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見識一下民間中醫的:八卦臟腑妙解!(漲知識)

大家好,我是中醫劉醫生

清末民初四川醫家何仲臬先生,曾在錦江之濱舉辦國醫學院,培養了不少中醫人才。他以「西江月」調寫成《臟腑通》一書,作為學生便於背誦的課本。《臟腑通》大部分結合八卦之理,闡發內、難、金、傷等中醫經典的精髓。現舉數闋,剖析如下:

第一節臟與臟相通

心 肝

離火在天為電,震雷引以為鞭;

心怒遽動將軍官,氣結脅間不散。

厥陰肝氣上逆,心痛疼熱不堪;

舌卷囊縮病相連,皆是二經之變。

離為火,震為雷,離火在天之象,有如電光閃閃,閃電之後,繼聞隆隆震雷之聲,這種現象好似震雷拿著閃電作它的鋼鞭一樣。淮南子所以說:「雷以電為鞭策。」結合人體臟腑來看,離火即指心火,震雷乃指肝經之氣,離震二卦既如天之雷電,心肝二臟功能也象雷電活動之密切,若一臟有病就會立即引起另一髒髮生病變。怒雖為肝之志,但怒之由起於心,如心中火起,就會立即觸動動肝氣橫逆,而引起脅下脹滿,心痛疼熱,舌卷囊縮等心肝二經的各種病變。

心 腎

離火原為心臟,坎水則屬腎經;

坎中一陽會離陰,心腎相交無病。

既濟中藏未濟,微理闡自易經;

水氣上泛作奔豚,思患預防要緊。

坎離水火即指心腎,坎中之陽和離中之陰相會,這是心腎相交,坎離既濟之象;若火上炎而水下流,則為心腎不交,坎離未濟之象,這是易學闡明的一條隱微之理。並舉出傷寒發汗,燒針誤汗,必然導致心液不足,神氣浮越,腎邪乘之上沖而作奔豚之證,見此徵兆,必思患預防,治發病之先。

第二節臟與腑相通

心 大 腸

乾道天行甚健,離火為日為天;

大腸不通心火炎,必然譫語狂亂。

傷寒神錯譫語,大承氣湯為先;

瀉心湯用大黃連,已可窺其崖岸。

此以乾卦健運不息之性,比喻大腸腑氣以通為順之功;以在天之離火藥味如一丸紅日,喻人體的心神。若天道不運,則表現為大腸腑氣不通,大腸腑氣不通,則心火上炎,擾亂神明,而發生譫語狂亂之證。並指出按《傷寒論》之法,首選大承氣湯峻下熱結,承順胃氣下行,使塞者通,閉者暢,故名承氣。《素問·六微旨大論》曰:「亢則害,承乃製」也。何氏又以天火同人之卦象,來闡述大黃黃連瀉心湯治熱痞之理。同人六二爻辭曰:「同人於宗吝。」此言物黨相分,用心偏狹,乃鄙吝之象。有如太陽病誤下,造成熱邪陷於胸中,中焦痞塞,相因為患,而成熱痞之證,所以,必須用大黃黃連瀉其心火以通中焦痞塞,從這些道理就可以瞧見醫易相通的邊界了。

肝 胃

肝經在卦為震,三爻一陽二陰;

仰盂變作覆碗形,直犯陽明胃分。

氣上沖胸堪證,上引如懷可征;

烏梅丸治氣衝心,皆是聖經明訓。

震如仰盂之象,艮如覆碗之形,震卦乃一陽排二陰而上,但亦可變為艮卦一陽排二陰而下。肝象震木,艮為胃土,若肝木氣盛,必然克制胃土,而出現氣上衝心,胸腹緊脹,發生上引如懷之感。可用仲景烏梅丸製其肝而和其中,則肝胃不和所致諸證,皆可隨之而愈。

第三節腑與腑相通

胃 大 腸

胃為水谷之腑,大腸傳導之經;

艮土一氣貫乾金,變化神明無定。

二經痞滿燥定,芒硝枳樸生軍;

熱結旁流氣已行,甘草硝黃可任。

胃在後天八卦為艮土,而在先天八卦為震木,震木變艮土,表示谷入於胃,木能疏土的生理之常。而大腸傳導之腑,在卦則為乾金之性,如果發生乾金之氣剛勁太過,金失潤澤,則震木皆從燥金之化,有如秋金當令,草木黃落,則胃中水谷至腸則全變燥屎,而成二經痞滿燥實之證。故曰:「陽明病,胃家實也。」當主以大承氣湯。若熱結旁流,雖燥屎未化,但氣已通行,則可小其製,僅用調胃承氣湯微和胃氣則可以了。

大 腸 膽

東南巽木為膽,西北乾金大腸;

後天八卦列兩旁,氣化一升一降。

設今二經同病,便閉脅痛難當;

煩渴龍膽瀉肝湯,並與大承推盪。

膽為巽木,於後天八卦位居東南,其氣主升;大腸為乾金,位居西北,其氣主降。若膽經之氣過升,則為脅痛、煩渴,當用龍膽瀉肝湯,以瀉其肝氣的過升;若大腸腑氣不降,則為腹滿便閉,必用大承氣湯,推盪腑氣下行。

好了,今天的中醫知識就講到這裡,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