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稅延養老險產品落地:第三支柱發展需怎樣的模式?

  稅延養老險產品落地:第三支柱需怎樣的模式?

  劉穎、曹馳

  個人稅收遞延型養老年金保險(以下簡稱“稅延養老險”)試點工作落下最後一子。

  日前,12家壽險公司名列首批銷售稅延養老險的名單之中,各家保險公司隨即推出蓄勢已久的多款產品。

  在各家產品差異不大的情況下,保險公司應如何脫穎而出?而消費者又應如何選擇投保公司?稅延養老模式未來的發展之路在何方?這些問題也引發業界的高度關注。

  產品同質化的考驗

  就在保險公司接力“曬單”的同時,業內人士更多地將目光轉向了產品本身和保險公司的競爭上。

  有業內人士透露,“稅延養老險的產品設計從監管層面進行了嚴格、詳細的規範,需符合‘收益穩健、長期鎖定、終身領取、精算平衡’原則,行業公布了《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產品開發指引》和產品示範條款。從現階段獲批的產品條款看,各家保險公司的產品區別不大。”

  在首都經貿大學農村保險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庹國柱看來,投資能力是決定保險公司能否搶佔較大市場份額的關鍵。“對消費者而言,不同公司的產品比較起來並不難。只要看在保費、存取期限、購買產品類型都相同的情況下,將來領取養老金的數額有沒有區別就可以了。”此外,庹國柱指出,在同等收益條件下,優質貼心的服務,就成為保險公司製勝的關鍵。

  對此,國務院金融研究院保險副主任朱俊生表示讚同。“從長遠來看,保險公司應該提高自身的投資能力。相同類型的產品,投資收益高者必然能吸引更多消費者。此外,公司的品牌、聲譽、服務等也是保險公司搶佔市場份額的必要條件。”他說。

  據統計,從2011年至2017年的6年間,國內壽險公司的投資率從1.3%飆升到2015年的8.1%,不過在2016年降到了4.07%,2017年有所回升,整體保險投資收益率在5%左右。

  “保險公司還要從這5%的收益率裡賺取利差,那真正到消費者手裡的收益就比較有限了,一般為2.5%~3.5%。如果不能有效提高投資收益,受通膨膨脹的影響,養老金的保值增值將可能大打折扣。”朱俊生表示,保險公司如何提高投資收益成為其在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的關鍵,也是保障稅延養老模式落到實處的必要條件。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產品開發指引》規定,稅延養老險產品轉換更靈活,消費者根據需求可在同一保險公司內或跨保險公司之間進行產品轉換,這也加劇了保險公司的競爭。

  “雖然現在客戶在不同公司進行產品轉換時需要繳納一定的費用,但保險公司終究還是想要將客戶留在自己的公司,這就使得保險公司面臨著巨大的壓力。”朱俊生坦言,“這種給消費者選擇權的方式也倒逼保險公司更加關注自己的投資收益率,更加關注投資能力的培養,讓保險公司更好地服務客戶。”

  針對稅延養老險產品出現同質化的問題,朱俊生認為,這應該引起監管部門的重視。“為了避免產品同質化,讓各個市場主體有更多太空去開發不同的產品以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監管部門對稅延型養老產品可以更多作原則性的規定,不必過於細致。這樣各個公司就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點以及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設計產品,從而能夠給消費者更多選擇的太空。”

  稅延養老的“初心”

  儘管保險公司在絞盡腦汁搶佔市場份額,但稅延養老模式在中國的發展方向仍不明朗。

  稅延養老模式究竟能不能解決中國的養老問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顯然是很有限的。”庹國柱認為,第三支柱的發展會有很長的路要走。在這段時間裡會有很多環境的變化,比如貨幣市場、資本市場的變化等,“這些因素共同決定著到了養老金領取年限的時候這筆錢還頂不頂用。因此,第三支柱只能起到一定的補充作用。”

  事實上,這也代表了學界的主流觀點。

  針對中國稅延養老模式“路在何方”的問題,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相關專家認為,中國的國情與德國十分相似,處於初級發展階段的中國稅延養老模式可借鑒德國。

  據了解,德國的稅優養老政策分為直接補貼和稅收遞延繳納兩種,前者是指直接給予參保人群以一定額度的獎勵或補貼,如德國政府對參加裡斯特養老金計劃的人每年給予154歐元的基礎補貼(已婚夫婦每年合計308歐元)和185歐元的子女補貼(此水準針對2008年前出生的子女,2008年以後出生的子女則為每年300歐元)。

  對此,有專家建議中國在實施稅收遞延的同時,採用直接補貼的方式給予中低收入人群稅收優惠,具體額度可視財政及參保狀況逐年確定。

  此外,《中國經營報》記者查閱資料後發現,從國際經驗來看,德國、英國等國家的保險業在養老金第三支柱中發揮主導作用,甚至在早期只允許保險業開展此類業務,然後再逐步開放到銀行、基金、資產管理等行業。

  “這與中國的情況相似,不久以後,中國也將引入銀行、基金、資產管理等投資模式發展第三支柱。”不過,該專家並不認為這有利於緩解養老資金的壓力,“給予第三支柱稅收優惠政策,發展以商業養老保險為主體的第三支柱,其根本目的在於用稅收政策鼓勵人們自主建立養老金計劃,為退休生活積累一筆長期安全的養老資產儲備,以緩解公共養老金替代率水準逐年下降和養老金缺口等問題,使得更廣大的人民群眾能夠過上美好的退休生活。投資只是手段,而不是根本目的。選擇投資模式,會改變建設第三支柱的初心。”

  該專家進一步解釋道,如果想要投資高收益的產品,人們可直接購買股票、基金等眾多理財產品,投資稅延養老險產品則顯得不太必要,“購買這種稅延養老險產品不是不繳稅,只是將繳稅的時間延後至領取養老金時,那就意味著投資的收益越高所要繳納的稅款越多,這也就使得‘稅延’本身失去了價值。”

  此外,由於涉及稅前列支,購買稅延養老險產品比其他普通保險多一個環節。即投保後,要在中保信平台注冊並登錄下載《稅延養老扣除憑證》,然後將這個憑證交由所在部門的人事或財務部門,以作稅前扣除。

  坊間消息稱,下載遞交扣除憑證的環節有望改進,從7月開始,系統將可以自動生成扣除憑證並自動傳遞給投保人的公司,屆時就不必自己下載遞交了。據此,記者已向銀保監會求證,截至發稿尚未得到回復。

  “不管消息是否屬實,至少能夠證明中國稅延養老已經上路,我們應該對中國的稅延養老模式發展之路有信心,未來稅延養老將在實踐中不斷優化。”一位業內人士表示。

責任編輯:關海豐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