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著名台灣詩人洛夫逝世 詩歌手法近乎魔幻

封面新聞訊 (記者 張傑)這個早春頗不平靜。18日,大作家李敖去世,紀念者眾。19日,一大早又傳來著名詩人洛夫去世的消息。“著名詩人洛夫先生於今日(3月19日)凌晨三點二十一分在台北榮民總醫院病逝。享年九十一歲。”該消息在眾多詩人的朋友圈裡迅速傳播。

洛夫,1928年出生,湖南衡陽人,1949年7月去台灣,畢業於淡江大學英文系,1996年遷居加拿大。洛夫原名莫運瑞、莫洛夫,筆名野叟,是我國最著名的現代詩人之一,也是國際著名詩人、世界華語詩壇泰鬥。他的表現手法近乎魔幻,曾被詩壇譽為“詩魔”。

據川大教授、詩人向以鮮向封面新聞記者透露,洛夫近些年,多次來四川參加詩歌活動,“前年在成都,還一起喝過酒。”在向以鮮看來,洛夫的詩,“打通中西文化的隔閡,並且發出了自己的強音。無論是氣勢恢弘的長篇如《漂木》,還是玲瓏剔透的《金龍禪寺》,都顯示出他是一個涵養深厚,心靈敏睿的卓越漢語詩人。”

多次入川的洛夫,也深受四川詩歌界推崇。2015年5月23日,由中國詩歌學會、綿陽市李白詩歌協會共同主辦的首屆“李白詩歌獎”在四川省綿陽市揭曉,詩人洛夫以《洛夫詩全集》獲得這一殊榮,獲得50萬獎金。而早在2007年10月,洛夫和夫人與北京人民大學詩歌研究中心李岱松在詩人凸凹的陪同下,經成都抵達川中遂寧。與眾多詩人相聚。飲酒談詩,無比熱鬧。據凸凹向封面新聞記者回憶,在2007年見面之後,“與洛夫結下友誼,他後來還給我寫過一封信。”

“進入草堂,首先迎向我的竟是從後院躡足而來的一行青苔,隱微的鼾聲,如隔世傳來的輕雷,不知響自哪一間廂房?哪個年代?哪頁歷史?他們說你也是一位過客,為何千年後你的鼾聲仍能鼓動宇宙亙古的脈息?答案就在窗外,在風雨中,在剝落滿地的層層竹籜中……”早在1990年,洛夫來蓉時曾寫下詩作《杜甫草堂》,這首詩也成為洛夫的代表詩作之一。

2014年,洛夫再次入川,做客成都方所,在一個名為“向偉大的城市致敬,以詩”的講座上,回憶起這首詩的創作經歷。洛夫說:“大概是1990年,我那天為去一個地方而坐了一天的車,回來以後我就去了杜甫草堂,第一次去感受一位遠古的大詩人,也是我一直都很敬仰的一位大詩人。杜甫的草堂好像只有成都有,當年杜甫在安史之亂時流落到成都,草堂是友人嚴武為他而建,我相信當時的草堂一定非常簡陋,可是他的最重要、最經典的200多首詩卻都是在成都所寫。所以,我一踏入成都杜甫草堂,就有了種歷史的感覺,仿佛是進入到一部詩歌的歷史。我認為杜甫不僅僅是唐朝詩歌集大成者,而且是創造中華民族新文化、新歷史的重要見證人,他是一位很了不起的詩聖!他在達到詩歌藝術成就的極致高度時,仍滿懷關心民生、關心下層社會的人文主義心境,我覺得這樣既有詩歌藝術成就又關心大眾生活的詩人真的很少。所以,我寫這首詩,首先是同我仰慕的詩人一種超越時空的對話,再者是喚醒大家對這位偉人的敬仰。”

洛夫客居海外60余年,始終對家鄉心懷眷念。1979年3月,洛夫應邀訪港,與詩人餘光中一起參觀落馬洲邊界。他從望遠鏡中隱約看到深圳的山河。激動地寫下了《邊界望鄉》一詩:

《邊界望鄉》

洛夫

說著說著

我們就到了落馬洲

霧正升起,我們在茫然中勒馬四顧

手掌開始生汗

望眼鏡中擴大數十倍的鄉愁

亂如風中的散發

當距離調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

一座遠山迎面飛來

把我撞成了

嚴重的內傷

病了病了

病得像山坡上那叢凋殘的杜鵑

只剩下唯一的一朵

蹲在那塊“禁止越界”的告示牌後面咯血

而這時

一隻白鷺從水田中驚起

飛越深圳

又猛然折了回來

而這時,鷓鴣以火發音

那冒煙的啼聲

一句句

穿透異地三月的春寒

我被燒得雙目盡赤,血脈賁張

你卻豎起外衣的領子,回頭問我

冷,還是

不冷?

驚蟄之後是春分

清明時節該不遠了

我居然也聽懂了廣東的鄉音

當雨水把莽莽大地

譯成青色的語言

喏! 你說,福田村再過去就是水圍

故國的泥土,伸手可及

但我抓回來的仍是一掌冷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