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大暑至,三伏過二:腐草為螢,大雨時行

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之一,

北半球在每年7月22-24日之間,

南半球在每年1月20-21日之間,太陽位於黃經120°。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

大暑節氣正值"三伏天"裡的"中伏"前後,

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氣溫最高,農作物生長最快,

同時,很多地區的旱、澇、風災等各種天氣災害也最為頻繁。

【氣候特徵】

一、三伏中伏

熱在三伏,大暑則處在三伏中的中伏階段

這時在我國大部分地區都處在一年中最熱的階段

而且全國各地溫差也不大

古書中說「大者,乃炎熱之極也。」

暑熱程度從小到大

大暑之後便是立秋

正好符合了物極必反規律

可見大暑的炎熱程度了

二、颱風多發

「風如拔山怒,雨如決河傾。」

詩人陸遊形象地描述了颱風襲來時的壯觀景象

在大暑階段,颱風登上夏日的舞台

沿海地區進入颱風的高發期

三、長江中下遊地區高溫伏旱

大暑時節,全國大部分地區炎熱

35℃以上甚至達到40℃也屢見不鮮

著名的三大火爐:南京、武漢、重慶在大暑前後也是爐火最旺

【節氣習俗】

大暑節氣的民俗主要體現在吃的方面

這一時節的民間飲食習俗大致分為兩種:

一種是吃涼性食物消暑

另一種則是與此相反,人們習慣在大暑時節吃熱性食物

一、浙江地區送暑船

送「大暑船」是浙江沿海地區,

特別是台州好多漁村都有的民間傳統習俗,

其意義是把「五聖」送出海,送暑保平安民。

送「大暑船」時,伴有豐富多彩的民間文藝表演。

二、福建莆田吃荔枝「過大暑」

福建莆田人在大暑時節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習俗,叫做「過大暑」。

先將鮮荔枝浸於冷井水之中,大暑時刻一到便取出品嚐。

這一時刻吃荔枝,最愜意、最滋補。

於是,有人說大暑吃荔枝,其營養價值和吃人蔘一樣高。

三、廣東大暑吃仙草

仙草又名涼粉草、仙人草,是重要的葯食兩用植物資源。

由於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譽為「仙草」。

燒仙草本身也可入葯。

民諺: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會老。

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但這款食品孕婦忌吃

三、台灣大暑吃鳳梨

大暑期間,我國台灣有吃鳳梨的習俗

民間百姓認為這個時節的鳳梨最好吃。

加上鳳梨的閩南語發音和「旺來」相同,

所以也被用來作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興隆的象徵。

【大暑養生】

一、飲食宜進補家禽

民間有一傳統的進補方法,就是大暑吃童子雞。

童子雞體內含有一定的生長激素,

對處於生長髮育期的孩子以及激素水準下降的中老年人都有很好的補益作用。

二、度暑粥補氣消暑

粥能補益陰液,生髮胃津,健脾胃,補虛損,最宜養人。

粥是在相對溫度較低、時間較長的情況下熬出來的,

可減少對蛋白質、脂肪的分解破壞和維生素的流失,

並使一些礦物質能夠溶於湯中,使粥更具營養價值。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