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各地人均預期壽命比拚:北上港澳碾壓“長壽之鄉”

每經記者:周程程 每經編輯:陳 旭 趙 雲

“長壽之鄉”廣西巴馬,與繁華的都市上海相比,你覺得哪邊的人均壽命更高?

這樣的問題,也許會被人嗤之以鼻——這還用問?當然是廣西巴馬咯,難道你沒聽說過眾多老年人來這兒搶“長壽水”的新聞麽?

但現實情況是,巴馬的人均預期壽命為76歲,與全國人均水準相比基本持平。2月14日,上海市衛健委公布的最新數據則顯示,2018年上海戶籍人口期望壽命再創新高,達到83.63歲(男性81.25歲,女性86.08歲)。

你可能想問:人均期望壽命是什麽?和人均壽命不是一個概念嗎?

按照專家說法,這是一個假定指標,它表明了在當前的經濟、衛生水準下,新出生人口平均預期可存活的年數,一般也稱為人均預期壽命。它的計算方法比較複雜,一般是根據當年死亡率計算的,簡單說是以當前各年齡組死亡率保持不變,同一時期出生的人預期能繼續生存的平均年數,並以該數值來推算這一代人的平均預期壽命。

那麽,我國的人均預期壽命是個什麽狀況?哪些地區的居民相對更為長壽?《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了近年來全國34個省級行政區的相關數據後發現,該指標跟我們通常認為的自然環境等因素並不具有太密切的直接聯繫,而是主要取決於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水準與醫療護理條件。

也正因如此,我國的香港、上海、北京等地,人均預期壽命都已超過80歲,排名穩居前列。

港澳滬預期壽命排名前三

目前,我國人均預期壽命超過80歲的已有6地,從高到低分別是:香港、澳門、上海、北京、天津、台灣,均領先於其他地區。

而從全球範圍來看,我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人均預期壽命可謂脫穎而出。2017年,香港男性及女性出生時平均預期壽命分別為81.7歲及87.7歲,繼續成為全球預期壽命最長的地區。

澳門與香港的差距並不大。澳門科技大學可持續發展研究所發表的《澳門醫療健康狀況研究報告》顯示,2017年澳門居民出生時預期壽命為84.6歲。

上海緊隨其後,2017年居民預期壽命為83.37歲,北京、天津、台灣的當年數據分別為82.15歲、81.68歲和80.4歲。

值得注意的是,天津的經濟規模不及上述其他地區,但其在2009年期望壽命就首次突破80歲,達到80.65歲,已達到發達國家水準,且連續7年超過81歲。

相比之下,由於自然環境等因素的影響,西藏自治區與2017年全國人均預期壽命76.7歲的水準相比尚有一定差距,不過與處於前列的上海等地的差距整體呈現縮小態勢。

蘇浙等有望邁進“八旬”大關

從區域來看,東部沿海地區人均預期壽命最長。

在東部沿海地區中,浙江、江蘇兩省人均預期壽命已接近80歲大關。其中,江蘇已定下了2020年人均預期壽命超過80歲的目標。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實現這一目標並非難事。根據江蘇省民政廳、省老齡辦發布的《江蘇省2017老年人口資訊和老齡事業發展狀況報告》,江蘇居民的人均壽命優於全國平均水準,在內地僅排在上海、北京、天津、浙江之後。

上述報告中的數據顯示,2017年江蘇省60周歲以上老年人平均去世年齡為79.25歲。此外,江蘇坐擁在2014年就被評為首個“世界長壽之都”的南通市,當時南通就已有百歲以上老人1031人,顯示出生活環境良好健康。

與此同時,江蘇多個地級市的表現也非常搶眼。例如,2017年蘇州、無錫、南京人均預期壽命分別為83.04歲、82.35歲、82.42歲。

排在江蘇之前的浙江,可查證的最新數據是2016年浙江省人均預期壽命為78.4歲。但記者梳理浙江省下轄11個地級市數據發現,11市居民平均期望壽命均超過了79歲,其中,杭州、寧波、紹興、溫州、嘉興、湖州、麗水7市居民期望壽命超過80歲。

值得注意的是,東北地區的人均預期壽命也排名靠前。其中,黑龍江、遼寧已公布了最新的2018年人均期望壽命,分別為77.52歲與78.88歲。

此外,山東、福建、廣東、廣西等地人均預期壽命已超過77歲。其中,山東在2016年人均預期壽命已達78.5歲,並定下了2020年達79歲的目標;而廣東和廣西則相對更保守,2020年目標為77.8歲和77.5歲,福建2020年目標則為78.29歲。

2017年人均預期壽命低於全國76.7歲水準的地方有江西、內蒙古、湖南、貴州、雲南、西藏、陝西、甘肅、青海等地。

從西北地區制定的目標可以看出,提升人均預期壽命要付出比其他地區更大的努力。例如,甘肅2017年居民人均預期壽命73.41歲,而《甘肅省人口發展規劃(2016~2030年)》顯示,到2030年,全省人均預期壽命超過76歲。青海2030年目標則是人均預期壽命到76.5歲。均未超過目前的全國平均水準。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希望在2030年邁入人均預期壽命超過80歲的梯隊中,包括遼寧、吉林、江蘇、海南、福建、重慶等省市在內,均已制定了相關目標;而河北則希望能夠在2035年實現人均預期壽命達到80歲。

改善環境有望提高預期壽命

在影響預期壽命的諸多因素中,社會經濟水準和醫療衛生情況是比較重要的方面。即便是同一個省份內,不同地級市之間也會出現差異。

例如,山西省2010年人均預期壽命為74.92歲,當地一直沿用該數據至今。實際上,該省省會太原市2010年人口平均預期壽命已達到80.42歲。此外,大同市、晉中市平均預期壽命也高於全省平均水準,分別為76.08歲、75.39歲。

然而,當年晉城市、長治市平均預期壽命則保持較低水準,分別為73.09歲和72.86歲。由此看來,2010年山西最高和最低地區相差7.56歲,該數據比2000年6.40歲的差距還有所擴大。

再如山東省2016年居民人均預期壽命為78.50歲,但從地區分布來看,山東人均預期壽命自東向西呈依次遞減趨勢,最高的威海市達到80.39歲,最低的菏澤市為76.34歲。

再以四川成都為例,2018年平均期望壽命指標首次突破80歲,達到了80.54歲,比2018年四川省人均期望壽命77.1歲高出了3.44歲。這也與成都市著力構建疾病監測綜合資訊平台、建立重大疾病防控機制等措施密切相關。

為提升貧困地區醫療服務水準,我國也已開展了衛生健康對口支援工作,已確定了963家三級醫院與834個貧困縣的1180家縣級醫院進行“一對一”幫扶關係,並要求切實抓好“輸血式”支援向“造血式”支援轉變。

而原本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也會因為環境改善而有望獲得更長的預期壽命。

我國在2014年初發起了汙染防治戰,2016年PM2.5大氣汙染水準比2013年下降12%。芝加哥大學能源政策研究所發布的“空氣品質壽命指數”顯示,該汙染減少程度相當於我國居民平均預期壽命延長6個月。

20年後國人預期壽命或超美

未來我國人均預期壽命的提升空間到底有多大?

從全球的情況來看,我國還有一定的進步空間。2018年5月,世界衛生組織(WHO)在日內瓦發布最新報告《世界衛生統計2018》,此次統計來自於183個主權國家。

《世界衛生統計2018》顯示,中國人口預期壽命約76.4歲,其中男性75歲,女性77.9歲,排名第52位,較之前有所提升。美國人口預期壽命約78.5歲,其中男性76歲,女性81歲,排名第34位。

位列前十的國家依次是:日本、瑞士、西班牙、法國、新加坡、澳大利亞、意大利、加拿大、韓國和挪威。其中,排名第一的日本預期壽命為84.2歲。

美國衛生統計評估研究所的一項研究顯示,到2040年,美國人的預期壽命將被中國超過。

實際上,近年來,美國人均預期壽命已出現下降。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報告顯示,2017年美國人口平均預期壽命從78.7歲降至78.6歲,這是自2015年以來的第二次下降。除人口增長和老齡化趨勢外,自殺率和藥物過量致死率持續上升是導致美國死亡人數增加、預期壽命下降的重要原因。

從我國情況來看,除了貧困地區需要提高醫療品質外,經濟規模尚好的地區則需注意慢性病的影響。

北京市發布的《北京市2017年度衛生與人群健康狀況報告》顯示,2017年北京30至70歲戶籍居民主要慢性病過早死亡概率為10.8%,比2016年下降0.92%。與世界相關國家的數據相比,該指標已處於高收入國家水準。

2017年北京市戶籍居民死亡主要原因仍為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前三位死因分別為惡性腫瘤、心髒病和腦血管病,與2016年相同,共佔全部死亡的71.7%。惡性腫瘤死亡率上升了3.6%,心髒病死亡率上升了5.2%,腦血管病死亡率下降了2.4%。

每日經濟新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