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廖群11月經濟數據簡評 :增速進一步回落 報復性復甦在即

  意見領袖 | 廖群

  剛公布的經濟數據表明,11月份我國各項經濟指標比10月份進一步回落,防疫及財政貨幣政策的放鬆效應尚未顯現。

  需求端增速全面且大幅下降。11月份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連續第2個月陷入負增長,且程度從-0.5%顯著增至-5.9%,其中餐飲收入加速下將8.4%;固定資產投資(當期)增長0.7%,比10月份明顯放慢3.6個百分點,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幅度加大,1-11月降幅比1-10月降幅高1個百分點,製造業投資增長也減弱;貨物出口增速從10月份的7.0%大幅減慢至0.9%,其中對美國出口下降25.4%,降幅較10月擴大12.9個百分點。這些數據反映內、外需同時大幅走弱;外需走弱是全球經濟,尤其是美國經濟減速的反映;內需走弱則是國內疫情及其他因素所致。

  供給端形勢也類似。11月份工業增加值增長2.2%,比10月份減慢2.8百分點,也是5月份以來最低,其中製造業增速僅2.0%,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供應業更下降1.5%。服務業狀況更令人失望,11月份服務業生產指數從上月的衰退邊緣進一步下滑至-1.9%。

  消費價格指數(CPI)11月份比10 月份再度回落0.5個百分點至1.6%,說明通脹威脅進一步減輕,與上述供、需兩端的形勢相切合,因而短期內通脹因素將不但不是財政貨幣政策寬鬆的阻力反而是助力。

  實際上,11月11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公布了具轉折意義的優化疫情防控的二十條措施,給出了疫情防控超放鬆方向優化的明確信號。財政貨幣政策也進一步放鬆,1-11月政府主導的基礎設施投資增速在整體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大幅放緩的情形下卻比1-10月加快了0.2個百分點;人行宣布全面降準0.25個百分點,釋放長期資金約5000億元。

  可是,各項政策放鬆都需要時間產生效應。優化疫情防控二十條公布後的一段時間內因疫情有所惡化優化措施沒有即刻落地,有些地方反而加強了疫情防控,使得疫情仍是11月份經濟增長的重大製約因素。人行公布降準則接近於11月底,效應難以在月內體現。所以,儘管政策放鬆,11月份經濟指標仍然進一步回落。

  但政策放鬆的方向已經明確,且步伐在12月份大大加快,尤其是防疫措施的放鬆速度快於市場預期,12月7日頒布了落實優化防控的十條具體措施,措施力度之大可以說是鬆綁,有效地回應了市場的期望,隨後各地方政府快速地因地製宜地推出實施措施,意味著全國正在向後疫情時代邁進。

  12月份,防疫措施鬆綁及降準的效應應該開始顯現,各項內需指標可望反彈。但居民和市場面對近3年來的首次大幅鬆綁需要時間適應與調整,不會很快地外出進行報復性的消費和生產,反彈的力度不會太強。加之外圍經濟環境仍然嚴峻,12月份經濟復甦的步伐仍將較慢。

  如此,初步預計,GDP4季度增長3.3%;鑒於1 - 3季度增長3.0%,2022全年增長3.1%。

  但防疫鬆綁及政策放鬆的強勁效應,從而經濟增速的實質性反彈可望於2023年春 節後出現,此後將持續增強至報復性的經濟復甦。所謂報復性的經濟復甦,即GDP增長速度在大幅下滑後不僅恢復至下滑前的水準,而且將下滑的損失補救回來,以在下滑前後的幾年保持年均增長速度在潛在增長水準。

  今後5 – 10年我國經濟的潛在增長水準,應該在5.0 – 6.0%的之間。關於這一觀點,市場存在爭議。但筆者認為,有很多理由支持這一觀點,由於篇幅所限這裡不展開討論,而僅試圖採用11月份的數據指出,今後我國經濟中高速增長動力之一的新興產業即使在今年甚至11月份整體指標大幅回落之時也在快速崛起。11月份,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服務技術服務業生產指數分別增長10.2%, 比10月份加快1 個百分點;1-11月份,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8.0%,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移動通信基地台設備等綠色智能產量分別增長100.5%、44.1%、22.2%,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6.4%,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19.9%,包括新基建的基礎設施投資增長8.9%。新興產業代表著經濟的未來,由此看出今後我國經濟增長的潛力仍然很大,將支撐中高速增長。

  2023年將是後疫情時代的元年,也將是我國經濟報復性復甦的一年。預計2023年GDP增長速度將在6.5 – 7.0%之間,則2022和2023兩年平均增速5%左右。目前做這一預測當然是很初步的,能否實現將取決於很多經濟與非經濟因素的演變,但回顧一下GDP增速2020年下滑至2.3%後2021年報復性反彈至8.1%,2020和2021兩年平均增速5.1%,就應看出並不是不可能的。

  (本文作者介紹: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