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抗戰時期,故宮59萬件珍貴文物曾輾轉儲藏於滬渝等地

文/邱光興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重慶南濱路有個僧尼同廟的慈雲寺很多人都知道,與慈雲寺一牆之隔,比肩並坐,曾為北京故宮博物館儲藏過大量珍貴文物和館藏國寶的安達森洋行卻鮮為人知。

你若置身慈雲寺前的廣場上,便能看到石壁上雕刻的“字水”兩個大字。它原本高懸在崖壁之上,後因修築濱江路將地面填高使“字水”二字大為降低了。

1980年代初期,我在輪船上工作,常在慈雲寺河邊的船廠躉船靠泊修船,那時寺廟都不收門票,閑來無事便上廟裡去耍。據老和尚講,若從空中俯瞰長江與嘉陵江交匯水域,其蜿蜒的流水形似古篆書中的“巴”字,這就意味此地因“水”而形成“字”,古人便在江邊石壁刻上“字水”二字作記。而“字水宵燈”卻是古人對兩江交匯形成“字水”之處的江面變換反射的波光及山城夜景之美稱,古被譽為巴渝十二景之一。距石壁上“字水”兩字左10多米遠有一條纜車軌道沿斜坡而上,纜車道頂端便是安達森洋行及倉庫。1990年代末,我家搬到距安達森洋行倉庫數百米之遙的新居,對此知之較多矣。

安達森是瑞典人,早在重慶開埠之時他便來到重慶,在南岸海獅支路2號處買地建房開設洋行,在重慶主要經營收購鬃毛和臘肉等土特產品運往西方,又將歐洲的洋人百貨運到重慶銷售。那時候安達森洋行倉庫的纜車軌道可通達江邊與船舶直接轉運土特產品與外國洋貨,業務十分繁忙!

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後,日軍侵佔我東北三省,北平(北京)已危在旦夕。為吸取八國聯軍入侵使宮殿被焚毀文物被洗劫的慘痛教訓,北京故宮於1933年將59萬多件珍貴文物及館藏國寶分裝成13427箱,並分批從北京前門火車站起運到上海存放。

1936年5月,日寇陸續增兵華北,還不斷製造事端,並公然宣稱要控制東亞大陸和西太平洋。為保文物安全,又將存放在上海的文物轉運到南京。“七·七”事變之後,國民黨首府南京處境也日益惡化,被迫再將這些珍貴文物自南京分南、北、中三路向西部地區緊急疏散。北路經洛陽至西安,再到寶雞、漢中、成都,最後落腳峨眉縣;南路先運到長沙,後經桂林至貴陽,落腳安順縣華岩洞,最後又轉運至重慶的巴縣;中路文物先經漢口,再轉運至宜昌、經民生公司等用輪船搶運進川再到重慶儲藏,後來又轉運宜賓,最後運到樂山儲存保藏。

1937年12月初,中路文物運離南京才數日,南京便遭受日軍慘無人道的大屠殺!接著漢口又被日機轟炸。文物在漢口還沒卸船便緊急西遷運往重慶!年末歲初兩船文物運抵宜昌,便立即分散裝上多艘小船逆三峽進川,共分為19批陸續運到重慶。

1938年5月,文物全部運到重慶後又分三處保管儲藏:第一儲藏處為川康銀行,就是現在的渝中區打銅街郵局大樓二樓倉庫,該地共存放3830箱。第二儲藏處便是南岸王家沱吉時洋行倉庫,那裡存放了1814箱。第三儲藏處卻是這安達森洋行騰出的4個倉庫,此處共存放文物和國寶3694箱。

1939年4月,日軍飛機反覆轟炸重慶,每當天空出現飛機,安達森急叫人把瑞典國旗升上房頂旗杆以求保證安全。當重慶處處被炸成廢墟之時,而安達森洋行倉庫卻每次都得以幸免。為防萬一,後來又將安達森洋行等處保存的文物再次溯江船運到四川宜賓,再換岷江小船轉運到樂山儲藏。

新中國成立後,安達森洋行全交給重慶市運輸公司做倉庫。隨著航運業務的發展及倉儲運輸的變化調整,重慶南岸的江渝船廠在江邊增設了大浮船塢,不便船舶往來及再設躉船,安達森洋行倉庫的纜車軌道便向上收縮,倉庫房舍自此處於停用、廢棄狀態。

十年前,這安達森洋行廢舊倉庫發生過一場火災,其最高位置的倉庫木房架全燒成了黑色木炭。那些破舊的倉庫房舍及場地被美心集團改作洋人街遊樂裝飾及簡易設備的生產基地。

現在,安達森洋行舊址片區正按統一規劃修建打造成保留重慶開埠歷史及民俗文化的“慈雲寺旅遊商業老街”,百年安達森洋行將得到原樣修複。

這既讓人們世代牢記安達森洋行的歷史貢獻,也讓大家永遠不忘那段國將破家危亡,生靈遭遇塗炭,國寶流落四方的悲慘日子,更讓我們好好珍惜今天國富民強安寧幸福的生活!

(圖片來自網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