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醫養生的「整體觀念」:形神合一

形神合一,又稱形與神俱、形神相因,是中醫學的生命觀,也是中醫學「整體觀念」的具體表現。

所謂形,是指構成人體的基本結構,包括五臟、六腑、皮肉、經絡、骨骼等,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

所謂神,則指人的精神思維活動,包括神志、意識、情感等,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外在表現,也是維持生命活動的主宰。

因此,形神共養,不僅要注意形體的保養,而且還要注意精神的攝生,使形體強健、精力充沛,身體和精神得到協調發展,才能保持健康長壽。

形者神之質,神者形之用;形為神之基,神為形之主;無形則神無以生,無神則形不可活;形與神俱,方能盡終天年。

一、形為神之基

魏晉時著名養生家嵇康在其《養生論》中曰:「形恃神以立,神須形以存。」說明形乃神之基。

《靈樞·本神》亦指出「肝藏血,血舍魂」「脾藏營,營舍意」「心藏脈,脈舍神」「肺藏氣,氣舍魄」「腎藏精,精舍志」,不僅說明了「五臟」是「五神」的物質基礎,而且說明了由五臟所主的精、氣、營、血、脈及其生理功能與「五神」的動態關係。

五臟藏而不瀉,化氣生神,神內守而情外達,正是五臟與五神密切關係的體現。金元四大家中的朱丹溪亦在《丹溪心法》中強調「神不得形,不能自成」。

中醫養生學中常將「精、氣、神」視為人體三寶,強調人體的氣、血等精微物質是精神活動的物質基礎。

李東垣在《脾胃論》中指出:「氣乃神之祖,精乃氣之子。氣者,精神之根蒂也,大矣哉!積氣以成精,積精以全神。」

說明精氣充足才能神識健全。《靈樞·營衛生會》曰:「壯者之氣血盛,其肌肉滑,氣道通,榮衛之行,不失其常,故晝精而夜瞑。老者之氣血衰,其肌肉枯,氣道澀,五臟之氣相搏,其營氣衰少而衛氣內伐,故晝不精,夜不瞑。」

由此可見,氣血充盛,方可使神內守、安寧;反之則會出現神不守舍、夜不能寐的現象。

以上這些論述,都強調了人體只有保持氣血等精微物質的充足,才能維持旺盛的精神活動。

精神思維活動需要大量的氣血精微來供應,故臨床上認為,勞神太過,則易耗損心血,心血虧虛,則神志不寧,神志不寧,則會出現各種異常的現象。

二、神為形之主

人體的整體統一不僅表現為內部各個臟腑之間密切聯繫,同時也表現為與外界的自然環境保持著密切的聯繫,而主宰這一系列聯繫的根本就是神。

在人的一切精神活動中,神起著主宰作用,維持著人體內環境的平衡,也調節人體對外部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緩衝各種外界環境對人體的刺激,從而保持人體與自然之間的平衡。

如《靈樞·本神》曰:「怵惕思慮者則傷神,神傷則恐懼流淫而不止。因悲哀動中者,竭絕而失生。喜樂者,神憚散而不藏。愁憂者,氣閉塞而不行。盛怒者,迷惑而不治。恐懼者,神盪憚而不收。」

形作為神的物質基礎存在,而又受到神的主宰,構成了形神合一的有機整體。形的生理功能異常可導致神的變化,反之亦然。

因此,養形和養神必須兼顧,切不可偏廢。《內經》也是基於形神之間相互影響、相互製約的關係特點,提出了形神共養的養生原則。

《素問·上古天真論》明確指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這既是中醫養生觀的基本思想和原則,也是中醫整體觀念在養生學中的體現。

三、形與神共養

中醫養生學的養生方法有很多,但歸納起來,主要是「養神」和「養形」兩大部分,即所謂「守神全形」和「保形全神」。

《內經》明確提出「形與神俱」的形神共養觀。提示我們,養生需兼顧形體和精神兩方面,形體的健壯和精神的充沛需相輔相成,方能相得益彰。

長期以來,中醫養生學一直受到以老、莊學說為中心的道家思想的影響,故總體而言,中醫養生觀常以「養神」為第一要義,認為「神明則形安」。

先秦時期的道家創始人老子、莊子均以「清靜」學說立論,強調「養神」的重要性,如老子在《道德經》中提出「致虛極,守靜篤」,「淡然無為,神氣自滿,以此將為不死葯」。

莊子在此基礎上更是提出了「唯神是守,守而勿失,與神為一」「平易恬淡,則憂患不能入,邪氣不能襲,故其德全而神不虧」的清靜養神的養生長壽之法。

魏晉著名養生家嵇康在其《養生論》中提出「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的觀點,強調以神養形的重要性。

作為中醫養生學理論立論之基的《內經》,首次從醫學角度提出了「形神合一」的觀點。

《素問·上古天真論》指出:「夫上古之聖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強調了「精神內守」的觀點,認為人慾保持身體健康、精力充沛,除了要避免虛邪賊風等有害刺激對機體的侵襲外,還需保持「恬淡虛無」,從而做到精神內守,即所謂「養神」。

此外,還可以通過四氣調神、氣功練神、戒欲養神、修性怡神等方法,做到順應天時、調息寧心,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從而起到修心養性的作用。

總之,「守神而全形」的養生觀即是從「養神」入手,關注身心健康,達到養生的目的。

形體是生命存在的物質基礎,是「神」產生的根本,只有形體健全、健康,才能產生主宰生命的精神活動。

我們通常所認為的健康是指形體的健康,形體健康則五臟六腑機能正常、經絡通暢、氣血充沛,自然神清氣和。

《靈樞·經脈》有這樣的論述:「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腦髓生,骨為乾,脈為營,筋為剛,肉為培,皮膚堅而毛髮長。」

描述了人在胎兒時期的發育過程,提示了人最初的形體是由父母之精構成的,也是產生神的物質基礎。

故「保形」必須重視保養精血。《景嶽全書》說:「精血即形也,形即精血。」是說人除了稟受先天之精而形成外,後天的顧護調養也非常重要,除了可以通過飲食及藥物的調養外,還需做到生活規律、適度運動、勞逸結合等,就可有效地促進新陳代謝,增強體質,避免勞倦過度,促進機體健康。

養神和養形,有著密切的聯繫,二者不可偏廢。「守神全形」和」保形全神」,是在「形神合一」論指導下,對立統一規律在養生學中的運用,其目的是為了達到「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