,最終形成了一個整體,令音樂主題無形勝有形。

再有,在這張專輯中,蘇運瑩遇上了荒井十一,這是一個很新鮮的配方,不敢保證一定就合適,但絕對有火花。荒井十一為蘇運瑩的唱腔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發掘出她更大的潛能,讓她的表達不再只是有個性,更有人文特色與靈動性。另外,荒井十一的編曲(部分)、製作讓蘇運瑩的音樂中飄逸灑脫、古靈精怪、天馬行空的特色顯得更為極致,頓然令蘇運瑩這個森林中的精靈變得更無拘無束,想來這也是所謂的“幻”吧。(樹娃)

統籌:魅影王子 麻樂

評委:李皖 邱大立 愛地人 盧世偉 陳靈偉 郵差

魅影王子麻樂三石一聲 黃暢達 梁曉輝 樹娃

田中小百合 小信豬 九時用茶 冬青 大地 Sean紫微 內陸飛魚 月貝凡 流水紀 方舟 林綸詩 呆若木一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