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夏季屬火應於心 涼血養心最養生

夏,是怒放,是生長。適度「放縱」以待秋。夏長正是為秋收,自然之法則。

「鬥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萬物進入旺盛生長時節。此時有利於心臟的生理活動,人在與節氣相交之時應順之。故,立夏養生重在養心,「使志無怒」。所謂休養生息,正逢其時。

夏三月人的陽氣集中於心

「鬥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立夏時分,太陽位於黃經45°。

立夏是告別春天、進入夏天的標誌。《素問·四氣調神大論》雲:「夏三月,此為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夏三月炎熱,陽氣鼎盛,萬物只有充分接受太陽的照耀,才有足夠的熱量去迎接將來的寒冷。夏季的炎熱是天地氣交的動力,炎熱使清氣上升為雲,雲下落為雨,天地氣交,萬物呈現積極的生長代謝狀態。夏日天長(cháng),炎熱則長(zhǎng),萬物因充足的陽光而茁壯,人應喜而勿怒,要感恩炎熱,陽氣在表,濁氣得泄,則可將陽光轉化為健康,在夏日中成就身心的圓融。

夏三月陽氣大放,夏屬火應心,心為陽臟,所處上焦,為陽中之太陽,夏三月人的陽氣主要集中於心。人的陽氣大放,內部空虛,寒易趁虛而入,傷及心陽。陽氣向上、向外釋放過度,會對陽氣不足或氣鬱氣滯之人形成外熱內寒、上熱下寒等體內陽氣分布不均的局面;對陽氣有餘之人,會形成陽氣易上而難下,頭部和上焦心肺的壓力過大之勢。

肺為相傅之官,與君主之官的心臟同居上焦,金運不足的年運使肺的肅降功能失常,一方面使集中於上焦的陽氣不易收斂入腎,另一方面陽氣壅滯於上會增加心臟乃至頭部的壓力。心主血脈,立夏後的炎熱氣候會引起血熱之人同氣相求,導致日冬前陽氣不易收斂入腎,心火上炎,心腎不交,出現口腔潰瘍、失眠等癥狀。

一年有四季,一天也有四季。人一天的生活節律與一天的春夏秋冬的變化要符合。晚9點到凌晨3點為冬季,叫日冬;凌晨3點到上午9點為春季,叫日春;上午9點到下午3點為夏季,叫日夏;下午3點到晚上9點為秋季,叫日秋。

涼血養心為主題

起居

夏季白天長,人代謝消耗大,藏養陽氣的優質睡眠是白天精力旺盛的基礎。「夜臥早起」,古時養生早起為寅初(北京地區台灣時間3點),晚起為卯初(5點),早睡為戌初(19點),晚睡為亥初(21點)。

卯初起床活動,至少半小時以上,可做室內太極拳、站樁、拍打身體、按摩等運動,也可以進行拖地、擦桌、洗衣等家務勞動以及洗漱等個人衛生,順一日「驚蟄」(卯初)生髮少陽之氣,天亮後再出門活動,「使氣得泄」。尚未養成卯初起床習慣時,活動後會發生睏倦,可再睡回籠覺到自然醒或需要醒來的時間。

白天活動如手機用電,夜間睡眠如手機充電。亥初為一日的「立冬」,亥初至寅初為一日的冬季,日冬即眠,保五臟六腑之陽氣斂藏於腎,是次日正常「用電」的前提。冬應寒水,日冬陰氣盛,陽氣衰,老年人的陽氣日薄西山,少年兒童陽氣稚嫩,體弱重病者陽氣虛弱,亥初不睡,陽氣易被陰寒之氣侵襲,故此三種人宜在亥初前入睡,年輕人或氣足、氣盛者最晚於亥正(22點)前入睡為宜。

飲食

食物有熱、溫、平、涼、寒五種屬性,不同體質的人在不同的節氣氣候中選擇相應屬性的食物以求保持身體的平衡。常見的食物屬性可參看圖表「時令養生常見食物屬性表」,不同體質請根據不同屬性的食物選用。

立夏後,臉紅的人宜食平性、涼性和寒性食物,熱性和溫性食物助長心肺之熱,不宜食用;晚飯宜食冬瓜、海帶等味鹹食物,鹹入腎,寒涼之性有助於陽氣斂藏入腎。心有鬱熱或心陰不足而五心(兩手心、兩腳心和心)煩熱時,因西瓜性寒,紅色入心,可飲紅瓤西瓜汁以解心熱。

梨肉性涼,色白入肺,寅時肺經當令,吃梨或飲梨汁可清肺熱,助肺肅降;「肺與大腸相表裡」,如果同時食用潤大腸的食物,如火麻仁等,可清肺、潤腸、通便,緩解上焦燥熱的壓力,有助於氣機升降正常。

卯初沏春季採摘的茶燙飲見汗,借一日驚蟄的天力與水的熱力,蕩滌體內血中之汙濁。汗為心之液,在內為血,在外為汗,飲熱茶見汗,代謝濁物從皮膚汗孔排出,有益於散上焦之熱。

紅茶養心,心瘀、心易憋悶或易心梗者可於午時心經當令和戌時心包經當令時飲紅茶。胃不寧則臥不安,脾虛唇白之人應熟食熱吃,忌食生冷食物,晚飯宜清淡少量,脾的運化功能弱的人宜晚飯不餓不吃,以益於深睡眠。

情志

「無厭於日」,發自內心地接受和喜愛夏日的天長和炎熱,保持歡喜的心情。肝為心母,肺金弱則易被肝木所侮,生氣發怒影響肝的條達,「使志無怒」,以減輕心、肺的失衡。

調養平衡:心熱者宜與午時和戌時滋養心陰;血熱者感覺身體過熱而大汗時,巳時涼血養肺陰、腎陰,睡前手、腳或四肢不能安穩放在被中者,應養陰涼血後再睡以助深睡眠;脾虛唇白胃寒者於辰時、巳時健脾益氣溫中。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